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成年后,诸葛亮为何迟迟不还政给刘禅呢?
一句“扶不起来的阿斗”使得的形象尽毁,事实上作为蜀汉,他不仅不是弱智,而且还很有头脑。而作为“”的蜀汉丞相,他是想发展壮大蜀汉政权的,却为什么迟迟不还政给大智若愚的刘禅呢?
当年,刘备托孤说得很清楚“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所以诸葛亮辅佐了刘禅,但毕竟是辅佐,不是自取,为什么不还政于君呢?裴松之注引《魏略》的解释是这样的“政由,祭则寡人。”就是所有的事情都请相父去做,寡人只做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了。
接着下面一句话是“亮以禅未闲于政,遂总内外。”这个“闲”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熟悉。就是诸葛亮也因为刘禅还熟悉行政事务,没有工作经验,没有治国经验,这才总揽全局。
实际上诸葛亮应该是三种考虑。第一,他是想恢复西汉初年的政治制度。西汉初年的政治制度是皇帝作为全国统一的象征,不处理日常的具体的政治和军事的事务;日常的政治的军事的事务由三公,就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合起来叫宰相,由他们来处理。
这个制度应该是中国帝国史上最好的制度。为什么是最好的制度?因为它是一个可以问责的制度。读诸葛亮的《出师表》里面他讲得也很清楚,请陛下授臣以什么什么之权,如果臣没有做好的话,请陛下问责于臣。
这是一种最好的制度,这个制度后来给破坏了。那么诸葛亮是一个有政治思想和政治理想的人,他是不是考虑到要恢复这样一个西汉初年建立的最好的制度呢?
第二考虑是任重道远,诸葛亮不敢放手。《出师表》里面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夫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就是诸葛亮接过了一个沉甸甸的担子,他的责任心是很重很重的,他深怕有差错,他不敢放手让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去做。
第三种考虑是当时 蜀国是内外交困,。从《出师表》里面读出来的话外之音,《出师表》一开始就说“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之秋也。”话说得非常地严重,危急存亡。通常的理解,都理解为外部的压力,北边有曹魏,;东边有孙吴,。
而蜀汉内部一批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已经先后去世了,人才也匮缺。所以诸葛亮感到很危急,这是通常的理解。其实这个时候的蜀汉政权,还有一个危急,这就是他们的内部矛盾。
蜀汉政权的问题就在于它内部矛盾一直得不到解决,也正是这个内部矛盾最终导致了蜀国的灭亡。所以诸葛亮接过了刘备交付的这个重担以后,除了要处理好他和后主刘禅的君臣关系以外,他还必须处理好蜀汉政权当中他的同僚们,那些来自不同的阵营、代表不同政治派别和集团利益的这些人之间的关系。
历史名人
- 董玥镖门与霍建华共患难 机智侠义获点赞
- 如何找到浪漫情侣头像 提升头像情感值的小妙招
- -生说怀男孩的特点,根据这些症状可以猜测孕妈
- 鸿星尔克是哪个国家的品牌(鸿星尔克爆火)
- 朴寒星:今年的目标是考取潜水资格证
- 深圳十大土豪楼盘排行榜:华侨城上榜,第4地理
- 唐晓天何穗结婚没 起底何穗唐晓天是什么关系
- 圣诞鸟整装怎么样 质量与服务用户评价如何
- 素颜霜是干嘛滴?素颜霜是干什么的,是化妆品
- 如何有效利用桌面日程安排软件提升生活效率
- 扫描电子显微镜原理
- 宋轶出席盛典领奖,获封年度风尚艺人称号
- 如何确保宴请礼仪得体,展现优雅风采
- 如何运用百度搜索预测足球赛事结果
- 胖子打破吉尼斯记录(最胖的10位胖子有多重?个
- 联想a770e(联想a570(联想A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