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几乎完全照搬秦制 各国为何不联合起来讨伐
对反秦不反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奇闻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强行吞并六国,被视为中国历史上最为重大的事件之一,并由此开了长达两千多年的“秦制”。大秦的基业却是短命的,二世便亡,讽刺的是,是唯一一个不要帝王的朝代,按照的梦想,要二世、三世这么传下去,乃至千秋万代,结果却只传了两代。秦灭之后,又经历相争,最终天下重归一统,那便是长盛久兴的大汉皇朝了。
大汉的开国帝王刘邦,其实算起来与始皇帝还属于同一个时代的人,后者只比前者大了三岁。只不过,刘邦起步很晚,始皇帝死了之后,天下大乱,他才真正开始自己的事业。又经过几年的打拼,才最终击败,像当年始皇帝一样平定天下,建立了继秦之后的另一个中央集权王朝。
汉继秦统,这是后世的共识。让人奇怪的是,短命的秦帝国一直被后世骂“暴政”,几乎完全照搬秦制的汉帝国,却有很好的名声。
,即便是大汉建立之初,政权还不怎么稳定的时候,也没有像秦末那样各地起义,更没有地方上的诸侯国们联合起来讨伐中央政府,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第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的人们早就已经厌倦了战争。
秦统一之前,中国的那段历史叫做“战国”,一个“战”字,就道出了这个时代的最大特点,那就是战争多。
事实上,的战争不仅多,而且还很残酷,动辄死伤数万乃至数十万人,比如长平一战,光是就死亡四十余万,几乎掏空了国内的所有青壮年男性。
战国持续两百多年,连年的争战,再加上秦末的各地起义以及稍后的楚汉相争,早就闹得民不聊生,百姓们都已然厌倦这种战乱的年代,非常向往和平。等到大汉建立后,大家看到了和平的希望,在这种情况下,但凡日子还能过得下去,百姓自然就会安于现状,地方上的诸侯国想造反,也会不得民心了。
第二个原因,则是秦末时六国的残余势力仍有影响,复国热情大,而汉初就没有这种情况。始皇帝虽然依靠武力灭掉了六国,可是这些国家都有数百年乃至近千年的国祚。
数百年的耕耘,并非一夕之间就可以消灭,六国虽灭,残余势力却仍然存在,并且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所以只需开个头,各地立马就开始响应,其中的大多数,就是六国的后人,或者打着复兴六国旗号的人。
不过这种情况在汉初就比较少见了,经过楚汉相争之后,原六国的宗室几乎都失去影响力,新建立的诸侯国,即便与原来的诸侯国同名,王室也早就换成了。这些新建的诸侯国,国祚很短,而且承汉恩而封,别说没有意愿造反,就算想造反,也必然缺乏拥趸。
第三个原因,则要归功于刘邦的远见。
事实上,大汉统一之后,并非没有地方上的诸侯国造反,反而还有很多。
不过稍微熟知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这些诸侯国的“反”,绝大多数都是被刘邦逼迫的。像燕王臧荼,如果不是刘邦大杀投诚的项羽旧部,又怎么会起谋反之心?
至于、、诸王,也都是被刘邦带着政治目的主动设计铲除的。汉初的一大票异侯王中,除了长沙王之外,其他无一幸免,皆被除国灭宗。
消灭他们之后,刘邦就把自家子弟分封到那里,如此一来,等到刘邦过世之时,各地的诸侯王除长沙王之外,就都已经是刘汉宗室子弟了。
不仅如此,这些诸侯王要么是刘邦的亲兄弟或其后人,要么就是刘邦自己的后代,彼此之间亲缘关系甚近,与大汉皇帝也是如此。这就有点类似于周初的状况,而且由于秦被完全消灭,还没有周初“”的风险。
所以说,汉统一后的稳定,不但有时代原因,也与刘邦个人的政策处理有着很大的关系。在百姓厌倦战乱,六国后人影响力不再的情况下,只要刘邦略施仁政,就可以避免秦末各地起义的情况。再加上他有意地将异姓诸侯王一个个消灭掉,并以子弟取代,就更可以保证诸侯国们再无反心了。
不过这也只是暂时的稳定,而且还给后世埋下了一大隐患。
时期,还是有很多诸侯国抱团叛乱了,一直到实行之后,诸侯国越变越小,实力越来越弱,整个社会完成了由郡国制到郡县制的彻底转变,这才真正解决了诸侯国反叛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