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有几条?都是由谁开通的呢?

历史朝代 2023-03-21 21:57www.nkfx.cn历史朝代

  ,常简称为丝路,此词最早来自于德意志帝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男爵于1877年出版的一套五卷本的地图集。

  丝绸之路通常是指欧亚北部的商路,与南方的茶马古道形成对比,西汉时以长安为起点,经关中平原、、塔里木盆地,到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大伊朗,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陆路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但实际上,丝绸之路并非是一条 “路”,而是一个穿越山川沙漠且没有标识的道路网络,并且丝绸也只是货物中的一种。

  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除了上述的路线之外,还包括约于前5世纪形成的草原丝绸之路、中古初年形成,在发挥巨大作用的和与西北丝绸之路同时出现,在宋初取代西北丝绸之路成为路上交流通道的南方丝绸之路。

  虽然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家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但很多人认为,西汉的张骞在前138―前126年和前119年曾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并成功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在中说:“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以为质与国外,外国由此信之”,称赞其开通西域的作用。从此,这条路线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传教士等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这条东西通路,将中原、西域与大伊朗、累范特、阿拉伯紧密联系在一起。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广义上丝路的东段已经到达了朝鲜、日本,西段至法国、荷兰。通过海路还可达意大利、埃及,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2014年6月22日,在杜哈举行的第38届的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丝绸之路同京杭大运河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传统丝路

  丝绸之路一般可分为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为北中南三条线路。

  东段:从长安或洛阳到玉门关、阳关。(西汉时期由张骞从长安出发出使西域;时期从洛阳再次出使西域开辟。)

  中段:从玉门关、阳关以西至葱岭。(西汉开辟)

  西段:从葱岭往西经过中亚、西亚直到欧洲。(东汉开辟)

  以下为丝路各段上的重要城市名称,括号内为古地名。

  东段

  东段各线路的选择,多考虑翻越六盘山以及渡黄河的安全性与便捷性。三线均从长安或洛阳出发,到武威、张掖汇合,再沿河西走廊至敦煌。

  北线:从泾川、固原、靖远至武威,路线最短,但沿途缺水、补给不易。

  南线:从凤翔、天水、陇西、临夏、乐都、西宁至张掖,但路途漫长。

  中线:从泾川转往平凉、会宁、兰州至武威,距离和补给均属适中。

  十世纪末期,北宋王朝为绕开地处河西走廊的的领土,开辟了从天水经青海至塔里木盆地的“青海道”。成为北宋时期的一条新的陆上丝绸之路的东段商路。

  中段

  中段主要是塔里木盆地境内的诸线路,它们随绿洲、沙漠的变化而时有变迁。三线在中途尤其是(唐贞观十四年(640年)设立)多有分岔和支路。从阳关到楼兰或者若羌米兰绿洲,要沿着疏勒河与阿尔金山北麓穿越长达千余里的库姆塔格沙漠,历史上这段路沿途就没有绿洲文明可以作为旅行的基点。而在阳关以东或者米兰、楼兰以西,沿途的绿洲星罗棋布。因此,“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名诗句也写出了阳关以西这千余里丝路的可怖。此路线后来为313国道。

  南道(又称于阗道):东起阳关,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经若羌(鄯善)、和田(于阗)、莎车等至葱岭。

  中道:起自玉门关,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经罗布泊(楼兰)、吐鲁番(车师、高昌)、焉耆(尉犁)、库车()、阿克苏(姑墨)、喀什(疏勒)到费尔干纳盆地(大宛)。

  北道:起自安西(瓜州),走天山北麓,经哈密(伊吾)、吉木萨尔(庭州)、伊宁(伊犁),直到碎叶。北道是时才开辟的丝路。

  西段

  自葱岭以西直到欧洲的都是丝绸之路的西段,它的北中南三线分别与中段的三线相接对应。其中经里海到君士坦丁堡的路线是在盛唐时代开辟的。

  北线:沿咸海、里海、黑海的北岸;经过碎叶、怛罗斯、阿斯特拉罕(伊蒂尔)等地到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

  中线:自喀什起,走费尔干纳盆地、撒马尔罕、布哈拉等到马什哈德(伊朗),与南线汇合。

  南线:起自帕米尔山,可由克什米尔进入巴基斯坦和印度,也可从白沙瓦、喀布尔、马什哈德、巴格达、大马士革等前往欧洲。

  其他丝路

  除传统丝路外,还有多为欧亚大陆北部之使用的草原丝绸之路、主要与南亚交流的南方丝绸之路以及沿海路行进的海上丝绸之路。

  张骞西行

  前2世纪,中国的西汉王朝经过后国力日渐强盛。第七代为打击匈奴,计划策动西域诸国与联合,于是派遣张骞前往此前被单于逐出故土的。建元二年(前139年),张骞带一百多随从从长安出发,日夜兼程西行。张骞在途中被匈奴俘虏,遭到长达十余年的软禁。他们逃脱后历尽艰辛又继续西行,先后到达大宛、大月氏、大夏。在大夏市场上,张蓦看到了大月氏的毛毡、大秦国的海西布,尤其是西汉蜀郡的邓竹杖和蜀布。他由此推知从蜀地有路可通身毒(今印度)、大夏。前126年张骞几经周折后返回长安,出发时共一百多人,待到返回时仅剩张骞本人和一名堂邑父了。史书上把张骞的首次西行誉为“凿空”即空前的探险。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中国派往西域的第一个使团。前119年,张骞时任中郎将,又第二次出使西域,经四年时间他和他的副使先后到达乌孙、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国阿萨息斯王朝、身毒等国。

  自从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各国,向汉武帝报告关于西域的详细形势后,汉朝对西域的外交政策由最早的联合月氏从而钳击匈奴,变成了“广地万里,重九译,威德遍于四海”的强烈愿望。并在前104年―前102年的利征大宛之战最终获胜之后,塔里木盆地的印欧人的城邦国家纷纷改投门庭接受汉朝廷政府的管辖,因而在乌垒和蔚犁等地屯田和驻军几千人,并设置了戍己校尉以对当地的管辖,后为了促进西域与长安的交流,汉武帝招募了大量身份低微的商人,利用朝廷配给的货物,到西域各国经商。这些具有冒险精神的商人中大部分成为富商巨贾,从而吸引了更多人从事丝绸之路上的贸易活动,极大地推动了中原与中西亚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时汉朝在各个关卡的海关税收方面取得了巨大利润。出于对匈奴与汉朝在塔里木盆地的反复争夺与丝路上强盗横行的状况考虑,加强对西域的控制,神爵二年(前60年),设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直接管辖机构――。

  以汉朝廷在西域设立官员为标志,丝绸之路这条东西方交流之路开始进入繁荣的时代。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