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崇祯跑到了南京 明朝是否还能再续命吗
在中国这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中,每当一个朝代即将的时候,国家总是乱想丛生,很多的乱象与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有一个朝代例外,那就是,后人总结为:君非亡国之君,臣却是亡国之臣。
作为最后一位皇帝,皇帝无疑是悲哀的,他在明朝覆灭的前夕登上皇位。面对被父兄败坏的无以复加的江山,崇祯皇帝励精图治,试图挽回大明王朝的颓势。可惜天不遂人愿,底子烂透的大明已经无法挽救。
不巧的是,崇祯登上帝位之后就遇到多年的北方大干旱。东北的女真政权不断地向大明进攻,不断消耗明朝实力。内部农民起义达到中国历史之最,长达十余年。
崇祯皇帝性格急躁,用人多疑,这为他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崇祯时期也曾有过数次可以解决危机的时机,但可惜的是,崇祯皇帝都错失良机。直到最后的时候,明朝其实也没有被放弃,还是有机会复兴的。
当大顺李自成大军逼近京城之时,如果崇祯皇帝果断放弃北京城,那么最差也可能会出现割据南方的情况,而不是像南明小朝廷一样,在内乱和清军的进攻中最终败亡,彻底断绝了汉人的最后一个王朝。
如果崇祯皇帝避开李自成的锋芒向南撤退,那么,这将成为盘活大明整盘棋局的关键。就像《》里破一样,先败而后胜。所谓舍得,正是有舍才有得。在这种情况下,大明将会有三大优势,彻底改变劣势。
首先,大明南方地区的经济优势将会由供应全国改为仅供应南方。此时的中国北方被战乱和旱灾的影响,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对于明朝来说,这是一笔沉重的财政负担。正所谓船小好调头,扔掉负担的崇祯皇帝可以腾出手来整顿改革,恢复元气。
其次,此时的南方民心依然心向大明。明朝在南方的民心可谓是坚若磐石。想想在进攻南方的时候所遇到的困难吧。想想“”“”,这些倒在清军的屠刀下的灵魂就是心向大明的表现。李自成身死九宫山同样表明着民心的向背。
最后,三方势力鼎立的格局出现。大明撤出北方后,必定由农民起义军和清军来填补北治的空白。这时李自成的农民军队士气正盛,战力彪悍。清军战力还未被繁华世界所腐蚀。二虎相争,必有一伤。这恰好为明朝提供喘息的时间。同时,由于北方土地广大,战争肯定不会快速结束。
这些情况的出现会使得明朝获得一个极为稳定的发展时期,有时间就会有希望。伴随着从北方的撤退,明朝精锐的必定会保留下来,而这也是明朝崛起的希望。随着南方局势的稳定,明朝便可以整顿军队,待局势变化便可北伐恢复江山,实现大明王王朝的中兴。
可惜,历史不能假设。明朝无奈,最后只能给我们留下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