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除了高祖张良韩信还有哪些牛人?
说到东汉其实也是有非常多的网友们喜欢的一个朝代了,这个朝代真的是人才辈出啊,当然了有大名鼎鼎的汉高祖,还有张良,还有韩信等等,其实也还不仅仅是这些哦,除了出名的其实还有更多了,那么到底还有哪些呢?下面跟随小编来揭秘看看吧!
有人说,汉之英杰尽在高祖、武帝朝,此言说对一半,的确韩信、张良、萧何、周亚夫、卫青、霍去病如灿烂星汉,照耀了大汉的一半天空,相比之下,东汉英雄也毫不逊色,光武中兴时的云台二十八将,明章之治时的窦固,永元之隆的窦宪,还有巩固西域的班超,都在中谱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个个战神一般的“东汉男子天团”。
一、邓禹
世居南阳新野,位列云台二十八将之首。刘秀把他比作萧何,也有人把他比作张良,足见他对于刘秀有多么重要。他少年就有识人之能,年少在长安游学结识了刘秀,当即就认定刘秀有“真龙之相”,当刘秀镇抚河北时,他立即前往投奔。
他具有战略眼光,对当时的形势有深刻的洞见,鼓动刘秀广纳人才,收服民心,建立帝王之业,并告诉刘秀德之厚者得天下。刘秀与他彻夜长谈,堪称刘秀版“隆中对”。
邓禹还用自己识人之才,为刘秀搭建了争夺天下的核心团队。他还亲往河北募兵,和刘秀君臣配合,首先打败了河北王朗,建立了稳定的根据地。然后他又率兵进河东,先打败河东都尉,又打败大将军樊参的几万大军,斩杀樊参。紧接着又以少胜多,大破王匡的部队,把河东变成刘秀的地盘,之后又进军陇北。邓禹才德在外,所到之处守军皆开城投降,兵不血刃而据陇北。与此同时,刘秀称帝,派人封邓禹为大司徒,不久又加封梁侯。
邓禹属于谋定大战略的儒将或军师,并非完美的战场指挥官,他在公元27年跟赤眉军作战的时候,未能约束部下,遭到惨败,他向刘秀交出大司马和梁侯的大印,作为对自己的惩罚。
刘秀当上皇帝之后,邓禹也很识趣,辞去了朝中的职务,官也不当了。邓禹有十三个儿子女儿,都没鼓励他们去享受高官厚禄,而是让他们学一样安身立命的手艺。
邓禹自己在退休之后,抱抱孙子,晒晒太阳,享受天伦之路。正因为邓禹对皇帝绝对的忠心,又不贪图荣华富贵,每个朝代在评价历史上最有名的大将时,邓禹都是榜上有名的那个。
公元58年,也就是汉光武帝刘秀去世的第二年,邓禹去世。
二、吴汉
南阳宛人,位居云台名将前三名。官至大司马,并被封为舞阳侯。他出身贫苦,做过亭长,贩过马。他胆识过人,仅带二十骑就强征幽州十郡兵马。他和邓禹一将一帅,他是当时最为出色的战将,一人南征北战,从河北打到河南,后来又转战长安、湖北、山东、四川等地,几乎和刘秀所有劲敌都交过手,为东汉打下一半江山,堪称东汉的“韩信”。
吴汉有勇有谋,敢打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正面战斗,也善于出奇计破敌,常常是身处必败之境,能找到绝地逃生或者反胜的战机。他在平定刘永的战役中带伤上阵,亲自鼓励士兵,从绝对逆境中反击而大破敌军。还有就是在他带兵孤军深入进到成都城下,受到公孙述包围的时候,金蝉脱壳,安全撤退。并在敌人追击的时候,打出了一个漂亮的反包围,从而扭转战局,重新包围并迅速攻下成都。他正是靠着自己质朴、务实的战术,一城一地的为刘秀打下了江山。
三、马援
祖居扶风茂陵,官拜伏波将军,封新息侯,如果不是因为女儿是皇后,他也会名列云台名将之列。他少怀奇志,曾在北方放牧,很多人都投奔他,他对周围人说,大丈夫就应该“穷且益坚,老当益壮”,这两个成语就是他给我们留下来的。后来他投奔刘秀,为刘秀献奇谋打败隗嚣。
凉州一带常常受西羌的骚扰,他便领命任陇西太守,经过多次征讨,消除了陇西一带的羌族隐患。光武十七年,交趾的征侧、征贰发动叛乱,他又被委派前去平叛,长驱千里,水陆兼进,稳扎稳打平定叛乱,随后在岭南制定法律、恢复生产,深得民心。得胜回朝之后,受到刘秀嘉奖,朋友向他祝贺,他却说,现在国家周边还没有安定,北方尚有匈奴、乌桓为患,男儿应该马革裹尸,报效国家。
后来他又被派往北方征讨乌桓,得胜后,又被派往武陵平定五溪蛮暴动,出发前刘秀担心马援年岁已高,但马援披甲上马,志气风发,颇有廉颇风范,果然他不负众望平定暴动,但归来时却病死军中。
四、耿恭
他也是茂陵人,东汉名将,此君忠烈之志,远超苏武,正是他和他的士卒书写了“十三将士归玉门”的史诗。
他随窦固大军领兵征服西域车师国,设置西域都护府。之后大军班师,他被任命为戊己校尉驻守金蒲城。在金蒲,他仅几百人的部队受到匈奴几万人的包围,用毒箭和心理战使挫伤匈奴军队,随后夜袭匈奴大营,将几万匈奴大军击退。
匈奴虽退,但他知道小城难守,率军转移到城墙坚固疏勒城。守卫疏勒的战斗更加的残酷,匈奴人久攻不下,便断了汉兵的水源,一时间汉兵缺水,全军上下即便是以马粪尿饮之也无人投降。他亲率士兵掘地十五丈,解了水源之危,并令人在城墙上泼水,令匈奴人以为真有神助,只好撤兵。但仅隔三个月,匈奴再来,车师国反叛,合军三围耿恭,这次更是艰苦卓绝,汉军断粮,士卒以弓弦、铠甲上的兽筋皮革为食,多次退敌,最后仅剩数十人,匈奴单于以封王娶妻来招降,耿恭诱使者登城杀之。
最终,这只孤军等到了范羌越雪山而来的2000救兵,至此耿恭率领能行动的26人踏上东归的道路,沿途病亡、遭袭,回到玉门关时仅剩13人,忠烈之志,汉家子弟无不动容。
五、班超
祖居扶风平陵,出身文仕之家,因兄长班固在京城做官,全家随迁。为减轻兄长的负担,他靠给官府抄书贴补家用。一天突然投笔感慨:“大丈夫应该像张骞一样建功立业,怎么能安于抄抄写写的工作呢?”于是给我们留下投笔从戎这个成语。
后来果然有了从军报国的机会,他跟随窦固到西域攻打匈奴。窦固任命他做假司马攻打伊吾庐,大获全胜。于是窦固就派他带领使者出使西域。
他们刚到鄯善国,匈奴的使者也到,而匈奴使团几倍于我方,而且鄯善国王有投降匈奴之意。他就动员部下“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乘夜消灭匈奴使团,迫使鄯善国归附汉朝。
之后班固带着部属,运用智慧和超群的胆略,相继说服了西域五十国,为民族融合奠定了不朽功勋。
六、窦固
他也是平陵人,因娶刘秀的女儿成为贵戚。他以监军的身份,跟马武一同打败烧当羌。后又受朝廷委派征讨北匈奴,大败呼衍王,趁势攻取伊吾庐,沉重打击了北匈奴势力。
他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不辱使命,使西域五十国归汉。后朝廷再次派窦固攻打北匈奴,他在蒲类海边打了一个大胜仗后,又挥师进攻车师,车师前王和后王都先后投降。西域基本安定下来。他又建议朝廷恢复西域都护,重设戊己校尉。
窦固的主要贡献是再次北击匈奴,并且帮助朝廷恢复了对西域的统治,进一步压缩匈奴战略空间,为窦宪给予匈奴最后一击奠定了战略基础。
七、窦宪
跟窦固是一个家族,但窦固要比他长两辈,也就是说窦宪的爷爷跟窦固是兄弟。因为妹妹是皇后,窦宪成为朝廷权臣,但因为杀死太后的幸臣成为罪囚,于是要求戴罪攻打北匈奴来赎死。
窦宪被任命为车骑将军北击匈奴,在稽落山给北匈奴致命打击,然后乘胜追杀其余部,深入胡地三千里,在燕然山勒石记功,留下与霍去病“封狼居胥”齐名的“燕然勒石”。班师后被封为大将军。两年后,窦宪又派偏师在金微山给北匈奴最后一击,北匈奴从此踏上西迁的道路,汉朝的北疆从此安定。
窦宪军事上智慧超群,但政治上反而有些“智力低下”,居功自重,其党羽欲谋篡逆,和帝果断斩杀其党羽,撤销他大将军一职,改封为冠军侯,刚到封地,就被和帝赐死。
八、皇甫嵩
汉末第一名将,第一功臣,第一重臣,祖籍安定那县,将门之后。董卓乱政,我们都知道,然而,我们更多人所不知道的是,董卓在他的眼里,不过区区一庸才罢了,只要他在,无论是董卓还是董卓背后的西凉军,都只是陪衬而已。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我们也知道,但是我们更多人不知道的却是,曹操曾经也只是追随他的一员普通将领罢了。
皇甫嵩的成名跟黄巾军作乱分不开,当时他临危受命,以左中郎将的身份率兵平叛。跟义军初次交锋,却吃了败仗。但临变不惊,退守城池,等待时机。一天夜里,刮起大风,因为义军依草结营,皇甫嵩就命军士点起火把,冲近敌营纵火。这一把火使义军彻底瓦解。
只要将军战,就一定能胜,可以说,黄巾起义之后的汉帝国,当各路将军率领的平叛军时不时的遇到各种艰难和失败之时,正是皇甫嵩的一次又一次胜利,生生的将这个本就该摔倒趴下的帝国却重新又一次的拉了起来。
在以后跟黄巾军的作战中,皇甫嵩先后斩杀了义军首领张角的两个弟弟,不久就平定黄巾之乱。
黄巾后的皇甫嵩,则也如皇甫嵩自己所料想到的,屡次受到朝廷猜忌,屡次遭到贬损,但,也同时成为了帝国后期的救火队长,哪里危难便去哪里。
然而,当朝廷内部乱起来的时候,他就不知该如何处理,只能小心翼翼,坚持不搅合的态度。所以,当董卓乱权之时,皇甫嵩非但未拥兵自重,还自投罗网,被董卓陷害入狱,失去了对抗董卓的机会。及至董卓被诛,有人建议王允让皇甫嵩统领军队,但王允不从,导致西凉军再入长安,汉帝也失去了最后独立掌控军队的机会。
可以说,他是东汉末年的国之柱梁,但可惜独木难支,未能阻止汉朝的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