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之治作为第一个盛世,百姓的生活究竟怎样
历史上不少朝代都出现过盛世,而作为古代封建社会出现的第一个太平盛世,自然是为人所知。那么历史上的文景之治时期,百姓真正的生活如何?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奇闻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大家都知道,汉朝继承了秦朝的制度,所以汉朝初年的赋税制度和秦朝的基本一致,不过汉朝的统治者深知“秦朝亡于暴政”,因此决定废除秦朝时期严苛的律,并同时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希望可以减轻百姓的压力。
其中的税主要有:田税、市税、商税、渔税、矿税等等,其中田税为国家的主要财政收入。秦朝时候,田税按十取一的比例收税,汉初的比例则是十五取一,到了文景之治初期,又降到了三十取一的比例,这个比例也是封建历史上最低的比例了。而赋按人口来交,也就是所谓的人头税,规定十五岁到五十六岁的人,必须每人每年上缴一定数量的钱赋。
除了税赋外,百姓还需要承担徭役,徭役分为两种:兵役和劳役。兵役一般都是去边疆当兵,戍边。劳役一般都是去做耗人力大的工程,如修建陵墓、宫殿等等。秦朝的徭役极为繁重,每个成年的男子每年至少要服一个月劳役,而且还是不会有任何补贴的义务劳动,连伙食都得自己解决。而时期规定,每个成年男子没三年服劳役一次。
然而,即使是轻徭薄赋的文景之治时期,百姓的实际生活却没有那么好。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虽然朝廷制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政策,但下面的官员免不了对百姓的剥削和贪污等等。这些钱自然都出自平民百姓,本身去掉赋税后,也就刚有富裕,去掉剥削的一部分,也就混个温饱。而如果遇上不好的年景,遇上天灾之类,那百姓很大概率颗粒无收,往往只能靠上面的救济。
盛世离不开每一个辛勤耕耘的农民百姓,但盛世的农民阶层并不是最大的受益者,农民也仅仅混个温饱,而真正受益者反而是哪些贵族、地主和商人。所谓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