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崇古的一次壮举,解决了朱元璋不能解决的问
和平是每一个人都追求的东西,因为只有和平,人们才能安居乐意,享受生活。时期,北方的边境一直都很不和平,因为是把蒙古人打跑建立的大明,所以蒙古人经常的来光顾明朝的边境。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土木堡一役,明朝精锐尽失,很多的文臣武将战死,整个明朝的人才出现了一个断层,要不是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明朝将重蹈的覆辙。
古代的武将是被很多人所看不起的,那些朝中的文臣们认为武将都是莽夫,在和平时期没有丝毫的作用。其实笔者一直对这种观念嗤之以鼻,就拿明朝来说。当初打天下的时候,哪次战争不是武将们一刀一枪的打下来的,哪个敌人不是被武将们灭掉的。
到了朝代开创之后,读书人只要用功读书,就能够获得官职,然后反过来去嘲讽武将,如果没有这些武将们,他们根本就没有机会去读书,去考取功名。不过凡事总有特例,有些人是文臣们不敢轻视的。
明朝有这样的一位读书人,他没有生活在开国时期,生活在一个相对来说和平的时期,他在家人的教导下刻苦的学习,就是希望将来能够报效国家。嘉靖二十年,此人金榜题名,成为了一名进士,他就是王崇古。
嘉靖年间最大的隐患除了北方的蒙古人骚扰之外就属南边的倭寇了,王崇古虽然考中了进士,他很苦恼,因为他没有办法去施展自己的抱负,他的心中一直向往的是疆场,而不是办公室。这个机会不久来到了王崇古的头上,东南战事吃紧,王崇古被调往南方,成为了身边的一名副将。
俞大猷和是齐名的两位猛将,而且俞大猷不仅知道兵法,还是一位曾经单挑过的猛人,在俞大猷的身边,王崇古学到了很多的东西。
东南倭寇之患在戚继光、俞大猷、等人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平定。戚继光被调往北方镇守京城的门户,俞大猷继续在南方混饭吃。王崇古也因为立下战功担任陕西按察使,后来升为右佥都御史,前往宁夏巡查。
相比于俞大猷莫名其妙的为官生涯,王崇古是一帆风顺的,他每到一个地方总能够立下点功劳,慢慢的就受到了朝廷的重视,毕竟人才嘛,到哪里都受到待见。
而且王崇古和的关系非常的好,当高拱担任了之后,王崇古的辉煌生涯也来到了,他被调往宣大任职总督,职位仅次于。
王崇古当上总督之后,碰见了自己的老熟人蓟州总兵戚继光,不过转悠了一圈后的王崇古已经是戚继光的上司,当时王崇古的一名下属是辽东总兵。
王崇古光荣的上任了,接下来的发生的一次意外将让他名垂史册。当时蒙古人中最强大的当属,鞑靼的首领俺答曾经围着京城抢了一圈,还安然的回去了。后来俺答的一位把汉那吉看上了一位女子,被俺答给抢了过去。
把汉那吉的父亲去世的早,所以把汉那吉的奶奶对把汉那吉非常的疼爱,把汉那吉看到自己准备娶回家的女子被俺答抢了,一气之下就离家出走了,他不是去哪个朋友家,而是来到了王崇古这里。
王崇古在早晨刚刚睡醒的时候,手下人就来汇报说俺答的孙子来了。王崇古十分的意外,因为和俺答是敌人,他的孙子来干嘛。把汉那吉就这样赖在了王崇古这里,王崇古好吃好喝招待着他。
当俺答在外边征战的时候听说自己的孙子落到了明军手中,直接带领着十几万大军就杀来了,可王崇古避而不战。
明朝和俺答来了一次交换,这时候把汉那吉的气也消了,王崇古就用把汉那吉换回了一名叛徒,这名叛徒背叛了明朝十几年的时间,他精通明朝的防御,所以经常带着俺答来找事。
俺答对于用一名叛徒就能把自己的孙子换回来是很满意的,如果事情就这样完了,那王崇古也仅此而已,可以接下来王崇古却上书主张和蒙古人进行贸易往来。
要知道当年朱元璋打跑了蒙古人建立了明朝之后,双方就一直相互征战,为了对付他们还把京城迁到了北方。王崇古的上书自然遭到了朝中大臣们的反对,王崇古接着上书,他的建议被高拱和等人同意了,可是接下来还有一个问题怎么说服朝中的大臣们。
最终高拱采取了投票的方式来决定是否和蒙古人贸易。参加投票的有44人,然后赞同的是22人,反对的还是22人,大家让来拿主意。结果皇帝直接说道,交给内阁办就是了,当时内阁首辅是高拱,所以这件事情最终还是高拱说了算。
王崇古自然不会知道这些具体的细节,但他是这件事情的主导者。俺答一听明朝准备和他们进行贸易,当即就同意了。其实俺答也是被迫的,因为明朝这时候的守边将领太强大,他根本讨不了好处,王崇古在恰当的时机内提出贸易的要求,自然符合双方的需求。
俗话说得好没有永久的敌人,只有永久的利益。
以上就是史上著名的“俺答封贡”。
根据明史记载“边境休息,东起延永,西抵嘉峪七镇,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岁省费什七。”当时北方也只有东北一块还在闹腾,可是那里有一位李成梁,他手上有一支叫做辽东铁骑,这支队伍比蒙古人还猛,打来打去的,蒙古人都跑到王崇古这里贸易来了。
王崇古在总督的职位上刚好遇到了一次意外,而他又借助这次意外开创了二百年的和平,这种贡献是得到历史认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