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镇国公和一等公哪个等级更高?
镇国公和一等公哪个等级更高?感兴趣的读者和奇闻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当年清朝入关后,在以往朝代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独具特色的自身爵位制度,分成宗室爵位、异姓功臣封爵与蒙古封爵,宗室爵位里有个镇国公,而异姓功臣封爵里有个一等公。
镇国公属于清朝的宗室爵位,通常都只授予爱新觉罗家的子孙,而一等公虽然品阶很高,属于最高等级的公爵,但毕竟都是主要授予外臣的爵位,地位上也就很明显了。
镇国公,最早出现在,北宋大观二年,册封自己的儿子祁王赵模为镇国公,成为历史上的第一位镇国公,不过那时候的镇国公,并非正式的封爵爵位,属于特例册封。
时代虽然也有镇国公,但依旧不属于正式爵位,那时的功臣封爵中的公爵,称作国公,而宗室封爵里只有镇国将军,直到清朝时期,镇国公成为了正式的封爵爵位。
清代的时候,镇国公正式称作“奉恩镇国公”,分成不入八分与入八分两种,入八分镇国公的地位紧随固山贝子,而不入八分镇国公,在入八分辅国公之下,在不入八分辅国公之上。
所谓的入八分与不入八分,是清代爵位的一个特色,简单来说,入不入八分,其实就是地位与俸禄多少上的区别,至于其他方面的话,并没有什么区别,这也是满洲留下的一个传统。
而清代的一等公,其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国公公爵,在公侯伯子男五等外臣封爵之中,公爵一向都属于最高等级的,清代的公爵,也分成三种,即一等、二等与三等公爵。
一等公爵位,属于超品,是异姓功臣封爵当中最高等级的,在清代除了那些地位极其显贵而且贡献巨大的外臣,还有就是皇后的娘家父兄,往往会受封为一等公的公爵位。
理清了这些,不难看出,清代的镇国公乃是宗室爵位,是以血缘作为纽带的,而一等公的公爵位属于外臣封爵,以功劳作为封爵标准,是用来笼络臣下的,尤其是汉臣。
相较于一等公爵,镇国公虽然在宗室爵位当中并不算特别显贵,只能算中等,但依旧是很尊贵的,无论是从当时的朝服规格,还是从俸禄待遇方面来看,都很明显。
按照清代的《清史稿》记载,镇国公能够佩戴的顶戴上有东珠五颗,加上红宝石,而一等公只能佩戴四颗东珠,不仅如此,一等公不能镶嵌镇国公使用的金龙装饰。
东珠在清代属于皇家贵重物品,是地位与身份的象征,况且在朝会的时候,镇国公是要站在一等公的前面的,毕竟亲疏有别,这在所有的朝代几乎都没有什么例外。
清朝的时候,受封一等公的著名外臣很多,像是、索尼、、、、傅恒、等等,而镇国公,若是直接册封,往往都是授予当朝的孙辈。
受封为公爵的大臣,几乎都是当时显赫无比甚至手握重权者,可他们再怎么贵重有功劳,也无法与皇帝的子孙相比,就二者的实际地位来说,一等公是比不上镇国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