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篥在唐朝有多流行?从白居易的诗就能看出来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奇闻网小编为您讲述的故事。
我国有一种来自西域的乐器非常流行,并且经常出现在一些大诗人的作品中,它就是来自西域(qiū cí)古国的遇篥(bì lì)。
遇篥又称筚篥、,是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形似喇叭,以芦苇作嘴,以竹做管。吹出的声音悲壮幽怨。它是隋唐 燕乐及唐宋教坊乐的重要乐器。
遇篥早年从汉代就传入中原,据传还是由龟兹国王绛宾和王妃弟史传入中原的,弟史是西域的公主,其母乃是乌孙王的右夫人、著名的。遇篥传入中原后,颇受人们的喜爱。
到了唐代,遇篥在中原更是广泛地流行起来。开元年间,有位从西域来的乐师叫安万善,特别会吹遇篥,在长安很有影响。
某一夜,著名的边塞诗人李颀与几位好友聚在一起饮酒,安万善则吹遇篥助兴。遇篥发出宛转悠扬的乐声使众人。李颀诗兴大发,当即挥毫写下―首《听安万善吹遇篥歌》
《听安万善吹遇篥歌》 李颀
南山截竹为遇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傍传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世人解听不解赏,晨飙风中自来往。
枯桑老柏寒飕镤,九雏鸣凤乱啾啾。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李颀此诗开头两句就点名了遇篥是从西域的龟兹国传到中原的,而且说明了中原的汉人已经能够自己制造了。在这首诗里,李颀把遇篥的声音描绘的十分悲壮、变幻多姿,一会是龙吟虎啸,一会是暗云悠悠,一会又如闻杨柳春,一会繁花照眼新。,李颀对遇篥这个乐器及演奏者,品味无穷,正如“美酒一杯声一曲”。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擅写长诗,比如他的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名传千古,而他也专门写过一首遇篥的长诗,笔者摘录全诗如下
《小童薛阳陶吹遇篥歌》 白居易
剪削干芦插寒竹,九孔漏声五音足。
近来吹者谁得名?关璀老死生。
衮今又老谁其嗣?乐童年十二。
指点之下师授声,含嚼之间天与气。
润州城高霜月明,吟霜思月欲发声。
山头江底何悄悄,猿鸟不喘鱼龙听。
翕然声作疑管裂,诎然声尽疑刀截。
有时婉软无筋骨,有时顿挫生棱节。
急声圆转促不断,轹轹辚辚似珠贯。
缓声展引长有条,有条直直如笔描。
下声乍坠石沉重,高声忽举云飘萧。
明旦公堂陈宴席,主人命乐娱宾客。
碎丝细竹徒纷纷,宫调一声雄出群。
众声于缕不落道,有如部伍随将军。
嗟尔阳陶方稚齿,下手发声已如此。
若教头白吹不休,但恐声名压关李。
白居易此诗开头就点明了遇篥这种乐器的形状,说明它是削芦作哨,管身有九孔。接着又说三代人里都有会吹遇篥的,后面着重描写了薛阳陶才是12岁的孩子,吹奏遇篥的高超技艺。此诗读来,是不是典型的白居易长诗的风格,如同《琵琶行》一样读来朗朗上口?
白居易还在其另一篇名作《霓裳羽衣舞歌》有遇篥的诗句,限于篇幅,本文不再全诗摘录,只摘录四句“玲珑箜篌谢好筝,陈宠遇栗沈平笙。清弦脆管纤纤手,教得霓裳一曲成。”通过白居易的这两首诗记载,足以说明在唐代,会吹遇篥的人不在少数,不仅男人吹的好,孩子吹的好,而且女人也有吹得好的。
唐代著名诗人、李德裕、罗隐等也都写有赞美那个小童薛阳陶的诗篇。这些都说明了遇篥在唐朝的流行。唐朝著名的宫廷乐师李龟年也是以善打遇篥和羯鼓而名动天下的。
历史名人
- 董玥镖门与霍建华共患难 机智侠义获点赞
- 如何找到浪漫情侣头像 提升头像情感值的小妙招
- -生说怀男孩的特点,根据这些症状可以猜测孕妈
- 鸿星尔克是哪个国家的品牌(鸿星尔克爆火)
- 朴寒星:今年的目标是考取潜水资格证
- 深圳十大土豪楼盘排行榜:华侨城上榜,第4地理
- 唐晓天何穗结婚没 起底何穗唐晓天是什么关系
- 圣诞鸟整装怎么样 质量与服务用户评价如何
- 素颜霜是干嘛滴?素颜霜是干什么的,是化妆品
- 如何有效利用桌面日程安排软件提升生活效率
- 扫描电子显微镜原理
- 宋轶出席盛典领奖,获封年度风尚艺人称号
- 如何确保宴请礼仪得体,展现优雅风采
- 如何运用百度搜索预测足球赛事结果
- 胖子打破吉尼斯记录(最胖的10位胖子有多重?个
- 联想a770e(联想a570(联想A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