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寂是唐朝的开国功臣,为何晚年却备受打压呢
裴寂是的开国功臣与宰相,在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对其也是十分敬重,但到了裴寂晚年却急转直下开始打压,这是为什么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奇闻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我认为这跟裴寂早年没站好位有关。
如果要给裴寂一个明确的定位,则要算唐高祖李渊的旧臣,而且是宠臣。裴寂与另外一个唐朝开国功臣刘文静一道,是唐高祖李渊最亲密的大臣,大多数政令都会与他们商量,可以说是掌握着唐朝初期的权力核心。
不过呢,裴寂生性怯懦,军事水平很差,在对阵周的主力宋金刚的时候吃了败仗,给唐军夺取天下造成了极大的阻力。李渊因为意识到裴寂的军事才能不行,夺取关中之后,便将其放置在后方守长安。所以裴寂的军功一直是受到限制的,虽然他资历足够上凌烟阁,但无奈军功太少且败仗多,实在没法上榜。
被迫卷入皇权斗争
但在东宫集团与秦王府集团争夺权力白热化的阶段,裴寂的机会又来了。李渊在后期逐渐偏向太子,将秦王李世民的兵权逐渐转移给裴寂。但可惜的是这个裴寂打仗就是不行,思来想去他还差点在武德六年辞官归隐。但最后还是很恩宠他的李渊极力挽留,并且将兵权转移回去给李世民了事。
武德九年就发生了,三年前裴寂就想辞官归隐,这说明他早早就闻到了杀机,极力想避开东宫集团与秦王府集团的权力斗争。也就是说,很长一段时间里,裴寂是想保持中立站位的。
但李渊可不这么想!
李渊在东宫集团与秦王府集团争权的后期,将李世民的兵权逐渐转移给裴寂,就已经说明了李渊给他安排了站队――东宫集团。
早年裴寂与刘文静十分要好,可以说是李渊的左膀右臂,相互之间交情非常深。连起兵造反这件事,李建成、李世民都要通过裴寂跟刘文静去说服李渊,足以说明他们的重要性,配合之默契。
但是大唐建国之后,武德二年刘文静就被挚友裴寂陷害而死,十分得蹊跷。官载说是刘文静军功比裴寂多,但唐高祖李渊却重用裴寂,只给刘文静文职(虽然也是宰相)。因而刘文静心有不满,酒后狂言待遇不公,被个失宠的小妾诬告谋反。本来刘文静可以不死,但裴寂却乘机向李渊进谗言,使得李渊猜忌刘文静,下旨处斩抄家。
不过史书又记载,当时秦王李世民听说了此事,极力劝阻父亲李渊,但不被通过。
我认为史官在这里采取了,隐晦地表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刘文静站位是秦王李世民!
殊不知就在一年前,武德元年,李渊派李世民、刘文静攻打薛举的过程中,因为自己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导致唐军大败,刘文静逃回长安后,被革职除名。之后又追随李世民平定,立了军功,又恢复爵位。从这里我们是不难看出一些端倪,刘文静确实跟李世民走得比较近,不得不怀疑刘文静是在秦王李世民这一边的。
试想一下,为何不到一年时间,李渊就要因为一个“酒后狂言待遇不公”的假的不能再假的理由,就处死一个曾经朝夕相处的宠臣?我想背后肯定有更深层的原因,那就是刘文静卷入了皇权斗争,他极力建议李渊废掉太子李建成,改立秦王李世民,触动了李渊的龙鳞,所以李渊这才借裴寂之手灭掉刘文静。
不信你看贞观三年发生的事情――唐太宗李世民给刘文静平反,并且配享太庙,灵位放入唐高祖李渊的庙庭。忌恨的人,儿子偏偏要放进老子的庙庭,这不是恶心老子的行为吗?已经很明显了,唐太宗李世民是向天下公示了对刘文静的认可,感谢他一直对自己的暗中扶持,以及做出的巨大牺牲。
不过想了几年时间,裴寂自己也心虚了,既不敢忤逆唐高祖李渊,又不敢得罪秦王李世民,也怕跟太子李建成有什么瓜葛,所以在恩宠至极的巅峰时刻想起了退隐的念头,避开权力斗争的漩涡。
也正是裴寂的“识趣”,在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对其进行明显的打压,甚至还表现出信任与恩宠。这里就不得不提一提唐太宗李世民的性格特征了,他一方面求贤若渴非常尊敬与重视人才,任人唯贤,另一方面也是一个“有仇必报”的人。比如,生前受到李世民极力的推崇,死后却又被李世民推倒墓碑。
所以唐太宗李世民才会对裴寂表现出一系列奇怪的行为,十分信任裴寂的忠诚,也颇为尊敬,甚至让他跟跟自己一起同乘一辆车,以示恩宠,另一方面又借僧人法雅案打击裴寂,甚至用了流放的处罚。
毕竟裴寂是害死刘文静的刽子手,曾经站位被动偏向太子李建成,唐太宗李世民还是一直忌恨在心的,难免会借机“报仇”,只不过没有下死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