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篡权为什么如此轻松 柴荣就没有留下一个
今天奇闻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黄袍加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黄袍加身这件事,其实本质上就有些“讽刺”。
后不是没有留下心腹,而真正能阻碍赵匡胤登基的人,反而被柴荣防了一手。
再说透点,那就是御前都点检赵匡胤,他本身才是柴荣留下辅佐的心腹,可谁知道,就是这个不设防的心腹,篡夺了他的江山。
为什么柴荣会让一个“外人”赵匡胤掌控禁军,而自己的亲戚却被排除在外呢?
变成北宋这件事,根本原因,还得从柴荣登基前后的时期说起。
要知道,后周存在的历史并不漫长,但和后周世宗柴荣都是古代历史上难得的“中兴之主”。
柴荣乃是郭威的义子,在后汉隐帝“杀害”了郭威以及柴荣留在汴京城的家人后,郭威就没有了亲子嗣,再到后来他当了,这也代表着他没有儿子可以立为储君。
要说柴荣这个“义子”行,那么郭威的女婿德,郭威的外甥李重进也是有着这个资格的。
事实上,在后周建立后,朝堂上关于“储君”一事,的确在这三个人里面存在着争议,就连郭威自己都在斟酌,虽然柴荣是明面上的储君,但是这皇帝之位,也未必稳。
直到柴荣数年的奋斗出了成果,而郭威的身体越来越差,这才下定决心,把皇位传给自己的义子柴荣。
公元954年,郭威病重驾崩,在驾崩之前,郭威召开了当时的“晋王”柴荣(郭荣),还有张永德以及李重进二人,郭威临终嘱咐了一切从简之后,让张永德和李重进跪倒在柴荣面前,承认柴荣的“君主之位”。
二人知道,即将要驾崩的郭威就是想留下“余威”,保住柴荣登基。
张永德本来就是随和之人,没有太过反对,而李重进心气高傲,可面对现实,也只能屈从。
其实即将驾崩的郭威也好,还是即将登基的柴荣也好,他俩都知道,这俩“亲戚”,并不是省油的灯。
在柴荣登基后,他将张永德和李重进分别安排到了“禁军”的位置上。
在唐末以及五代时,禁军已经是可以征战天下的超强军队,张永德成为了殿前都指挥使,而李重进则是成为了侍卫亲军的首领,二人所在的位置极高,是后周非常重要的两个军事职位。
但在本质上,柴荣根本就是不放心他们两个人。
所以柴荣在位的时间里,他有意“打压”张永德以及李重进的地位。
这两个人很特殊,曾经还有希望成为储君,又是郭威的亲人,要说他俩不危险,那肯定是骗人的。
在五代时期,“”乃是家常便饭,所以柴荣的大部分精力,其实就是用来了防“亲人”。
时间过得很快,后周在柴荣的手上更加地强大,当时的政权以及契丹就想要在柴荣登基不久后入侵“权力交替”的后周,这便是后周史上著名的“”。
高平之战,可以说是赵匡胤的崛起之战,此前跟随着郭威的小小禁军赵匡胤,在这一场战争中“崭露头角”。
在高平之战中,后周的将领樊爱能率众投降,除了他以外,很多后周以往有能力的将领,这一场战争忽然发挥失常,怯战的怯战,投降的投降。
柴荣失望无比,也是这个时候,赵匡胤在战场中奋力拼杀,和赵匡胤在一起的,还有他的禁军兄弟们。
而张永德和李重进二人,也在这场战争中用尽全力,最终换来了高平之战的胜利,后周击溃了北汉和契丹的联军。
这一战后,张永德被任命为“殿前都点检”,是为禁军的最高职位。
但是这场战争,最大的人生赢家是赵匡胤,因为他已经被柴荣确定作为“心腹”,此前禁军中被淘汰的人数,都由赵匡胤来“安排”补充。
就是这个阶段,赵匡胤在禁军中安排了大量自己的人,这些人,真正后来赵匡胤“黄袍加身”的政治基础。
后周世宗柴荣的确是个明君,在位的时间不长,但是国家的经济、文教已经开始恢复,连都重新开科并且加大了规模。
柴荣自己立下了“三十年”恢复中原的誓言,但谁知道,就是雄心壮志,眼见就要把中原拉出“五代泥潭”的柴荣,忽然英年早逝了。
柴荣在位期间,连续征战“十国”中的残余势力,都获得了巨大的成果,甚至一度要打下“”,恢复中原的屏障。
可是在最后一次归来的途中,柴荣心里开始不安,还在路上听到了“点检做天子”的谶言,柴荣心里非常不满意,回来之后,便解除了张永德的“殿前都点检”的位置。
他又立即把儿子柴宗训立为“”,其实柴荣的“操作”很明显了,那就是在为储君登基做准备了。
虽然李重进和张永德在数年的战争中都对柴荣,忘我地搏杀,但是柴荣还是不敢赌人性,于是在最后关头,柴荣进行了一场“豪赌”:把赵匡胤扶持到禁军首领的位置。
坦白地说,柴荣让赵匡胤成为禁军头领,这件事不可能是天衣无缝的,风险必然存在。
但也总好过上一代有力的“储君”争夺人选张永德、李重进二人。所以就是在这个关头,柴荣无条件地信任了赵匡胤,公元959年六月,柴荣正式驾崩,年仅三十九岁。
可惜后来的事实证明,柴荣赌输了。
或许连柴荣自己都没想到,赵匡胤竟然在他驾崩后不久就开始密谋江山了。
因为此匡胤将禁军的重要职位都安排了自己的人,所以整个禁军的构成,都是赵匡胤一手打造的,虽然后周的军事体系中,需要“枢密使”批准调兵才可以发动战争,可是赵匡胤“自导自演”,获得了兵权。
要说有没有人能阻止赵匡胤?
其实若是李重进和张永德还在禁军内部,赵匡胤必然不可能得逞。
因为前两者都是禁军中的实权人物,其中张永德还是“前”禁军首领,所以这件事情就是可惜在,柴荣自己的安排,就是一场“赌博”,只是在他看来,五代遗风下,李重进和张永德篡位的难度更小,于是选择了赵匡胤。
公元960年,掌握了整个禁军的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了“政变”,他模仿了郭威当年的“黄袍加身”,在回京城的路上,安排了百姓“歌颂”他的登基,回到了汴京后,当时的摄政“符太后”知道大势已去,无法抵抗。
而后周恭帝柴宗训更是年幼,对此也没有办法。
其实赵匡胤篡位的本质,和五代以来的“武将”篡位习惯是一样的。
赵匡胤即位后,李重进奋起反抗,最终失败,而张永德则是“识时务者”,他本来就和赵匡胤交好,因此他还“支持”赵匡胤登基,北宋时期,张永德受到了赵匡胤的厚待。
这也是为什么赵匡胤登基之后,要立即实行“杯酒释兵权”这样的事情,因为他自己深深知道,武将的问题依旧存在,北宋其实就是后周,北宋所继承的,是郭威和柴荣打下的良好局面。
而柴荣当年,其实都有在着手“卸下”武将巨大的权力的工作,赵匡胤只是在柴荣的基础上,和研究出了“重文抑武”的国策罢了。
回顾历史,总会为柴荣感到遗憾,也会为柴荣选择赵匡胤作为最后的防守而为之叹息。
可事实上,赵匡胤已经是柴荣赢面最大的底牌了,柴荣赌的正是赵匡胤的“忠诚”,可后来却赌输了。
不论最后夺得天下的是“赵匡胤”还是什么其他人,柴荣驾崩后的中原,必将掀起一场新的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