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十二位皇帝,历史的评价都如何呢?
自建立至灭亡,近300年的时间,经过了十二帝的统治。虽然清朝前期经济极为发达,农业商业都处于领先地位,但无人得知仅百余年后,清朝就走向衰落。清朝的最终覆灭虽然是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但也与帝王的不作为或者政策的失误脱不开干系。
假如相聚,会先夸赞哪个有为之君?又会先斥责哪一不肖子孙?
除努尔哈赤外,十一位帝王中,就政治成就和影响而言,当属和最引人瞩目。努尔哈赤虽然是清朝的奠基者,被尊为清太祖,但他并未建立清王朝。
努尔哈赤有之志,他的戎马生涯长达四十多年,所为的便是统一中原。尽管努尔哈赤多次征战用兵如神,在中,被用红夷大炮击退。
同年,努尔哈赤身患毒疽,含恨而终。而继位的皇太极继承父亲遗志,不仅使朝鲜臣服清朝,而且在中大败明军,生擒明军主帅。
自此,宁锦防线已然崩溃,再无能力组织对清军的有效反击。虽然在清关入关前夕,皇太极猝逝,但他的功绩是不可否认的。
康熙虽说有功有过,综合来看,他的功绩更多,且有"千古一帝"的美誉。
康熙最令人称道的应该是他在军事上的成就,他不仅平定了,而且在中重挫俄军,完成了对黑龙江领域的绝对控制。除此之外,他还平定了准噶尔部的叛乱。可以说,在国际国内形势都极为严峻的情况下,康熙仍然实现了国土的统一。在经济上,康熙轻徭薄赋,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若说康熙的过错,那便是晚年的倦政,使得吏治腐败,而且他对继承人的选取摇摆不定,导致九子夺嫡的出现。
清朝众多皇帝都算得上宵衣旰食,但确实也有功绩并不算特别突出的。
一类是有功绩相对较小的,一类是有心做出政绩,但由于种种原因,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前者如、和。顺治和雍正算是明君,亲政时间过短,没能做出更大的成绩便去世了。顺治虽然六岁就登基了,但一直由摄政王处理政事,直到十三岁才亲政。顺治二十四岁去世,亲政不过十年左右。而雍正帝的在位时间也不过十三年。
所以,这两位帝王虽然确实有些治国的天分,但在位时间太少,没能取得像康熙那样的成绩。嘉庆帝在位时间较长,在整顿吏治,严禁鸦片等方面做出了一些成绩,也不算特别突出。
清朝后期的帝王属于后者,多在治国理政上表现平庸。帝时,尚有可以大展抱负的空间,道光帝本身才略有限,纵使勤于政务,也并未让清朝的局势有何大的好的改变。而以后的帝王纵使有心做出成绩,也被大势所左右,难以有所作为了。无论是、还是宣统,都处在清朝摇摇欲坠的时期,帝国主义的压迫,国内起义的频发,已经让他们无暇也无能力拯救清朝。即使是努尔哈赤见到他们,恐怕也不能苛责,毕竟当时的情势已不是一己之力可以改变的了。
不过,清朝帝王中确实有两个人表现欠佳,甚至说为清朝覆灭埋下了祸根。
是,乾隆在位期间虽然也有的美誉,但他有两大过不得不说。其一,穷奢极欲。乾隆的六下江南和暂且不论,他的个人生活也极其奢侈。皇八十大寿和乾隆的八十大寿都耗费巨资,花了巨大的人力财力。其二,闭关锁国。乾隆的闭关锁国虽然出发点是为了发展,但客观上拉大了和西方国家的差距,导致后来被侵略时清朝几乎无还手之力。
咸丰帝同样也为清朝覆灭埋下了一个祸患,那就是太后。
从咸丰统治后期,一直到清朝灭亡,真正的掌权者几乎都是慈禧。慈禧垂帘听政数十年,对清朝的覆灭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她虽然支持洋务派运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她整体上是保守的。在内忧外患之时,她不顾财政紧缺,不管民不聊生,只顾修享乐。在变法时,她又发动戊戌政变,囚禁了。后来数次对帝国主义的求和,也和慈禧脱不开关系。
努尔哈赤若是见到其余十一帝,可能会夸赞皇太极或是康熙,而会斥责乾隆或咸丰。不管努尔哈赤如何去看待其余十一帝,也不管清朝帝王们是否有所作为,清朝的覆灭几乎都是在所难免的。清朝的制度已经从根本上不合历史潮流,覆灭只是早晚的问题,除非从制度上进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