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人说了一句话,清廷就决定让康熙做皇帝
1661年,得天花病重,临死之前,大清帝国面临挑选继承人的问题。顺治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夭折,二皇子福全健在,三皇子是。按照长幼排序,怎么也轮不到三阿哥玄烨做。
然而这个时候,一个洋人干预了皇位继承人的选择,说了一句话,彻底改变了清廷的想法,最终决定让三阿哥玄烨()做皇帝。
网络配图
这个洋人叫(1592年-1666年),是一个德国人,出生德国科隆的小贵族家庭,受过良好教育。
1619年7月15日,汤若望在“耶稣会”的指派下,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在随后的47年里,汤若望凭借科学知识和西洋玩意,结交了很多人,并先后侍奉过和顺治及康熙三位帝王。
在顺治时期,汤若望成为宫廷座上宾,顺治还拨款给汤若望在北京宣武门外建造了一座天主堂,即北京南堂。甚至,汤若望后来官居一品,三代荣受皇封,并且可以世袭罔替,可谓“清国重臣”。
网络配图
或许,正因为他受到顺治和的信任,所以才能插手大清帝国的继承人选择。其实不难理解,对清廷来说,汉人、蒙人都不可信,洋人反而更可信,因为洋人不会造反。
在面临继承人选择的时候,一开始顺治和孝庄都认为,应该选择二皇子福全(所生,1653年出生,比康熙大一岁)。但是汤若望说了一句话,打消了顺治和孝庄的想法。
汤若望说:“玄烨出过天花,对这种可怕的疾病有了终生的免疫力,再也不会出了。而福全他还没有出过,难保以后不会出。为了保证国家将来不会因为皇帝突然病逝而出动乱,应当选择玄烨来当皇帝。”
网络配图
汤若望的这句话,让本不该登基的玄烨登上宝座,可以说逆天改变了大清的命运,也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对于康熙上台,对中国究竟是好是坏,只能留给后人评说了,毕竟关于康熙是昏君、暴君、还是明君,社会上的争议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