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贾母为什么最后放弃黛玉选择宝钗
有一个问题我想大多数人也很关注,那就是在宝玉的婚事上,为什么最后选择了宝钗而不是黛玉。认为《》是两个版本的专家的观点是贾母的实意是想选择黛玉的,是续写者改变了原著人的观点。而且贾母选择宝钗从情理上也有些说不过去,毕竟黛玉与她关系更亲密了。
贾母在宝玉的婚事上为什么最终选择了宝钗而非黛玉呢?这的确是一个长期困扰广大读者的问题。我今天要给出的答复,也许有些方面是前人已经讨论过的,但这并非,只能说“英雄所见略同”而已;我相信,有些方面肯定是本人独到的见解,而没有本人此前的一系列研究,那是完全不可能提出如此见解的。
中国古代社会的儿女婚姻,从来都是名门望族“家族利益”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关系到一个家族的稳定、发展和繁荣。最极端的例子,就是的“指婚”制度,通过“钦点”“鸳鸯谱”,强化满蒙联盟,笼络和控制权臣。从“家族利益”的逻辑来考量,儿女个人的爱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就是绝大多数青年男女的宿命。
网络配图
的婚事毫无疑问也是贾府“家族利益”的重要内容,因此贾宝玉究竟喜欢谁,从一开始就不是贾府“家族利益”所必须迁就的内容;相反,是贾府“既得利益者”要求贾宝玉必须按照家族的利益、家长的意志去成婚。
贾宝玉择妻的最终决定权在贾母,而精明老练的贾母在贾宝玉婚姻大事上一开始选择的,既不是,也不是,而是。
林黛玉虽然美丽、聪明,而且很可能有探春那样精明持家的才能,但她有两大“弱势”而终不为贾母所喜。林黛玉的“弱势”并不是她的小心眼和口齿尖酸,而是她的“离经叛道”和“身体虚弱”。
林黛玉的“身体虚弱”众所周知,常年药罐子不离身,咳嗽一直没好过,一副“痨病鬼”的可怜相,贾母怎么可能看上她呢?不过,众人所不知道的是,林黛玉的“身体虚弱”根源在于心病,这个心病就是害怕不能与贾宝玉长相厮守。
第89回和第90回写到黛玉听说宝玉定了亲,“立意自戕”,绝食半个月,差点一命呜呼;但是澄清误会之后,“阴极阳生,心神顿时清爽了许多”,很快就好起来了。众人以为黛玉“病也病得奇怪,好也好得奇怪”,只有贾母“略猜着了八九”――她猜到林黛玉的死去活来是爱上了贾宝玉,但她毫不同情这种“”的自由恋爱。
精明的老太太对自由恋爱是非常敏感并且痛恨的,这从两个情节可以看出端倪。
第54回,元宵佳节,两个女先儿来贾府说书,讲的是《凤求鸾》的“自由恋爱”。刚一开口,贾母就不高兴了,说了一大堆痛斥“佳人才子”的话,例如:“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绝代佳人。只见了一个清俊男人,不管是亲是友,想起他的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像个佳人?就是满腹文章,做出这样事来,也算不得是佳人了。”
按照贾母的逻辑,为了贾宝玉的林黛玉,算是什么佳人呢?
第92回,贾宝玉给讲《列女传》,一讲到“文君、红拂是女中的……”,话还没完呢,贾母立即打断,不让他再继续说下去:“够了,不用说了。你讲的太多了,他那里还记得呢?”实际上,贾母并不是担心巧姐记不得,而是担心巧姐听到了文君红拂这种自由恋爱“淫奔之徒”的故事。
第90回明确写到了贾母舍弃林黛玉的说法,贾母说:
网络配图
“林丫头的乖僻,虽也是他的好处,我的心里不把林丫头配他,也是为这点子。况且林丫头这样虚弱,恐不是有寿的。只有宝丫头最妥。”
贾母的这种说法,其“遵守礼法”的逻辑是一以贯之的。那些胡说“后40回与前80回种种不合”的人,不妨就贾母的性格逻辑好好考察一下,看看贾母究竟有什么不可思议的突变。
贾母最终舍弃了林黛玉,很可能还有一个因素,即元春更喜欢薛宝钗。第28回,元春打发送来节的礼,贾宝玉和薛宝钗得的礼物一样,“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林黛玉却“只单有扇子同数珠儿,别的都没有”。
元春为什么会更喜欢薛宝钗呢?元春喜欢宝钗,当然是因为省亲当天美丽的宝钗表现很好,“应制诗”写得很漂亮。美丽的林妹妹当然也写得很漂亮,但是林妹妹在集体作诗的正殿上玩了一个小动作,帮贾宝玉作诗,“写在纸条上,搓成一个团子,掷在宝玉跟前”。元春看没看见这个小动作呢?小说没有明写,但元春当时就坐在正殿上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林黛玉明显的小动作未必不会被元春看在眼里,而元春当然是不会喜欢这样的小动作和小聪明的。
贾母虽然最终认为“只有宝丫头最妥”,但她一开始并没有选择薛宝钗,而是看中了薛宝琴。
薛宝琴美丽、聪明、活泼、随和,一来到贾府就招人喜欢,“已认了薛宝琴做干女儿,贾母喜欢非常,不命往园中住,晚上跟着贾母一处安寝”(第49回);贾母还送了宝琴一件用野鸭子头上的毛做的斗篷,“金翠辉煌”,湘云都说老太太“这么样疼宝玉,也没给他穿”(第49回)。
第50回,贾母向薛姨妈问起宝琴的年庚八字,为宝玉求亲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只不过宝琴已经许给了梅翰林的儿子,贾母这才不再提起。
贾母为什么一开始没有看中薛宝钗呢?我认为,原因很可能是贾母觉得薛宝钗这个孩子缺乏生活的情趣。第40回,贾母游大观园,来到薛宝钗所住的蘅芜苑,进屋一看,“雪洞一般,一色的玩器全无,案上止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
贾母对此“狠离了格儿”的素净感慨地发了一大通议论:“使不得,虽然他省事,倘来一个亲戚,看着不像;二则年轻的姑娘们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
网络配图
薛宝钗也许有意在众人面前摆出一副“清心寡欲”的形象,但是却给贾母留下一个十分无趣、“狠离了格儿”的印象。
尽管如此,在婚姻大事这个严肃的问题上,薛宝钗在多方面有着林黛玉无可比拟的优势,从“家族利益”来考虑,林黛玉理所当然会被牺牲掉。从小说情节来看,促成贾母必然选择薛宝钗的人和事,主要有三。
第一,首先提议选择薛宝钗的,正是王夫人和薛姨妈的侄女。人精王熙凤难道不知道贾宝玉和林黛玉相爱吗?她当然知道。可是,她在第84回毫不含糊地提出了宝玉和宝钗是“现放着天配的姻缘”。
王熙凤的提议,恰恰就是“家族利益”的逻辑,而不是个人爱憎的计较。很明显,贾薛的联姻,不但是“强强联合”,而且是“”;最重要的一点,从多方面来看,王熙凤才是这场联姻的最大获利者。联姻的成功,将使王熙凤在贾府的地位更加稳固,她因此可以利用这一点为自己的小家庭牟取更大的私利。
王熙凤的提案一出台,王夫人和薛姨妈是根本不会反对的,相反却会尽力促成。这同样是“家族利益”的考量。
王熙凤自然不会明说这种家族利益,她却提出了“‘宝玉’配‘金锁’”的传言,仿佛贾薛的联姻出自天意。可是大家仔细想一想,“‘宝玉’配‘金锁’”的传言,难道不是薛姨妈一进贾府就放出来的风声?“姨太太曾说宝丫头的金锁,也有个和尚说过,只等有玉的便是婚姻,……”(第96回)。
薛家是“四大家族”中首先衰落的,薛姨妈进京,说起来是为了女儿薛宝钗能入选宫中侍读的才人赞善,可是自进贾府之后,从没见这事再被提起过。第22回,宝钗已经15岁,按婚俗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可是也从未见薛姨妈忙着为女儿张罗婚事。依我看,薛姨妈的小算盘是打得叮当响的。
第85回,王夫人去向薛姨妈提亲,“姨妈倒也十分愿意”――她能不愿意吗?这两个婆娘是亲姐妹呢!
第二,薛家因为打死人一案四处行贿,整个家业都被败光了,薛姨妈巴不得抱住贾家这棵尚未崩塌的大树,依仗贾家的财势渡过难关。
第三,贾宝玉因失玉而犯病,贾母认为娶宝钗过来可以“冲冲喜”,救宝玉一命。这个“冲冲喜”的说法,不是来自贾母本人,而是来自一个算命先生。第96回写到,贾母对说:“我昨日叫赖升媳妇出去,叫人给宝玉算算命,这先生算得好灵,说要娶了金命的人帮扶他,必要冲冲喜才好,不然只怕保不住。”
这个算命先生的鬼话,可以说对贾母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可是绝大多数读者很可能没有想过,这个讲鬼话的算命先生是不是王熙凤一手设计的?
我认为,这当然是王熙凤一手设计的骗局,因为促成这门婚事,于己于薛家都有利;而王熙凤见利忘义拆散苦命鸳鸯,用算命先生的鬼话害人,这都是有“前科”的。在狠毒王熙凤的精心摆弄之下,贾母无法不最终选择薛宝钗。
网络配图
绝大多数读者很可能没有注意到的另一个问题是,贾母为什么会相信算命先生的鬼话呢?算命先生并不是在说“‘宝玉’配‘金锁’”,而是在说“要娶了金命的人帮扶他”。薛宝钗怎么会是“金命”呢?
八字命理以五行论命时,判断命的属性是金、木、水、火、土之一,根据的是生年地支的五行属性。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各有五行属性,其中亥、子属水,寅、卯属木,午、巳属火,申、酉属金,戌、辰、丑、未属土。
宝钗如果是“金命”,那么她必然是申年或酉年出生的。从第95回来看,按照正确的存年数来计算,生于甲申年的元春于乙卯年去世时31岁,比贾宝玉大了15岁,因此贾宝玉应该生于己亥年;由于宝钗比宝玉大两岁,因此宝钗生于丁酉年――正好是金命。
按照本人论著《破译红楼时间密码》和以往专栏文章还原的小说真实年代序列,贾宝玉生于丙戌年(1706年),因此薛宝钗生于甲申年(1704年)――还是金命。
算命先生说宝玉要娶“金命”的人,正好说中了宝钗的生年,这既符合宝钗生年的实际,也正好符合了贾母的心意,所以贾母才会说“这先生算得好灵”,非要宝玉娶宝钗不可。
家族利益的精心计算、天地鬼神的安排、王熙凤的大力撮合,几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才使得薛宝钗走进了以悲剧告终的婚姻,而林黛玉在此之前就悲惨死去。而这卑劣又荒唐的骗局,最终促使贾宝玉看透了世道人心,看透了虚伪的亲情,“打出樊笼第一关”,毅然决然地离家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