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的“榻上策”对三国格局有哪些影响呢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进行的大规模水上作战,除了彻底粉碎统一中的梦想,从此以后,中国政治与经济中心开始南移,军事战争也不再只是与步兵的对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奇闻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在《演义》加油添醋的描写下,赤壁之战更是汉末人物斗智的精华,战争的意义不单单只是军事力量的较劲,更是政治、外交的对决。
在《三国演义》的描写下,鲁肃老实人的形象深深印在普罗大众的心中,这位老实人在历史上却不是《三国演义》中所描写的那样,是个任人摆布的老好人。相反的,鲁肃不东吴基本国策的规划者,也是鲁肃一手促成赤壁之战,奠定东吴得以的基础。
鲁肃,字子敬,自小就与祖母相依为命,家中虽然有钱,鲁肃却对经营家业不感兴趣,反而将家中的财货土地用来接济需要帮助的人。家族中的长辈对鲁肃的举动大为反感,鲁肃却获得乡里百姓的敬重。
鲁肃与的交情是在周瑜担任居巢县县长期间,周瑜听闻鲁肃仗义疏财的名声,前往东城向鲁肃借粮。鲁肃,将自己一半的米粮送给了周瑜,也周瑜认为鲁肃,便表示希望两人能结为好友。
鲁肃的名声越传越大,盘踞在淮南的也听说了鲁肃的事迹,打算任命鲁肃为东城县的县长。鲁肃认为袁术野心太大,不愿与袁术共事,所以率领家中老弱以及部曲南下居巢,投靠周瑜。后来到居巢邀请周瑜协助,鲁肃便与周瑜一同加入孙策的阵营。
孙策死后,鲁肃一度有意离开,被周瑜所劝阻,并且将鲁肃引荐与继承孙策之位的见面。跟拜访时相同,孙权也提出了自己的考题――“承父兄遗业,思有桓文之功”,问鲁肃将如何为自己出谋划策,以达到这个目标。
鲁肃先举谋杀义帝的例子,在曹操的控制之下,是不会允许有、出头的机会,提出“鼎足江东,北拒曹操,待机剿除黄祖,进发,竟长江而有之,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的建议,此建议成为东吴立国的基本方针,由于这段对话是在坐榻之上发生的,又被称为“榻上策”。
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榻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