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诸葛亮辅佐之人刘禅真的是个废物吗?
现在,大家用来形容此人无用到一定地步都会说上一句的话:“你真是扶不起的阿斗。”可见,这阿斗在咱们老百姓心中就是烂泥扶不上墙的形象!虽说,这刘禅在老爹驾鹤西去后,顺利登上了皇位,但也没过上太平的日子。先是从小就死了娘,再是在一次战役中,把儿子刘禅搞丢了,被人贩子卖给一户土豪家当书童。这刘禅呢,不但没从此一蹶不振,还被土豪大老爷赏识收当义子,供其吃喝还帮他娶了一房媳妇儿。如果,单从这段经历上来看,这刘禅还是相当会和忍让的,要不然这柔弱孩童早已死于这乱世中,也撑不到他老爹派兵把他找回当太子。
网络配图
至于,刘禅为什么会有“扶不起阿斗”的传言今日咱们就分析一二:
首先,《志・传》中对刘备一事中对诸葛亮说了这样的一段话:“君才十倍,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这刘备还是有自己的心思想法:一是知子莫若父,刘备深知刘禅资质平庸不堪大任。二是刘备清晰的明白当时蜀国的局势,能用的大将已经不多了。能够与诸葛亮实力相当的也都死的了,为了他刘家江山临死前也要敲打敲打诸葛亮。
其次,也是印证了刘备的话,他这刚一死,诸葛亮就把控了整个蜀国的大小事务。刘禅呢干脆乐得逍遥,无忧无虑的当起甩手掌柜。试问,但凡有点志气的人,一旦当上皇帝都不会甘于趋于人下,但是咱们这位君主刘禅竟和他这位“相父”和平共处了四十多年。
最后呢,这诸葛亮刚一死,刘禅便审时度势弃械投降连点反抗的意思都没有,就归顺了魏国。按咱们一般人的理解这刘禅也算昏庸无能到家了,这诸葛亮辅助了那么多年,刘禅不但一点本事没长进这吃里扒外的功夫倒是练的挺麻溜,把他老爹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就这么轻易的拱手相让,这“扶不起的阿斗”也算“”了!
如果咱们了解刘禅所处的政治环境和社会背景就会明白这“扶不起的阿斗”只是一个谣言!
网络配图
先了解一下刘禅继位后是这蜀国的政治环境:
刘备死的时候,刘禅才17岁。当时的蜀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光景,吃了败仗,缺乏精兵良将。而当时的三国又是一个“天下唯有力者便可取之”的时代,也就是谁厉害谁就能当皇帝。刘备死前对诸葛亮托孤,刘禅不可能不知道,他也知道诸葛亮在蜀国的实力,万一哪天这老爷子不高兴了,老爹也不在了,以诸葛亮的实力想要拿捏刘禅是分分秒秒的事儿啊。可以说此时的诸葛亮在蜀国可是“拥兵自重、功高盖主”。
但是刘禅作为新帝登基,想想当时蜀国的境况,如果换掉诸葛亮他又能当几天的皇帝?再者,励精图治在蜀国治理上实施革命性飞跃,表现自己的英明的领袖才能?当然,如果刘禅真的有这般能干,难道刘备生前是就真的看不出?可见,刘禅是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的。结合当时的形势,刘禅选择安安稳稳的做他的皇帝,你诸葛亮爱怎样就怎样,反正你也不敢废了我,其实也算是最聪明的选择。虽然“窝囊”,但诸葛亮也算是保他平安做了四十多年的皇帝。
诸葛亮死后,刘禅陷入了再一次的选择:
不得不说,作为一国之主刘禅的一生命运多舛。当时,蜀国在和魏国的战争中节节退败,要么效仿老爹,南迁国都联合吴抗曹。但是这样一来,魏国依旧会穷追不舍,并且此时的东吴已经不再是当年的东吴了,与其侥幸一试还不如直接投降,蜀国人民还免于战争之苦。
刘禅投降以后,曹魏封他为安乐公,还算顾及他的面子。而此时魏国能够当家作主的不是皇帝,而是。司马昭在三国英雄榜上那算的上一等一的人物了,大风大浪对于他那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面对这小小的刘禅,他的归顺还是多少都会有疑虑。为了确认刘禅是否会有造反的心思,司马昭还专门宴请刘禅,列坐的都是一些蜀国降将,席间司马昭故意安排蜀国的歌舞演奏,就是要看一下在坐的一帮蜀国旧臣们是否对他忠心。
网络配图
自小这刘禅就练出了一副察言观色的好本领,宴席间他对司马昭更是小心伺候,用心揣摩。作为亡国之人,他更是装出一副嘻嘻哈哈很享受的样子。酒席撤,司马昭利用闲话家常问刘禅,是否想念蜀国?刘禅更是磕巴都不带打的说,这个地方如此好,蜀国有什么好想的。
一次试探还不足以让司马昭放心,接下里的时间里,司马昭一得空便找各种理由问刘禅是否想念蜀国,刘禅不但按着蜀国旧臣出谋划策的在司马昭面前哭诉,还将计就计的在司马昭面前供出此人。从此,司马昭便认定刘禅没骨气这才放心。在司马昭的庇护下,刘禅装疯卖傻的做起了他的亡国皇帝,不仅起到了自保的作用,更让蜀国百姓未受到亡国的太大影响,这不能不说是刘禅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不同的环境下做出正确应对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