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在安史之乱后的经济有何变化/?是如何解决的

历史朝代 2023-03-22 13:24www.nkfx.cn历史朝代

  是中国所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奇闻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

  时期我国出现了""、""等繁盛景象,无论是人口数量、赋税收入还是疆域版图都开创了历史之最。而到了时期,朝廷的对外军事策略已经由积极扩张转变为战略防御,北方边患问题加剧。

  为了解决边境动乱,玄宗于天宝年间挑选十座边境重镇作为抵御边患的军事基地,并任命节度使节制兵权,迅速应对边患威胁。只是部分藩镇节度使在地方培植自己的势力,逐渐脱离中央的管控,并最终酿成安史之乱。安史之乱重创,人口大幅缩减,生产力水平倒退,唐朝急需扩大财政收入,重振经济。

  安史之乱后,唐朝统治者开始着手削藩,但是考虑到边患威胁并没有减少,所以边境地区仍然需要军事藩镇镇守,所以实质上威胁并没有解除。安史之乱后,唐朝人口急剧减少,为了鼓励发展,唐朝出台了一系列恢复政策。那么,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哪些影响?后续唐朝如何恢复经济呢?

  一、安史之乱

  1、节度使滥权

  玄宗后期,地方节度使已不满足于节制兵权,将触手伸向财政和行政大权,尤其是以河北三镇为首的军事强镇,根本就不把中央朝廷的命令放在眼里。各大藩镇各自为政,互相掣肘,加之朝廷内部党争加剧,节度使滥权现象加剧,与中央的矛盾逐渐加深。

  2、内部矛盾升级

  外部藩镇割据,而此时的唐朝内部官僚矛盾也在升级,宰相借着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肆意专权,铲除异己,同时此次朝廷风波波及到外部藩镇。身兼河北三镇节度使与杨国忠明争暗斗,杨国忠进献谗言陷害安禄山,安禄山恐自身难保,会同举兵二十万起兵造反,史称安史之乱。

  3、平定动乱

  安禄山率军势如破竹,大军直逼唐朝都城长安并迅速攻陷长安,唐玄宗被迫出逃入蜀,赐死,于战时即位,尊玄宗为太上皇。

  唐朝讨伐叛军的最大方式就是利用其内部的矛盾,同时加紧操练军队,、率军平乱,拉锯战中,叛军内部出现动乱,安禄山称帝不久就被儿子安庆绪所杀,失去主帅的叛军瞬间兵败如山倒,叛军迅速被平定。

  之朝受降了史思明,封他为范阳节度使,但是唐朝又反悔想要铲除史思明,史思明复叛,并联合安庆绪反抗唐朝,最终在、郭子仪的努力之下,将叛军击败,史思明也被其子诛杀,叛军至此已不再是唐军的对手。

  二、恢复经济

  1、缩减支出

  安史之乱结束后,唐朝的社会经济遭到重创,人口急剧减少,社会生产力严重下降,很多荒芜的土地无人耕种,而唐朝财政收入急剧减少,支出却不降反增。为了恢复战后经济,唐朝朝廷开始缩减开支,改变之前奢靡生活之风,再就是适当缩减军队开支,降低官员俸禄。唐朝节流工作进一步推进。

  2、取税南方

  相比于遭受战争破坏的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社会经济保存比较完整,加之中原北方地区经历了动乱时期,人口和经济重心都已经向南方转移。唐廷重点保护运河河流,并从中大量收取税收,这对缓解唐财政危机起到重要作用。

  3、盐业专卖

  盛唐时期,朝廷对于食盐的管控并不严厉,但是历经危机之后,唐朝就决定将制售食盐的业务变为专卖,直接参与整个制盐贩盐全过程。

  通过施行食盐专卖,唐朝从中获取了大量税收收入,巅峰时期食盐税收占整个唐朝税收的一半之多。但是民以食为天,唐朝在生活必需品上压榨百姓,缓解财政危机只是暂时的,最后终将会付出惨重代价,背离人民的政权难逃灭亡的宿命。

  总结:由于边患问题严峻,唐朝为了解决危机,玄宗在边境重镇设立藩镇并严选节度使节制兵权,以快速应对边患威胁。设立藩镇有利于及时应对藩镇威胁,缩减运兵成本,同时让军队得到充分操练。

  但藩镇地处边陲,且胡人将领领兵,随着时间的推移难免将触手伸向财政、行政大权,俨然成为独立的小朝廷,到了唐朝后期,玄宗怠政,朝堂内部党争加剧,最终将战火烧到了各大藩镇,安史之乱爆发。

  经过多年征战,唐朝政府付出了惨重代价,而最受伤的还是无辜的百姓。战争让整个北方地区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唐朝的社会经济遭受重创。

  为了恢复经济,缓解朝廷的财政负担,唐廷开了开源节流,先是压缩开支,减少朝廷用度,并适当缩减军队和官员俸禄,开源主要是将赋税重地设在南方,然后将食盐设为专卖,唐朝凭此获取了大量税收,缓解了财政危机。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得以存续的关键原因就在于财政支持得到保障。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