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福州竟已有番船浦:所谓五口通商名不副实
,从事海上贸易的福州人颇多,至海外的商人也很多。据明王应山《闽都记》记载当时福州人往海外者有阮、芮、朴、郝等姓,他们住居外国多年,娶番妇生子,携带回国,而较轻便的番船(福州人称外国船只为“番船”),可以迳入闽江,停泊码头。按照当时政府规定,番船入境,须经地方官员允许,并须验证,至于停泊何处码头,也要经过官府的指定才行。
网络配图
明代藤山有一块地,土名“上王”,地临江滨,居民稀少,江阔水深,宜泊船只。弘治十一年(1498年),邓某来闽督管海上船舶,贪受外人厚贿,遂将该地租于外人开凿新港,以供番船停泊。当时,这里桅杆林立,外国船只密集,人即称之为“番船浦”。其后,地扩成洲,可以播种农作物。至年间(1662年至1722年),官府派人来测量田亩,编入册数。因地处江岸,水陆交通便利,商贩云集,到处建起房屋,逐渐成为临江之小埠,人们即以浦名呼作地名。因福州话“番”与“泛”谐音,而“番”带有“洋”的意思,故现在改称为“泛船浦”。
自五口通商后,福州虽为对外开放口岸之一,但因魁岐一带江心沙土冲积,外轮不能驶入福州,只能停靠在马尾港,番船浦早已名不副实。清政府只得在附近设立海关,验物抽税,于是又有海关埕之名。
网络配图
番船浦旧有舍人庙,香火鼎盛,后因城建需要,迁至高盖山北麓。
1931年,因万寿桥(今解放大桥)桥身受损,须做部分修建,不能通行,行人过江全凭小汽轮运载。渡口北边设在台江汛,南边在番船浦舍人庙,故日夜待渡之人络绎不绝。小商小贩亦趁机来此经营,一时又成闹市。到大桥重建竣工恢复通行后,此地复归荒凉凄清。上世纪40年代,诗人俞绍瀛有《番船浦所见》诗云
“对面青山似画图,烟云旦晚自模糊。
网络配图
番船旧说曾聚浦,今只渔舟傍芦苇。”
可算是当年番船浦之冷寂的真实写照。
历史名人
- 董玥镖门与霍建华共患难 机智侠义获点赞
- 如何找到浪漫情侣头像 提升头像情感值的小妙招
- -生说怀男孩的特点,根据这些症状可以猜测孕妈
- 鸿星尔克是哪个国家的品牌(鸿星尔克爆火)
- 朴寒星:今年的目标是考取潜水资格证
- 深圳十大土豪楼盘排行榜:华侨城上榜,第4地理
- 唐晓天何穗结婚没 起底何穗唐晓天是什么关系
- 圣诞鸟整装怎么样 质量与服务用户评价如何
- 素颜霜是干嘛滴?素颜霜是干什么的,是化妆品
- 如何有效利用桌面日程安排软件提升生活效率
- 扫描电子显微镜原理
- 宋轶出席盛典领奖,获封年度风尚艺人称号
- 如何确保宴请礼仪得体,展现优雅风采
- 如何运用百度搜索预测足球赛事结果
- 胖子打破吉尼斯记录(最胖的10位胖子有多重?个
- 联想a770e(联想a570(联想A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