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的交子到底是什么样的 是支票还是纸币
交子,是发行于北宋于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的货币,曾作为官方法定的货币流通,称作“官交子”,在四川境内流通近80年,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
交子最早出现于四川地区,宋时期,由于经济发展,市场上流通着大量的金属货币。当时的四川地区通行铁钱,铁钱值低量重,使用极为不便。当时一铜钱抵铁钱十,每千铁钱的重量,大钱25斤,中钱13斤。买一匹布需铁钱两万,重约500斤,要用车载。由于四川地理交通闭塞,“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为不便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金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数额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纸卷上,再交还存款人,并收取一定保管费。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交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交子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许多商人联合成立专营发行和兑换交子的交子铺,并在各地设分铺。由于铺户恪守信用,随到随取,交子逐渐赢得了很高的信誉。商人之间的大额交易,为了避免铸币搬运的麻烦,也越来越多的直接用交子来支付货款。后来交子铺户在经营中发现,只动用部分存款,并不会危及交子信誉,于是他们便开始印刷有统一面额和格式的交子,作为一种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场发行。正是这一步步的发展,使得“交子”逐渐具备了信用货币的特性,成为了真正的纸币。
随着交子影响的逐步扩大,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的需求也日益突出。,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益州知州张咏对交子铺户进行整顿,剔除不法之徒,专由16户富商经营。至此“交子”的发行正式取得了政府认可。天圣元年(1023年),政府设益州交子务,以本钱36万贯为准备金,首届发行“官交子”126万贯,准备金率为28%。
“官交子”发行初期,其形制是仿照民间“私交”,面额依然是临时填写,加盖本州州印,只是分了一定等级,从1贯到10贯。并规定了流通的范围。宋仁宗时(1039年起),一律改为五贯和十贯两种。到时(1068年起),又改为一贯和五百文两种。发行额也有限制,规定分界发行,每界三年(实足二年),界满兑换新交子。后来因供应军需超额发行,交子严重贬值。1105年遂停止发行,改用“钱引”。
交子是支票?还是纸币?
最初的“交子铺户”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人存放现金的数额临时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卷面上,再交还存款人,当存款人提取现金时,每贯付给铺户30文钱的利息,即付3%的保管费。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交子”。这时的“交子”,是一种要经过公私主管认同的存款和取款凭据,此时它就是支票,因为它起了支票的作用。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交子”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交子铺户也恪受信用,随到随取;加之所印“交子”图案讲究,隐作记号,黑红间错,亲笔押字,他人难以伪造,所以“交子”赢得了很高的信誉。商人之间的大额交易,为了避免铸币搬运的麻烦,直接用随时可变成现钱的“交子”来支付货款的事例也日渐增多。后来交子铺户在经营中发现,只动用部分存款,并不会危及“交子”信誉。于是他们便开始印刷有统一面额和格式的“交子”,作为一种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场发行。这样就不用兑换现钱直接在流通中使用交子与商品交换。这时的交子就不仅仅是支票了,这种“交子”已经是铸币的符号,真正成了纸币。
现在世界之所以公认交子是纸币,就是因为人们了解了它以上所说的发展过程和使用经过。
公元1023年(天圣元年)宋政府开设了世界上第一个负责纸币发行的官方机构“益州交子务”,这实际是世界上最早的中央人民银行。公元1024年宋政府开始印刷发行“交子”,此种“交子”铜板彩印,上面印有鸟兽、花纹、图案或故事等,异常精美。此种票据有如公债,分界发行。交子最初是以两年为一界,发行新交子的同时废止并回收旧交子,自公元1072年(熙宁五年)起,虽仍然是每两年发行一界,但是每界交子的流通期增加到四年。交子的面值为自一贯文至十贯文的固定面值,以铁钱为本,备有发行准备金,已经基本具备了近代本位货币的特征要素。
北宋交子印钞铜版副券,上面有“大宋通行宝钞”以及“户部奏准印造大宋宝钞宋城通行使用,伪造者斩,告捕者赏银十贯。天圣元年”字样,特别是“大宋通行宝钞”这六字可知,它是地地道道的纸币没错,只不是在官方正式发行前,交子发展的初期,它确实只有支票功能,因为它要兑换才能使用。
另外,根据现代商品货币学说的观点,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货币就是在商品或劳务的支付中或债务的偿还中被普遍接受的商品交换的媒介。通货(钞票和硬币)是货币;支票账户存款也被看成是货币;旅行支票或储蓄存款等信用工具也可发挥货币的功能。因此,货币定义包含了一系列东西,而不是某一样东西,因为支票也是一种货币。
“交子”的出现,便利了商业往来,弥补了现钱的不足,是我国货币史上的一大业绩。此外,“交子”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在印刷史、版画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研究我国古代纸币印刷技术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