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里县令为什么要告汉成帝老师的御状?究竟发
自古以来,无论是正史野史,亦或是传闻逸事,都记载了不少“位卑不忘国,忠臣不畏死”的故事,忠臣义士从来都是国人所推崇的对象。司马光在《.汉纪二十四》中,也记载了这样一则小小县令直言不畏死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元延元年(公元前12年),曾做过槐里(治所在今陕西兴平东南)县令的朱云上书求见,汉成帝在朝堂上接见了他。在朝堂上,当着众公卿大臣的面,朱云对汉成帝说:“当今的朝廷大臣,上不能辅佐皇帝处理国家急难的大事,对皇上的过错也不能指出来;下不能做一些有益于老百姓的事情。他们不说真话,不办实事,都是一些占着位子,领取俸禄,而不干实事的人(尸位素餐)。正如所说:‘卑鄙的人不可以在君王身边做事,因为他害怕失去官位,因此会无所不为的。’正因为如此,臣请求皇上赐予臣尚方斩马宝剑,以立斩一个佞臣的人头来警告其他人。”汉成帝问:“这个人是谁?”朱云回答:“安昌侯。”汉成帝闻言大怒,道:“你一个居于下面的小小县令,懂得什么?竟敢讥讪诽谤朝廷大臣,当廷折辱朕的老师,你犯了不可饶恕的死罪。”说完,遂令御史将朱云拿下,当卫士前来押解时,朱云抱住大殿的槛栏不松手,以至连槛栏都弄断了。朱云大呼:“臣能够追随龙逢、(夏、商时,因直谏而死的大忠臣)而游历于,就是死了,也心甘情愿。但这样下去,不知道我们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御史终于将朱云押了下去。这个小小的县令也真够胆大的,在朝堂上,不但公然打击了尸位素餐的公卿大臣,竟然还提出要斩皇帝的老师安昌侯张禹的头。安昌侯张禹,何许人也?
安昌侯张禹是汉成帝最信任的人。他虽然年老多病,但仍以特进的身份做汉成帝的老师。他整天待在家里,既不用上朝,也不用干活,可当国家有大事时,皇帝一定要与他商量后,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举两个例子就能看出汉成帝对张禹的信任和尊敬程度了。
第一例:张禹请求汉成帝把平陵肥牛亭的土地赏赐给自己,准备在这里建造坟墓。在朝中掌握大权的曲阳侯王根坚决反对,他反对的理由是,这块地位于汉昭帝陵(即平陵)寝庙的前面,是祭祀昭帝和王公贵族出游时的必经之路,不宜赐人,请皇帝另外赐一块地给张禹。但汉成帝没有听从王根的意见,照样把肥牛亭这块地赐给了张禹。由是,王根对张禹的格外受宠十分忌恨,经常在汉成帝面前贬毁张禹,而汉成帝却越加敬重、厚待张禹。张禹每次生病,汉成帝都要询问他的病情和饮食起居,并乘车到张府问候,甚至亲自到张禹的病榻前恭拜,张禹则在榻上叩头谢恩。张禹的小儿子没有官职,他利用皇帝来探视他的时候,数次以目注视其小儿子,汉成帝看出了他的意思,就在他的病榻前,任命他的小儿子为黄门郎、给事中。由此看来,托情要官,自古早己有之,传至今时,也就早己见怪不怪了。
第二例:当时,不少朝中大臣以及民间士人上书皇帝,讥讽说天灾变异都是由于王根家族专权所致,这是上天的警示。家族也确实擅权(从起,到王音、、王根直至后来的,王家几代人都一直执掌着朝廷权柄),而且己经到了的地步。汉成帝也认为如此,只是还不能完全确定下来。于是,他乘车来到张禹府中,屏退左右,亲自向张禹询问天灾变异之事,并把大臣和士人对王氏的抱怨告诉了张禹,要张禹帮他拿主意。其实,张禹也不是什么正人君子,他知道自己年老有病,来日无多,子孙又多不成器,加上平日就与曲阳侯王根不和,怕到时扳不倒王根,反而使其更加怨恨,自己死后,子孙的日子就不会好过了;不如借机送个人情,让王根感激自己,为子孙留条后路。由是,他对汉成帝说:“在《春秋》一书中出现的日食、地震等现象,或者恰好碰上诸侯相互攻杀,或者恰好碰上外族侵扰中国,这些天灾变异的出现,是很难说清楚的。所以孔圣人很少谈论天命,也不说神怪,关于性命与天道的联系,孔子更是没有说过;性命与天道有关系这些话,都是子贡这些见识肤浅的腐儒所说的。陛下应该励精图治,用善行治理国家,与天下人福乐与共,这才是治国的要义所在。那些新学小生的话,都是胡言乱语,很容易误导人,请陛下不要相信。”汉成帝因为极其信任和尊重张禹,所以此后不再怀疑王氏专权了。王根和王氏子弟听说这件事后,都非常高兴,王根也因此十分感激张禹,并和他亲近了许多。张禹这一番话,听上去冠冕堂皇、貌似公允,可他却是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念说了假话,致使汉成帝从此解除了对王氏家族专权的警惕,从而导致了西汉江山不久后便被王莽所篡夺。
在汉成帝如此信赖张禹的情势下,朱云却提出来要砍掉张禹的脑袋,这不是自己来找死吗?可这个小小的县令偏偏不怕死,而且还在朝堂上大呼小叫地指责皇帝,这个朱云的胆子也真是够大的了。就在朱云被押下去的时候,又上来了一个不怕死的,只见左将军摘下冠冕,解下印绶,跪伏在殿前求情:“朱云一向以耿直敢言闻名于世,他如果说得对,就不能杀他;他既使说得不对,也应该对这种敢于直言的行为进行宽容。臣愿意以死相争。”说完,叩头于地,为朱云请免,直至叩得血流满面。幸亏汉成帝还是一个能听得进不同意见的皇帝,气消后就放了朱云。此后,朱云再也没有做官了,而是一直在家乡当教书先生。
事后,工匠来修理大殿上被折断的槛栏时,汉成帝却说:“不要修了,就这样保持下去,以此来旌表直谏之臣!”从此以后,在汉语词汇中又多了一个-“朱云折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