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皇后杀皇子小人华歆竟然把孙策也给骗了
华歆是汉魏时期政治舞台上比较活跃的人物。末被举为孝廉,任尚书郎,时,任豫章太守,当时占领江东,他以才干受到重视,后来被征入京,任尚书令。作为汉大臣之一的华歆,参与了汉禅位于魏的改朝换代的重大政治事件。
历代对华歆的操守、德行均有不同看法。有不少人因他参与禅位事件,认定他就是个助纣为虐、为虎作伥的奸臣,这不仅表现在戏曲、小说上,而且书上也有零星记载。《志武帝传》注引《曹瞒传》说,汉献帝之后曾写信给父亲伏完,言及“残逼之状”,并“令密图之”,这事泻漏出来,曹操大怒,派华歆“勒兵入宫”,华歆“坏户发壁,牵后出”。他为曹操进宫收捕伏后并将他毒死,还把她所生的两个小皇子杀死,皇后兄弟及亲族死者甚多,华歆遭世人非议。此事搬上舞台京剧称为《白逼宫》,川剧又名〈〈血带诏〉〉,湘剧干脆名之曰〈〈华歆逼宫〉〉,还有一出京剧〈〈受禅台〉〉,又名〈〈献帝让位〉〉,戏中的献帝,挂白须,着素衣、手捧玉玺,满怀忘国之痛,唱腔凄惨;太尉华歆,金冠玉带,翎羽高挑,按剑逼帝,挥来使去,实是一副奸臣模样。华歆如何逼帝禅位,史书没有记载,查阅〈〈〉〉,其中有“华歆诌事魏,故草次诏,威逼献帝降之。”的句子,很明显华歆的舞台形象是根据小说加工塑造的。
网络配图
不过历史上的华歆很可能确实是一个小人,仅从他跟孙策的关系就可看出。
孙策当年在南昌城第一次见了华歆,就立刻下跪行礼,向华歆说“府君年德名望,远近所归;策年幼稚,宜修子弟之礼。”
华歆在当时,确是声望很高,与郑泰、等人齐名。他是平原郡高唐县人(高唐在山东禹县西南),由孝廉而历官到郎中,一度退隐,被大将军征召为尚书郎;依他自己的请求,外放他为今日渭南附近的下郢县的县令。他借此脱身而走,出了武关,到南阳,被留住。他劝袁术由武关进军入陕,讨伐董卓。袁术只不过是想留下他,作一个点缀场面的花瓶,却没有兴趣听他那一套安邦定国的大计。华歆把讨伐董卓的建议向袁术陈说,岂不是白费?这正是所谓“不可与言,而与之言”。
网络配图
初平三年八月,在董卓死了四个月以后,长安朝廷派来了太傅马日 。马的任务是“安集关东”。所谓关东,指的是函谷关以东的各州各郡。马日 把华歆从南阳带到徐州,叫华歆姑且做他身边的掾。“掾”在通常情形之下相当于处长、科长,也可说是随从秘书。
马、华二人在徐州接到了朝廷颁来的诏书,任命华歆为豫章郡的太守(显然是马日 已经送上奏章,推荐了华歆。
华歆在豫章当太守,一直当到了孙策率领部队来到。
孙策待他很好,不把他看作一个来投降的部下,尊他为上宾,他也乐在江南优游岁月。孙策在建安五年四月去世以后。曹操用献帝的名义征召他,不想放他走。他向孙权说。“你留我在此,我便是一个没有什么作用的‘无用之物’。你让我去许县,我就可以在曹公的身边‘为将军效心’。”孙权就放了他去。
网络配图
华歆去了许县,被曹操重用,先以“议郎”的本职,担任“参司空军事”的临时性的差遣。其后一连做了尚书、侍中、尚书令;华歆而且在建安十八年曹操进军濡须口征讨孙权之时,当了“军师”。这便是华歆如何报答孙家兄弟二人的礼遇了;也是他如何实现对孙权所许下的“为将军效心”的诺言!
像华歆这样卖友求荣,令人齿冷的伪君子、臭官僚,能用小忠、小信骗取人主的信任,又能用小廉、小义赢得社会上的虚名的,中国历史上实在太多。孙策真是看错了人。千古英雄,能不为小人所欺的,又有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