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的李师师之谜与宋代青楼文化

历史朝代 2023-03-21 16:02www.nkfx.cn历史朝代

  传中写为了求招安,与戴宗打着吃花酒的旗号去走情妇的门子,求见一面便开出了一百两花银的价格,也就是见见面喝杯茶聊聊天就是三万多人民币。

  水浒传中的李师师是历史上的确存在的人物,但后来身世成谜。

  “师师”这个名字有些奇怪,但与当下有些星们故意把名字改的奇奇怪怪不一样,人家这个名字是有来历的。

  据说师师本来是首都东京城内一个开染房的王寅王经理的女儿,三岁时候王经理把她寄名佛寺,老和尚为她摩顶时,她突然大哭。老和尚便认为她很像佛门弟子,因为大家管佛门弟子尊称为“师”,所以她就被叫做“师师”。

  但没多久王经理因罪死在狱中,小师师被经营妓院的李蕴李姥姥看好,收养,遂叫“李师师”。

  李蕴为了培养师师,专门找了家教教她、歌舞插花茶道,整个按照现在名媛教育课程,下狠功夫培养,师师天生一副美声唱法的好嗓子,加上老鸨的耐心调教,悉心指点,不满15岁的小孩,就已经是“人风流、歌婉转”,在首都各教坊中独领风骚,高树艳帜,成为东京名伎。

  

 网络配图

   据说在当时东京界有两位歌伎“名著一时”。一位是崔念奴,另一位便是李师师,而且据说李师师的生意更好一些,商演通告更多一些。

  据《东京梦华录・京瓦伎艺》记载李师师是徽宗崇宁、大观年间(1102―1110)汴京城最红的歌伎。(崇、观以来,在京瓦肆伎艺,张廷叟、书,主张小唱,李师师、徐婆惜、封宜奴、孙三四等.诚其角者)。

  “李师师本角妓也”。

  所谓“角妓”,乃指歌伎,也指才貌出众的名艺妓、交际花,与卖淫为主的色妓有别。李师师最擅长的是“小唱”,所唱多“长短句”。“长短句”,即今之宋词是也。

  据说当时诗人晁冲之正值年少,每有会饮,经常招她侑席。

  《宋诗纪事》卷三十三作《追往昔二首示江子之》,并引《墨庄漫录》说“政和间(1111―1118),李师师、崔念月二妓,名著一时,晁叔用(冲之字叔用)每会饮,多召侑席。其后十余年,再来京师,二人尚在,而声名溢于中国。叔用追往昔,作二诗以示江子之。”

  于是有了这首《都下追感往昔因成二首》

  其一

  少年使酒走京华,纵步曾游小小家

  看舞霓裳羽衣曲,听歌玉树后庭花

  门侵杨柳垂珠箔,窗对樱桃卷碧纱

  坐客半惊随逝水,主人星散落天涯

  其二

  春风踏月过章华,青鸟双邀阿母家

  系马柳低当户叶,迎人桃出隔墙花

  鬓深钗暖云侵脸,臂薄衫寒玉映纱

  莫作一生惆怅事,邻州不在海西涯

  

网络配图

   除了小晁,当时的著名词作者张先、晏几道、秦观、等文艺界大腕和娱乐界头牌李师师都有过或有着密切交往。

  张先老先生不顾年迈体弱,专门为师师新创词牌《师师令》

  “香钿宝珥,拂菱花如水。学妆皆道称时宜,粉色有,天然春意。蜀彩衣长胜未起,纵乱云垂地。都城池苑夸桃李,问东风何似?不须回扇障清歌,唇一点,小于珠子。正是残英和月坠。寄此情千里”。

  婉约派词的领袖人物晏几道专门为师师创作《生查子》

  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妆罢立春风,一笑千金少。归去凤城时,说与青楼道遍看颍川花,不似师师好。

  你看看,张先老先生在《师师令》是称赞李师师肤色好“粉色有,天然春意”;樱桃小口“唇一点,小于珠子”;头发长且黑“纵乱云垂地”。

  晏几道同志则在《生查子》中极力称赞李师师眉画得好,腰子纤悉“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长得比颍川的鲜花还美“遍看颍川花,不似师师好”。

  著名的秦观秦少游先生赠给李师师的词作《一丛花》。又在张老先生,晏几道同志词作的外貌身段描绘之外,更增加了风韵神采,尤其是内在的相思和哀怨

  年来今夜见师师。双颊酒红滋。疏帘半卷微灯外,露华上、烟袅凉口。簪髻乱抛,偎人不起,弹泪唱新词。假期谁料久参差。愁绪暗萦丝。相应妙舞清歌夜,又还对、秋色嗟咨。惟有画楼,当时明月,两处照相思。

  有了这些名人的亲自填词加持,师师的知名度无限增大。更重要一点,李师师不仅色艺双绝,而且为人慷慨有侠义风,和那些娱乐界女子不同,因而人送美名曰“”。

  

网络配图

   但据说在李师师交往的文化人中,相知最深的,让她最动情、最投入的就是这位周邦彦。

  周邦彦,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文苑传》说他年轻时行为狂放不知道检点,当地士大夫不认可他。但他学识渊博。神宗元丰二年(1079)入京都为太学生,元丰二年,献《汴都赋》六千言,铺陈汴京盛况,赞扬新法,由诸生擢为太学正。

  在此期间,辞采斐然、年少风流的周邦彦经常流连于秦楼楚馆、歌台舞榭,所写辞章,大都是应答歌伎的“软媚”之作。

  即位后,靖中建国元年(1101)周邦彦迁校书郎,崇宁三年(1104)迁考功员外郎,大观元年(1107)迁为卫尉宗正少卿、政和元年(1111)迁卫尉卿。从绍圣四年重返京都到政和元年这十五年间,是周邦彦一生创作鼎盛期,许多名作如《・柳》、《琐窗寒・暗柳题鸦》、《六丑・正单衣试酒》皆作于这个时期。由此确立了北宋后期词坛领袖地位。

  徽宗政和二年(1112),周邦彦以奉直大夫直龙图阁的显赫身份出任隆德军(今山西长治)知府;政和五年改任明州(今浙江鄞县)知府。政和六年,还京任秘书监;政和七年,进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时年六十二。宣和三年(1121)卒于鸿庆宫,享年六十六岁。

  在现存的史料中,并无周邦彦与李师师交往的第一手资料,只是载于文人的文史笔记之中,不像张先、秦观、晁冲之等词作中有明确的记载。但周邦彦是北宋后期词坛领袖,一个是“文章魁首”,一个是“仕女班头”,自有结识之时。

  据说初见李师师,周邦彦便觉相见恨晚,即填了一首《玉兰儿》记录了他对李师师的印象“铅华淡伫新妆束,好风韵,天然异俗。彼此知名,虽然初见,情分先熟。炉烟淡淡云屏曲,睡半醒,生香透玉。赖得相逢,若还虚度、生世不足”。

  可见周邦彦对李师师的倾倒和迷恋。至于李师师,也喜欢周的文采风流,乐于相知相伴,倾心交接。

  南宋张端义的笔记《贵耳集》卷下,将李师师、周邦彦和宋徽宗三人编造在一起搞三角恋

  据张端义描述,有一次周邦彦估计皇上不在师师那里,就偷偷地来找师师。忽听得皇上从地道里来了,周邦彦大惊,不知所措。李师师马上让周邦彦藏起来。见到师师后,拿出一个江南新进的橙子,让李师师品尝。李师师特意取来一把并州产的小刀,又薄又亮,把橙子切开;又往碗里撒了一点吴地产的雪白的精盐,用凉开水冲化了,把切好的橙子放在盐水里蘸着吃。类似现在吃菠萝。

  赵佶和李师师边吃边调笑了一会,又说了一些私房话。周邦彦在暗处把这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不只是出于极度酸楚还是卖弄才华,竟然把这天大的机密写成一首《少年游》“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网络配图 

   当徽宗与李师师相会时,李师师就唱起这首《少年游》为徽宗佐酒。徽宗见词中说的是上次幽会这个极端私密之事,便问谁作,李师师说出作者。徽宗十分恼怒,于是以周邦彦“职事废弛”罪,将周邦彦赶出京城。

  后来徽宗来到李师师处,却不见李师师。问其家人,才知到她去为周邦彦送行了。徽宗在李师师处等了很久,李师师才回来,而且“愁眉泪睫,憔悴可掬”。赵佶大怒。李师师跪奏说“臣妾万死。知周邦彦得罪押出国门,略致一杯相别。不知赵官家来了”。

  赵佶还在嫉恨周邦彦写的那首《少年游》,于是便问道“这次又写词了吗”。李师师如实回答说这次又写了首送别词《兰陵王・柳》。赵佶于是让李师师唱唱听。

  李师师于是唱起这首千古流传的名曲《兰陵王・柳》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曲终,徽宗转怒为喜,将周邦彦召回,并提拔为大晟府乐正,官至大晟府提举。

  其实,这两首名词乃至周邦彦与李师师之间并无什么关联,与宋徽宗更是牵扯不上。

  《少年游》是写于神宗元丰二年(1079)至元钓元年(1086),周邦彦在京都为太学生和太学正期间。此时哲宗尚年幼,赵佶还是端王。与徽宗即位后的政和六年(1116)结识李师师更是相距三十多年。

  《兰陵王・柳》是写于从绍圣四年重返京都到政和元年(1097―1111)这十五年间,与《少年游》的写作时间神宗元丰二年(1079)至元钓元年(1086)相距又是几十年时间,并不存在《贵耳集》中所说的因写《少年游》被逐出京都,又因《兰陵王・柳》让徽宗收回成命并提拔为大晟府乐正。

  这首词虽是“客中送客”之作,并不一定发生在周邦彦和李师师之间。

  从史料来看,徽宗“微行并不避人”,完全不必再修地道。徽宗为了私行方便,倒是专门为此设立了“行幸局”,为微行张罗忙碌和撒谎圆场。当时以“排当”指宫中宴饮,于是,微行就谎称“有排当”,这倒是于史有征。现在街头的餐饮成为“大排档”,不知是否缘出于此?如果第二天还在娼家未还宫,就会推脱说有疮疾不能临朝。

  《李师师外传》将徽宗第一次嫖宿师师家说是在大观三年(1109年),显然大大提前了。据《宋史》记载,政和六年(1116年)徽宗才“微行始出”,“妓馆、酒肆亦皆游焉”。

  徽宗经常微服出行的行为,引起了一些正直大臣的不满。

  宣和元年(1119),有一个叫曹辅的鲠直谏官,就在奏疏中挑明“易服微行,宿于某娼之家,自陛下始”。这个某娼,显然是指李师师。

  由此推断,宋徽宗与李师师的关系开始在政和六、七年间(1111――1117年),到宣和初年(1119年)已是了。

  有一次宫内宴会,嫔妃云集,后来的宋高宗的母亲悄悄问赵佶“是个什么样的李家姑娘,令陛下如此喜欢!”(“何物李家儿,陛下悦之如此?”)。赵佶说“没什么,只要你们穿上一般的衣服,同师师杂在一起,她和你们会迥然不同,那一种幽姿逸韵,完全在容色之外。”(“无他。但令尔等百人改艳妆,服玄素,令此娃杂处其中,迥然自别,其一种幽姿逸韵,要在色容之外耳”)。可见,李师师并不只是容貌美,更重要的是有一种气质美。

  李师师与赵佶结识,据说还真和周邦彦有关系。

  据说某日赵佶某日看东京新闻娱乐版,读到皇家词曲学院院长、著名词作者周邦彦写得一首新歌词

  “铅华淡伫新妆束。好风韵、天然异俗。彼此知名,虽然初见,情分先熟。

  炉烟淡淡云屏曲。睡半醒、生香透肉。赖得相逢,若还虚过,生世不足。”

  寻常人看了也就罢了,赵佶的职业虽然是皇帝,但他更喜欢艺术。所以经常关注娱乐新闻,对娱乐圈涌现的女们时刻保持着高度的观注。

  读完这首词,他敏感的感觉到,这位词曲学院院长的私生活好丰富,但他执政后对公务员娱乐问题上放的很宽,但如此公开用真名发表这类词却是有损公务员形象,但他更关注这首词写得明星是谁?

  

网络配图

   于是他拿着报纸问铁哥们兼军队高级将领和监察部长问道,这周邦彦给谁写的词?

  高俅王黼是早就知道甚至亲近过李师师的。两人忙献媚道,此乃首届大宋好声音的花魁李师师小姐。

  师师?宋徽宗倒是对这个名字颇感兴趣。在一个人未见面前,取个好名字倒是颇能引起别人兴趣。

  高俅王黼见状,忙道,陛下要感兴趣,臣等愿为前导。

  两人是很愿意和皇帝做个连襟的,现在有“三大铁”之说,想必宋时也有此说法。不过反正你只要能和领导一起玩过,自然关系亲密一层。

  宋徽宗虽然艺术家性格,。与这两位也不见外,但还是要装一下领导的架子,道这,这个,好吗?

  高俅王黼两人又把这师师夸的天上人间惟其独美,直把徽宗说的兴起。两人又信誓旦旦保证保密,于是君臣三人商量好约个时间去一近芳泽。

  可见即便是贵为皇帝,也是人。

  于是同去同去。

  去何地?

  自然是师师所在青楼。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