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到底是什么人?为何诸葛亮非常崇拜他呢?

历史朝代 2023-03-22 11:01www.nkfx.cn历史朝代

  《演义》以小说写历史,但细节多有杜撰,有关的部分,那就是诸葛亮隐居南阳时,曾以、自比。那么管仲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会引得诸葛亮自比,而能让诸葛亮自比的人,又为何会成为了青楼的祖师爷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奇闻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管仲在之前,也有一过很长的一段沉默时光,不过他比尼克・胡哲要幸运,因为他遇到一个能真心理解自己的人,正是这个人的帮助和理解,才让管仲成了诸葛亮的模板,这个人的名字叫。

  管仲和鲍叔牙本来都生于官宦之家,但是后来可能是因为管仲的父亲去世较早,管家的家道开始中落。春秋时还没有健全的人才选拔制度,因此普通人想要“改变命运”,是很难仅靠读书就做到的。而没有“一技之长”又想改变生活的管仲,只好先去试了下当时不被重视的经商。

  不过当时的管仲并没有什么做生意的本钱,于是好友鲍叔牙就用资金入股,因为当时商业行为不受重视,所以管仲这种敢于“尝鲜”的人,应该是赚了一些钱,不过在分红时,管仲却没有按照“投资比例”来,而是“多吃多占”,鲍叔牙知道以后并没有生气,反而是替管仲辩解。

  穷不一定生奸计,富也未必长良心,但物质的满足,确实会让人变得更宽容,而物质的匮乏,也确实会影响思考的远近。历史的记载中,管仲除了“好占小便宜”之外,还“干啥啥不行”,鲍叔牙举荐他做官,结果他差点牵连到鲍叔牙,管仲也去当过兵,但表现的“贪生怕死”……不过鲍叔牙都一一替管仲做了解释。

  管仲所遇到的挫折,也许我们也可能遇到过,扛过来的就成长了,被击倒的也只好忍了,而管仲有幸遇到了鲍叔牙,他帮助他走过了这段最难熬的日子。不过鲍叔牙之所以能和管仲被称为“”,可并不是仅仅因为这点的“小事”,真正让他们的友谊扬名的,其实是后来的“大事”。

  公元前698年,的一国之君去世,太子继位史称,然而不久之后齐国发生内乱,齐襄公被杀。齐内乱时齐襄公的一对兄弟外出逃亡,他们其中一个叫公子纠王子,身边的谋士是管仲,而另一位叫的王子,身边的助手是鲍叔牙,当时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想回国继位。

  于是管仲和公子小白分别带着自己的主人奔赴齐国,中途管仲担心先行的公子小白会先到,于是亲自带兵前去截杀,不过未能成功,后来公子小白提前一步到达齐国,并顺利继位,史称。管仲无奈之下,只好带着公子纠返回了。管仲曾建议鲁国趁齐国新君登基,可以趁机偷袭,但是鲁国上下并未同意。

  齐桓公立足稳定之后,开始来打鲁国,目的是除掉公子纠,并带回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的管仲。当时鲁国被打的节节败退,于是鲁国国君准备杀掉公子纠,遣返管仲,但是很多大臣并不同意,因为他们已经看出管仲的不凡之处,认为管仲回去必然会让齐国更强。关键时刻,鲍叔牙用计让鲁国打消了这个念头,管仲得以顺利回了齐国,并在鲍叔牙的举荐下当上了齐国的国相。

  齐桓公在管仲的帮助下,富国强兵,最终让齐国成为了当世的霸主。管仲任职期间做了很多事,无论内政外交,都让齐国受益很多。但管仲最厉害的一点,是他的“富国”。

  当时齐国虽然不算小国,但是却因为前面的国君四处征战,国内又接连内耗,导致齐国外强中干。管仲当上齐国的总设计师以后,大力发展齐国的商业,他主要做了两件事,第一,提升国内的生产水平,他把各行业进行了细分,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既提高了效率,又培养了人才。

  他当时提出的“士农工商”并不是后来普遍认为的四个等级,而是四个平级的各有侧重的“职业群”。第二,他不遗余力地发展商贸,商贸的核心一在商税,二在人气。他当时规定,商人所交的税只要交一次即可,而不用从生产到流通,各个环节都需要缴税。

  为了吸引人气,他提出:凡是来齐国买货,或少量卖货的,能不征税就不征税。他还安排人手在交通干道上,设置便于歇脚的客舍,对于乘车来的,视来车多少,分别给予免费食物,免费草料,免费服务员等贴心服务。

  管仲早年自己就做过生意,所以知道异地商人的需求,因此他还利用国有资源,开设了7间女室(青楼),因为他开了国营青楼的先河,因此后人也把他称为那个特殊行业的祖师。果然是成功的路上,没有一步会白走。

  除了上述两条之外,他在“盐铁专政”、建造公共设施(他建议经济活力不足时,多建亭台楼阁促进就业和消费)刺激消费、用金融战威慑周边等诸多方面,都有对后世影响很大的建树。就连鄙视商业的儒家也对他的行为表示了赞赏,甚至给出了“如果没有他,我们可能会沦落为蛮夷”的高度评价。

  而且最让人称奇的是,管仲并没有因为国富兵强之后,就擅战端开疆扩土,而是通过经济压制就树立了齐国的霸主地位,这在古代来说是非常难得的。所以对于当时身处乱世而渴望建功立业的诸葛亮来说,还有谁比管仲更适合自比。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都因为《三国演义》,而把诸葛亮想象成一个善于机变的谋士,从而忽略了诸葛亮在后勤上的杰出工作,其实“富国强兵”才是诸葛亮最擅长的。因此他以管仲自比,是真的恰如其分。

  管仲在去世之前,齐桓公曾问谁能接替他的位置,他并没有选择举荐自己的朋友鲍叔牙,而是举荐了别人,齐桓公问其原因,管仲说鲍叔牙过于耿直。

  齐桓公任用管仲举荐的人为相,但不久之后这个人就因故去世,于是齐桓公又任命鲍叔牙为相,然而因为齐桓公和鲍叔牙在用人上有分歧,而鲍叔牙又拗不过齐桓公,最后他竟然郁郁而终。世人一般认为,“管鲍之交”之交中,只有鲍叔牙懂管仲,其实管仲又何尝不了解鲍叔牙呢?不过后人谁又真正理解管仲呢?

  儒家以仁义自居,历史上曾有多人“瞧不起”管仲的“重商”行为,但他们又有多少人读懂了“仓廪实而知礼节”的真义。成礼而去,人望存焉!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