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继位之后 他为什么将精力大部分放在东吴身

历史朝代 2023-03-21 21:57www.nkfx.cn历史朝代

  今天奇闻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和东吴,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反观东吴,虽然占据了荆州独战长江天险,但是“守江必守淮”,缺少两淮地区防线的东吴,却也等于有了大片的土地直接裸露在了曹魏的视野中,一马平川可。再一个,东吴虽然坐拥荆州,可荆州也可以成为曹魏的突破口,曹魏大可以对荆州发起攻略,事半功倍。

  对于东汉末年的魏蜀吴三方政权,想来大家都不会陌生,并且熟悉三国历史的朋友,应该都发现了一个问题。

  曹丕称帝前,、、三方势力虽然一直在彼此征伐,但主要的斗争一直都来自于曹操和刘备两方。反观东吴,一直以来几乎充当的要么是一个旁观者,要么就是因为自己利益的原因,暂时和曹操或者刘备之中的某一方形成短时间的联合,一起对付另一方势力,几乎从来没有单独地对某一方势力发生大战的例子。

  东吴单方面面对曹操大军的情况只有两次。一次就是公元213年,曹操在赤壁大战之后,再一次率军南征,号称起兵四十万。可是虽然曹军在战役初期战绩斐然,却因为东吴修建濡须口,大军无法攻克濡须口天险而不得不退军。还有一次是在公元217年,曹操在平定汉中之后再次南征,可这次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战果,可结束依然是难以攻破濡须口。于是在孙权求降之后,两方也就撤军了。

  可是在曹丕称帝后,这一切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整个三国的局势风云突变。三国势力的战争,逐渐开始向东吴倾斜。曹魏不在重点针对蜀汉,反而是对东吴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猛攻,这其中最著名的有以下两次。

  1,蜀吴后

  只可惜成事在天,正值这关键时刻,曹丕竟然得了重病,再加上东吴的防守异常顽固。所以曹丕也只能和东吴握手言和,罢兵了。

  2,曹吴两方

  石亭之战发生在公元228年,是两国对江淮地区的争夺而发起的大战。以鄱阳太守周鲂诈降引诱大都督曹休进入吴地深处,以便进行围剿。魏国曹休,率军10十万并起另外两路大军深入吴地。

  中计的曹军自然没有讨到好处,曹休深陷重围,东吴陆逊、、全琮三路大军于石亭大败曹休大军,还是靠着贾逵的救援才得以带着残兵败将成功撤退。可仅此一站,曹休回到洛阳没多久也就病死了。

  那么,曹丕称帝后,为何放弃了和宿敌老冤家蜀汉的对峙,反而把更大的精力放到了一直以相较于来另外两国来说,都更加的东吴身上呢?

  1,吴蜀两国的实力变化

  在曹丕登基称帝之前,蜀国的实力一向是强于吴国的,甚至在荆州未丢失之前,蜀国的实力已经隐隐有和曹魏分庭抗礼的表现。

  先是汉中之战,后是荆襄之战,在没有外部力量的介入之前,蜀汉大军表现出来的实力,丝毫不弱于曹魏大军。甚至可以说在这两场大战之后,吃亏的一直都是曹魏。只是荆襄之战的中后期,东吴突然倒向了曹魏,都背后给了蜀汉致命一刀,才导致了最汉大败、丢失荆州的结果。

  可也正是在荆襄大战之后,三国的实力天平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失去了荆州的蜀汉遭到了严重的打击,不仅整体实力损伤近半,手里的地盘也只剩下了益州一州。虽然益州作为天府之国,是出了名的地大物博,但是却又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地大而人稀。

  古时候打仗打的是什么?无非就是一个人,没有现代这种大范围杀伤的武力,所谓大战说白了拼的就是哪方的人多,谁的人多谁就能胜利,以少胜多的战役百中无一。而人烟稀少的益州,如何能给蜀汉提供足够的军队?答案当然是不可能的,这也是为什么之后每次北伐,军队的数量至多不过十万的根本原因。

  反观东吴,此时的不仅夺取了荆州独战长江天险,更是收复了胶州,兵峰直指两淮之地,发展势头一发不可收拾,对曹魏的南方造成了从未有过的威胁。尤其是夷陵之战,谁也没有想到,此前谨小慎微两方逢源的东吴,竟然在夷陵之战大败了一直以来都稳压东吴一头的蜀汉。

  此时的蜀汉,已经完全丧失了威胁曹魏的实力,短期内无法再对曹魏造成任何危险。而东吴,在多年的韬光养晦之下,已经俨然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庞然巨物,反而给曹魏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威胁。

  所以此时的曹魏必然会选择对东吴的实力和发展进行强有力的打压,避免其继续做大,导致以后彻底无法收拾。

  2,吴蜀两国的地理条件

  其实按理说,在蜀国的实力被削弱到极点时,趁机迅速剪灭蜀国,消除一大未来隐患也不失为一大妙计。但是事实却并没有那么简单。

  经历夷陵大败的蜀汉,虽然已经丧失了威胁曹魏的实力。且碍于蜀中地势险峻,失去荆州的他们也根本无法直接对曹魏地盘发起有力的攻击,只能坐困益州。但是蜀汉虽然失去了北进的地理优势,可曹魏也失去了对蜀汉发起大战的路子。

  荆州在时,尚可以将荆州作为突破口。可荆州不在时,面对益州的群山万壑,曹魏纵然是满口利齿也无从下嘴,限制蜀汉发展的益州地势,也成了他们的保护伞。

  曹操纵然能够攻克蜀中天险,也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做到的。可曹魏一旦和蜀汉发起长时间的攻坚战,势必会让东吴钻了空子。

  3,吴蜀东吴的反复无常

  东吴在三国时期最赖以生存的手段,一直以来都是外交手段。对外交手段最强的并不是戏本中的诸葛亮,而是东吴这个三方势力中最平淡无奇的国家。

  赤壁大战时,因东吴一方势力无法抵抗曹魏大军,而孙权自然也不可能放弃父兄基业,于是联合刘备共抗曹操。至此吴蜀两方势力结成了长期盟友,可是这个所谓的长期,好像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长。

  在荆襄之战中,东吴为了谋取荆州地区,又投向了曹魏的怀抱。而且在曹丕称帝后,孙权更是正式遣使主动请求成为了魏国的藩属,成为了魏国手底下的吴王、大将军、领荆州牧。

  可是在夷陵大战之后,大败蜀国的孙权好像是有了底气,不仅违背了和曹魏之间原本的约定,更是于同年十月,彻底背叛了魏国,撕毁了两国的盟约。也正是这种背叛,彻底激怒了曹丕,甚至还写下了著名的《伐吴诏》,随即对东吴发起了攻伐。

  之后孙权眼看无法抵挡曹丕大军,又焦急忙慌地再次主动向曹魏议和,称臣纳贡。可是在曹丕死后,孙权因为认为曹魏必然大乱,再加之此时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以后北伐大举的成功,继续践行《》的策略,联吴抗曹,游说东吴,和东吴恢复邦交,于是东吴再次反叛曹魏,和蜀汉再次联手。

  东吴就是这样,依靠强大的外交能力,在曹魏和蜀汉之间反复无常,左右逢源来壮大自己,和依靠外力来对付眼前的危机和谋取当前的利益。可是这样一来,势必会迎来曹魏的不满和忌惮,生怕有朝一日被东吴找到机会,在自己没有防范的时候给自己的背后来个致命一击,就和当时谋取荆州一样。

  所以在面对光明正大的敌人和暗处潜藏的敌人之间,自然是后者的威胁更大,所以曹魏必然会选择先行攻伐东吴。

  4,避免东吴继续渔翁得利

  蜀汉和曹魏这两大势力,无疑是三国时期实打实的宿敌。一个是篡汉家天下而自立,一个是励志恢复汉家天下。所以这两个国家从一开始就在打生打死。

  而东吴呢,他们的生存发展之道在蜀汉和曹魏打生打死的时候,趁机发展,谋取那些暂时不属于两国的地盘扩充自己的实力,亦或者联合其中一方势力,谋取其中另外一个的地盘。

  也正是这样,东吴虽然看似在三方势力中最默默无闻,实力却一直处于稳步发展中。其余两国都先后经历过多次实力的重大损失,反而是东吴,一直以来都没有遭遇什么大的打击。

  为了避免东吴继续渔翁得利发展壮大,趁其实力还没有发展到无法收拾的地步,给予其重大打击,消耗其实力,自然是曹魏当时的最佳选择。

  总结

  无论是优选强力攻伐某一方势力,其实都取决于局势的影响。就曹丕继位之后和之前,吴蜀之间,无疑是东吴的隐患和危险更大,所以曹魏必然会优先对东吴给予打击。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