中国马鞍山古墓出土后,为什么会惊动整个日本
说到中国的马鞍山古墓其实大家也都应该清楚,这个古墓的出土之后对于中国的考古界是多么大的影响的,但是其实大家也应该清楚这其中的原因的,因为这一次的古墓出土涉及到了日本,而且还让日本的整个国家都震动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就着这些事情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的情况吧!
中国的马鞍山墓惊动日本的不是墓主人,不是墓中出土的钱币,而是一双木屐,这对一直将木屐作为自己传统文化,引以为傲的日本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认知颠覆与颜面尽扫之事。
(马鞍山三国墓出土的木屐)
1984年,三国古墓被大雨洗刷显露出来,随后被。墓主人是三国时期东吴大将朱然。大家可能没有听说过,但是从墓葬的规模来看,朱然在当时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古墓采用的是土坑砖窒的布局,整座古墓坐北朝南,其墓道在墓坑的正南位置,墓室位于墓坑的中央位置。地面铺设了两层人字纹的地砖,墓壁采用的是三顺一顶的砌法。朱然墓是已发掘东吴墓葬中墓主身份最高、墓葬规模大、时间最早的一座大墓,被列为80年代中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
在被发现之前,墓已屡次遭盗,但还是出土了发现了300多件三国时期的文物,以及6000多枚三国钱币。另外一件就是惊动日本的木屐。日本电视台先后两次来到朱然墓拍摄大型纪录片。
这双木屐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其实,据文献记载,中国人穿木屐的历史至少有三千多年,只是没有实物证实,这双木屐的发现,则证实了木屐并非日本发明,而是在中国出现,后传入日本,并得到发扬光大,成为日本传统服饰之一。
据《庄子》记载,春秋五霸的晋文公曾制作过木屐,《庄子·异苑》云:"介子推抱树烧死,晋文公伐以制屐也。"介子推割下自己的大腿肉给晋文公充饥,却隐居不言禄,最后抱树自焚。晋文公非常悔恨,做木屐是为了让嗒嗒作响的木屐之声时时提醒自己,不重蹈覆辙。"足下"也成为对人的尊称。
后来木屐渐渐普遍,据说孔子当年就穿过木屐,他的木屐还被人偷走,当作"异宝"典藏于库。《太平御览》卷六九八引《论语隐义注》:"孔子至蔡,解于客舍,入夜,有取孔子一只屐去,盗者置屐于受盗家。孔子屐长一尺四寸,与凡人异。"
汉代木屐成为一种时尚,在首都洛阳,还流行一种习俗:新娘出嫁,嫁妆之中必备有木屐,考究者还在屐上施以彩画,并以五彩丝绳为系。如《后汉书.五行志》以及应劭《风俗通义》所说:"延熹中,京师长者皆着木屐。妇女始嫁至,作漆画屐,五彩为系。"
这种木屐就是朱然及其妻妾合葬墓中所出土的那种,应该是朱然妻妾的随葬物品:屐身小巧精致,木扁上凿有三个较小的孔眼,周身施以漆绘,屐底则装有两个木齿。
魏晋南北朝时期,木屐最为盛行,不仅用于出行,还用于家居,如《世说新语·忿捐》记晋人王述性情急躁,用餐时以筷子戳刺鸡蛋,刺之未破,便大怒掷地,鸡蛋圆转不止,王述便"下地,以屐齿碾之。"
东晋时志怪小说《搜神记》中描写中国古代木屐云:昔作屐,妇人圆头,男子方头,盖作意欲别男女也。而日本的木屐式样也多为方形,妇女也常用圆头木屐。
南朝诗人谢灵运常穿一种活络木屐游山,这种木屐利用榫头、插子和两枝活动齿屐,在上山时卸掉前齿,下山时则脱掉后齿,史称"谢公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后被市井人所模仿,并相沿成习。由于这木屐优点甚多,便很快流传到南方。
(谢公屐)
宋代以后,木屐多用作雨鞋;明清时期将木屐称之为"泥屐",也是常在下雨天穿。
木屐源传入日本,在日本称为下駄(geta)。木底通常是用桐木或者杉木制成。有连齿和一齿的区分,连齿下駄是指台下前后两片屐齿相同的木屐 。只有一齿的用于山道的步行,可能源自谢公屐。
日本四面环海,雨水较多,穿木屐比较方便,木屐在日本得到很好的发展,流行至今。
(日本木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