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昭为东吴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为何孙权不
提起,估计大家都想到演义里面,把东吴的众多文人儒士说得,这才同意孙刘联合,共抗曹军。而事实上,历史上的张昭的确是劝降派的。爆发之前,曾写信给,言辞之间充满威胁恐吓之意,孙权急忙召集众大臣商议。其中,是主战派,张昭等人则是主降派。
张昭主降是有原因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是师出有名,是名义上的正义之师,如果不降,那就是背叛汉室;,之前可以依靠曹操军队不善水战而有资本抗衡曹操,曹操收编了的地盘和水军之后,优势已去,所以极力主张投降。从这里不难看出,张昭当时还是心向汉室的,是典型的儒生形象,迂腐。所以《》中有记载孙权称帝之后,表达对周瑜的追思之情,张昭想要附和,结果被孙权提及赤壁之战,张昭伏地流汗,十分惭愧。
张昭本人虽然书生气太重,的确也为东吴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张昭自从年少成名之后,就投奔了,帮助孙策平定江东立下了。当时的许多对张昭都是,就连当时狂傲不羁,大骂曹操的狂生都对张昭表示肯定。这也是为什么孙策去世之后会让张昭辅佐孙权,不过孙权其实并不是很喜欢张昭,这又是为什么呢?
张昭为东吴的发展有功,深得哥哥孙策的信任,为什么孙权还是不喜欢张昭呢?笔者认为有两点原因。第一,张昭性格太过刚硬,不懂圆滑。他经常仗着自己的资历,当面指责孙权的过失,完全不给孙权这个东吴领导面子。第二,张昭屡屡犯错。张昭曾在讨伐黄祖军上与争锋相对,结果表明张昭错的;赤壁之战,张昭主降,结果张昭也是错的;张昭率军攻打当涂,久攻不下。这些事情都让孙权很不满。第三,则是孙权自己说的。
孙权在被魏文帝封为吴王之后,设立了丞相之职。当时很多人提议张昭出任,孙权任命的确实平庸的孙邵担任。直到孙邵去世,众人提议张昭出任,孙权终于道出了原因“当丞相需要圆通,能够调和众臣,张昭性情太刚烈强硬,和同僚时有纷争,并且他的提议在不被采纳后就会埋怨闹脾气,丞相之职实在不太适合他。”
张昭在孙权称帝之后,被封为辅吴将军(改封娄侯),地位仅次于三公。张昭后期不再参与政事,去世之时,丧礼从简。张昭虽然不被孙权喜欢,毕竟他一直都是的为东吴做贡献,所以孙权在他死后也身着素服,前去吊唁,张昭为文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