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作为天纵奇才的大文豪,为何没有参与科举
,字太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在诗歌作品中大量运用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综合手段,形成一种豪迈奔放、神奇异彩、飘逸若仙的意境,他也被后人誉为“”。这样一位天纵奇才,给后人留下了一个难以解答的问题,他一生都没参与考试,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奇闻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要知道,自从开皇七年(587年),正式取消,设立科举考试为国家选拔官吏的新制度以来,但凡想要入仕的读书人,只有通过科举考试,金榜题名后,才有了做官的资格。
在,一个读书人不去参加朝廷组织的科举考试,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如果你是世家大族之后,也是可以享受一定的照顾,入朝为官的。
但这种官员往往又不被那种出身的官员所认同,所以,在唐代及以后的宋、元、明、清各朝,读书人要想,必须参加科举考试,在取得进士头衔后,才有可能在未来的人生飞黄腾达。
唐代诗人在46岁时才进士及第,当得知自己终于得中后,的他写下了这首著名的《登科后》
《登科后》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首诗大概代表了从古至今,那些读书人在考取功名后的得意情境。
那么,作为一个素有远大的抱负的李白,立志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他为什么没有参加科举考试呢?
天宝元年(742年),42岁的李白得到召他入京的诏书,兴奋中的他,挥笔写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的自负之语,通过这两句诗,说明李白也是渴望入仕为官的。
能把诗歌、文章写得天人合一、的李白,假如他去参加科举,我想,即使考不中状元,进士及第的目标还是能轻易实现的。
其实,李白之所以没有参加科举考试,他是有难言之隐的,这和他的身世有关。
在唐代,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参加科举考试的,应试之人是有着诸多严苛的要求的。
中唐时期的科举考试,考进士时还要考你的判案能力,年轻的特别聪明,他自己就做了一些模拟题,其中就有一道讨论题商人的儿子能不能参加进士考试?
白居易自己做的回答是可以的,他希望朝廷的科举政策能够开明一点。
从白居易的这个小故事里,我们就可以得知,在那时,经商的后代是没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的。
在唐代要参加科考,要先通过资格审查,即要求“郡县乡里名籍”,也就是你是哪个地方的人,还要求注明“父祖官名”,也就是你的父亲、祖父叫什么,都是干什么的?,如果你是犯人之后,也是没有资格参加科考的。
众所周知,李白的家世和身世,在当时就讳莫如深,李白自己很少谈及家世,偶有所及,也往往只提远祖,讳言近亲,闪烁其辞。
近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在《氏族之疑问》一文里说李白的先人“因罪窜谪”,还说他们是“胡商”。
“诗仙”李白的身世,恰好把这两条都给占了罪人之后、商人之子。
这样一来,李白不是不想参加科举考试,而是他根本就没有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
,对于李白来说,中不中进士真的是无所谓,因为,他的诗歌成就已经成为我国文化史中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