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的作者是谁?和司马迁的《史记》有何
从太初二年开始著述《书》,一直到他辞世的前90年的汉武帝征和三年,他应该专著《太史公书》约有12年时间。按照《・太史公自序》的说法,《太史公书》有526500字,副本在京师长安国家图书馆之中,正本藏之于“名山”之中。这里所说的“名山”,应是指司马迁的家乡韩城龙门山一带。非常遗憾,藏于长安朝廷图书馆中的《太史公书》副本很可能已毁于新朝末期的战火中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奇闻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但是,也不排除西汉末期能够出入朝廷图书馆的大量抄摘了这部副本的《太史公书》,而这些《太史公书》文字,应该就是后来的《汉书》素材之一。《汉书・司马迁传》中的“报书”,很可能就是扬雄从朝廷封禁的司马迁或任安犯罪档案中所私抄出的文字。史书记载,时代,由于司马迁的外恽极力宣传他外祖父的《太史公书》,这样,可能在民间就有了《太史公书》抄本了。
但是,当时的纸张极其稀少和珍贵,书籍一般都使用竹简和帛书,所以,526500字数的《太史公书》应是体积庞大和转抄费用昂贵,即使汉宣帝以降的西汉民间中可能流传有《太史公书》抄本,但也不会是全本。史家在司马迁传记的赞语之中所说的一句的话,十分发人深省。《汉书・司马迁传赞》中叹司马迁生前不能“明哲保身”的话,很可能出自扬雄手笔,因为,扬雄生前就论证过不少明哲保身的话题。那么,史家评论说司马迁的“自伤悼”是指意的什么呢?
司马迁的《太史公书》问世以后,曾经遭遇过许多“谤议”,他的第二次灾祸,就应该就是来自于他《太史公书》,为什么司马迁的《太史公书》会给司马迁带来了第二次灾祸呢?《史记太史公自序》【三家注】引张宴话语说:“迁没之后,亡景纪、武纪,礼书、乐书、兵书,将相表,三王世家,日者、龟策传、傅靳等列传也。”而司马迁的《太史公书》为什么不记载“景帝纪,武帝纪”这两部重要纪传呢?根据《西京杂记》所说,这不是司马迁没有记载,而是因为司马迁所著的“景帝纪,武帝纪”触怒了汉武帝。
司马迁最后的死因,应是他的《太史公书》因“作景帝本纪,极言其短;及武帝之过”触怒了汉武帝,汉武帝因此再度下狱司马迁,造成司马迁死于狱中。司马迁究竟是被汉武帝下令诛杀还是病死于监狱之中?或是被软禁于家中致死?这就没有任何史料说明了。而汉昭帝、汉宣帝时代,由于当朝权臣一直极力维护汉武帝声望,司马迁的后人也因此不再被朝廷用为“太史”职,朝廷甚至忌讳朝野“太史,中书”职官们再言论史事,“太史,中书”职官职能也被转变为“行文书事而已”。
这很可能就是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在前56年的汉宣帝五风二年因擅自在朝野之中传播《太史公书》,他被朝廷假借其它罪名而重处丧命的缘故。《汉书》毕竟是官方正史,虽然《汉书》诸作者是赞美司马迁的,但为前朝先帝讳,因此,《汉书・司马迁传》也就极其罕见地隐匿掉了司马迁的直接死因了。司马迁应该生于前150年左右,卒于前90年左右,享年60岁左右。死因应该是因他著作《太史公书》而触怒汉武帝后,被汉武帝下令拘禁而亡。
班彪其人其事
班彪(3年-54年),字叔皮扶风安陵(今咸阳东北一带)人。班彪二十岁左右时,也就是23年的新朝地皇四年,他遭遇了王莽新朝的崩溃和更登基且率攻打焚烧长安的重大历史变故,当年,天下各地军阀纷纷自立。王莽死亡后的25年东汉建武元年,刘玄统领的绿林军和刘盆子统领的发生内证大战,赤眉军攻陷长安,刘玄兵败投降,后被赤眉军杀害。这场农民军的内证,造成天下大乱,特别是京城长安一带更加混乱。
班彪的父亲和家庭本是刘汉和王莽新朝的属臣,在这场新莽败亡和农民军造反的内证中,年轻的班彪已无法在京城安身,所以,班彪大约在25年的建武元年就逃亡至西北天水一带投靠了割据一方的军阀隗嚣。隗嚣,原本是王莽新朝的旧属官员,后辞官回乡,天下造反王莽时,他被家乡的造反大军推举为造反军队的领袖,这样,隗嚣的军队就逐步发展成为了割据天水一方的重要军事势力。班彪之所以投靠隗器,应该是旧交的缘故。
因为,隗嚣与班彪的父亲班稚都曾在王莽新朝同朝为官,班彪可能以前就认识父辈的隗器。隗嚣看不清楚当时天下政治格局的走向,认为这次动乱可能延续几百年。但是,年轻的班彪不这样认为,他认为西汉王朝已经形成“汉德”,这个“汉德”可以使得社会分裂动乱很快结束,国家也会再次统一。当时,隗器没有听信年轻的班彪的言论,继续割据一方称霸,后来,班彪就投奔割据西北的另一支军阀的河西大将军窦融去了。
窦融与隗嚣不一样,他也信奉刘汉王朝会再次复辟,所以,窦融的军队就在29年的建武五年归附于汉室宗亲的了,这样,26岁的班彪也就在这年随同窦融归附东汉刘秀军了。如果说《太史公书》(即《史记》)的主要作者是司马迁的话,那么,《汉书》的主要作者是不是,那是有疑问的。因为,班彪死于54年的东汉建武三十年,这年,22岁的班固才可能继承父业著述《汉书》。班彪死亡时,已距离王莽新朝灭亡有31年了,班固也生于东汉时期的关中扶风乡间。
这就是说,东汉初期,班彪在扶风乡间治学《汉书》就有十五年时间,如果没有班彪之前的大量工作,54年才开始接续父亲班彪遗志而在扶风乡间以一介平民身份治学《汉书》的班固,可能都不知道从哪里人手。司马迁是汉武帝时代的太史令和中书令,虽然这不是正式的史官,但是,根据书史书记载,他在生前是可以出入“石室”国家图书馆的。当然,由于司马迁正处于汉武帝开战边疆的特殊历史时期,所以,当时的司马迁也不太可能自由查阅到国家档案馆中的那些涉及国家军事政治机密的档案资料。
但是,司马迁采集了国家图书馆所收藏的大量“史记”文献和接续了父亲可能遗留给他的史料而主要著述了《太史公书》,应该是没有什么疑问的。相比之下,班固就不一样了。通过以上史载可知,班彪死亡后,班固继承父业始在扶风乡里著述《汉书》。这样,今人自然就会产生一个疑问,既然班彪已经先治《汉书》长达15年之久,班固不过就是接续父业而补充和完善了《汉书》而已。因此,历史上历来就有“班固窃父书”的说法,比如,作于隋的《家训・文章》中就有“班固盗窃父史”一说。
这说明,早在东汉以降至隋唐的这500余年时间中,就有许多人在怀疑《汉书》的真正作者不应是班固,而应该是班彪了!其实,关于《汉书》最重要的疑问是:《汉书》中不仅仅有大量西汉王朝的朝廷奏折、诏令原文件,还有大量的帝王与高级官员之间及其高级官员们互相之间的大量对话和事件的记载文牍,还有许多非常珍贵的西汉王朝的各式各样的中央官方纪要文件。
这些只可能被个别类似于、刘歆、扬雄等朝廷特殊学者才能查阅到的十分重要的中央官方档案资料,新朝灭亡时才20岁的毛头小青年的班彪是从什么渠道获得的呢?况且,我们通过《史记》与《汉书》的比较就可发现,即使是两代均为皇帝近臣的司马谈、司马迁父子所著的《太史公书》中所编辑进的西汉王朝的中央朝廷官方文件,也远远比不上《汉书》中的朝廷官方文件多,因此,今人一旦了解了班彪、班固父子的白衣和下级小吏的阅历,自然就会疑窦丛生!
他们父子手中掌握的这些前朝中央秘密档案文件资料,是从何而来?!因为,东汉初,就连朝廷官方组织大批人马在收集前朝史料时也是困难重重,那么,一介东汉初期小吏的班彪和一介东汉初期乡间白衣少年的班固,究竟是从哪里获得的这些珍贵无比的前汉大量史料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