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禁军的实力怎么样?真的有八十万那么多人

历史朝代 2023-03-22 09:04www.nkfx.cn历史朝代

  大家好,这里是奇闻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北宋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篡周建宋后,为改变武强文弱的局面,避免武将犯上作乱的现象再度出现,一招“”后,将禁军重新收归控制,并设置侍卫亲军司和殿前司统领。

  ,为了避免唐末局面的再度上演,在兵力配置上遵循“强干弱枝、内外相维”的原则,即从各地厢军、乡兵中抽调精锐士兵编成禁军,其中最精锐的殿前军驻守京城,侍卫亲军则驻守各地。如此一来,京城军队最为精锐,地方军队则偏弱,各地如果发生叛乱便可迅速出动平定,这便是“强干弱枝”;而如果京城发生变故,各地驻扎的禁军在联合地方军队后,也足以入京勤王,这便是“内外相维”。

  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侍卫亲军司和殿前司的长官长期虚而不置,于是侍卫亲军司便逐渐分为了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与殿前司一样,分别以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侯为长官。殿前司与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则并称三衙,分别负责统辖殿前诸班、直和全国禁军。

  ,宋朝还对兵权进行了分解,以求达到相互制约的目的,也就是“兵符出于枢密,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即枢密院有调兵之权,但并不掌管军队;而三衙虽然掌管军队,却并无调兵之权。,率兵出征的权力,既不在枢密院,也不在三衙,而是由皇帝直接任命率臣领兵出征,战争结束便收回兵权。

  ,根据《・兵志》的记载,“宋之兵制,大概有三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曰禁军;诸州之镇兵,以分给役使,曰厢军;选于户籍或应募,使之团结训练,以为在所防守,则曰乡兵。”

  也就是说,除了禁军之外,虽然地方还有厢军和乡兵,但厢军主要从事工役或杂役,故也称“役兵”,根本没什么战斗力;而乡兵更像是平时接受军事训练的农民,战斗力自然也不用多说。因而宋朝的主要战斗力还是来自军。

  宋朝禁军虽然一度扩充至八十万,但北宋末年却根本不值一提

  根据钱穆的《国史大纲》记载,宋朝开国之初,禁军其实只有二十万左右,此后则愈增愈多,到北宋中期时禁军增至八十余万。《续・庆历八年》对此也有记载,“向因夏人阻命,诸路增置禁军约四十二万余人,通三朝旧兵且八九十万人,其乡军义勇、州郡厢军、诸军小分剩员等不在此数”。

  由此可见,从宋朝中期开始,禁军的数量的确一度扩充到八十多万,那么为何在北宋末年时,却又如此的呢?主要源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1、制度原因。宋朝的兵制,使得掌兵、调兵、统兵之权分离,虽然有效防止了武将坐大的可能性,但对军队的战斗力影响却更为严重,一旦战争爆发,将领和士兵往往面对的就是“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尴尬局面。宋初时期,由于宋军的战斗力尚且强悍,导致这个弊端并不明显,但随着军队战斗力的持续下降和长期和平导致将领的素质下降,这种弊端已经变成了致命的缺陷。变法时,也曾对此进行改革,通过“裁减兵额、置将分领”的方式使得军队战斗力迅速提升,但随着变法的失败,这种制度又被放弃,这也是北宋末、初时将领私募兵比朝廷禁军战斗力还要强悍的原因。

  2、军队腐败。由于禁军乃是全国精锐所组成,禁军的福利待遇也是最为优厚的,这同样滋生了禁军的腐败。到北宋末年时,禁军的腐败现象已经十分严重,禁军数量看似庞大,各级将领吃空饷情况却十分严重,兵力存在极大的水分。实际上,金兵南下时,京师三衙所能够调动的军队,仅仅只有三万多人,其余禁军要么分散于各地,要么就是空额,这也是抵御金兵时,朝廷不得不大量募兵的原因所在。

  北宋末、南宋初私募兵反成为了主力

  3、兵员素质。由于军队的不断扩充,除了继续从厢军和乡兵中挑选精锐之外,禁军还从民间募集了大量士兵。朝廷甚至在灾荒时期,募集了大量流民进入禁军,这虽然避免了因流民引起的动乱,但却导致军队素质严重下降。正是由于兵源素质的参差不齐,再加上训练松懈、管理混乱,北宋末年的军队规模虽然相较于北宋初期有了大幅度提升,但战斗力却不升反降。

  4、决策失误。北宋末期战备方面极度差劲,不仅在军队训练方面极为懈怠,就连加固城防这种最基础的工作,也下令停止修建。更为重要的是,在金兵南下之际,宋钦宗为了向金人展示求和的诚意,根本就没有打算抵抗。当时,很多地方军队都准备入京勤王,宋钦宗竟然对此予以了拒绝,朝廷如此态度,这个仗还怎么打。

  ,莫说北宋末期的军队数量水分极大,就算80万禁军全部满编,在其他因素的影响之下,到底能发挥多少战斗力,也不得不让人怀疑。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