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英雄辈出,为何孙刘曹三家能脱颖而出呢?
汉末,天下纷争的时代,、、三方势力形成三足鼎立,将天下三分,不可不称之英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奇闻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刘备、孙权、曹操
曹操智慧,笼络天下英才,任人唯贤,陆续兼并、、、等势力,一统北方,天下得其七。
刘备仁德,拯救黎民百姓,兴复汉室,辗转徐州、小沛、平原、新野等地,西进益州,手握荆楚。
孙权英气,少年英姿勃发,配剑挂印,重用、、、等人,北击强敌,执掌江东。
词中所言“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一个弱冠少年,公然和强敌叫板,又能统领一方,以三万之师击垮数倍之敌,可谓年少有为。
细细究来,江东确实有实力和曹魏叫板,孙权不一定有。
江东政治较为复杂,原因有二,一来是江东官员历经、、孙权三代主公,价值观不同,孙坚和孙策两代部下都是以为使命,而孙权这代君臣以抵御外敌、巩固统治为目标;二来面对父兄托孤的老臣,孙权的政治经验则显得过于年轻,所做决定常遭驳斥,不能完全施展自己的想法。
所以,孙权的工作开展得很不顺利,生活上也过得很不开心。
具体让他不开心的人有这么三个。
孙策临终前,将孙权托付给张昭、,二人共同协助孙权决策内外事务。张昭,孙策称其为“江东”,倒是不知道和“隆中管仲”名声孰高孰低,在怼主公的方面,张昭明显更胜一筹。
孙权喜欢打猎,常骑着马,孤身追赶老虎。张昭批评孙权“作为主公却以身试险,不顾基业安危”。孙权表示张昭您说得对啊,当即离去,没过几天,孙权手痒又来游猎,张昭又劝谏,周而复始,孙权对张昭的行为很是反感,干脆不理张昭的建议。
孙权宴请大臣,张昭批评他;孙权让大家痛饮,张昭又批评他;孙权要西征,张昭还是批评他;孙权要抗曹,张昭仍然批评他。孙权很纳闷,这位张同志为什么老是针对他呢?张昭告诉他“我不是针对你,我是针对所有人”。
孙邵死后,丞相一职空缺,大家都推举张昭接任。孙权对大家说“张昭性情刚烈,他的话要是没被听从采纳,怨愤诘问就产生了,这对他并无益处。”于是任命为丞相。
张温
张温的父亲是孙权的东曹掾,张允去世后,丞相顾雍赞扬其子张温德行,推荐给孙权。张昭、顾雍两位大臣十分看重张温,将他作为丞相接班人来培养,并且张昭还对他说“老夫将心意托付你,你应该明白。”
公元225年,孙权准备北上攻取合肥,让张温出使蜀国,以保荆州稳定。早在三年前,吴蜀爆发了巨大信任危机,刘备为弟报仇统领大军进攻东吴,虽以蜀国失败告终,两国关系受到巨大影响。
张温明白这次会晤的重要性,到成都见到和诸葛亮之后,一番吹嘘,把诸葛亮和朝廷众人吹的是云里雾里。张温将刘禅比成周文王,将诸葛亮等人比成古代圣贤,夸奖在蜀汉治理,德行兴旺,天下太平。赞扬辞藻之华丽,言语之优美,让蜀汉众人飘飘然,甚至恍惚之间有一种天下归一的画面感。张温又将画风一转,说现在东吴军事不强,所以希望和蜀国结为。蜀汉大臣被张温的马屁拍的一愣一愣的,也同意了结盟的请求。
孙权生气了,你这不是吗?人家治国之道,我们江东就是底蓬瓦舍?把比成周文王,有正统皇室血脉传承,那我们就是德不配位吗?
孙权十分生气,不好发作,后来借用其他的过程惩戒张温,对其终生不用。
虞翻
虞翻不喜欢主公干的事情很多,孙权论政、评论、决策、用兵、施政、招降等等,似乎孙权能干的事,虞翻高低都得说两句。虞翻不喜欢主公游猎,并就此事怼过孙策,为什么不怼孙权呢,因为孙权有张昭怼。
虞翻和同事关系处理很不好,以至于很多同僚都私下议论他,孙权也和虞翻讨论过要不要注意点言行,虞翻丝毫不在意孙权的话,弄得孙权对他怨气很重。
被释放之后,逃到了,适逢吴蜀在荆州地区明争暗斗,孙权有意拉拢,作为魏国的集团军司令员,自然也是受到孙权的高度礼遇。于禁与孙权并排策马前行,正悠悠然参观江东景色,此时虞翻却突然跑出来,当众大骂于禁要注意自己降将的身份,让孙权颜面无存。
孙权和张昭讨论神明之事被虞翻听到,作为一个忠实的践行者,虞翻指着张昭鼻子说“世上哪有什么神仙呢?”这句话一出,张昭下不来台,孙权更下不来台。孙权对虞翻不分场合言论挤压已久,借故将他流放到交州,不再任用。
孙权不免对自己都产生了质疑,为什么像诸葛瑾、鲁肃这样高情商的人这么少呢?为什么我的部下杠精这么多呢?为什么我当个主公就这么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