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怎么死的?
怎么死的?最普遍的说法是鲁智深听到潮水声,又有几个僧人告诉他圆寂的意思,然后他就沐浴更衣,焚香打坐,圆寂而逝。
鲁智深之所以坐化,是他到人间的使命已经完成,最后修成正果,要不然叫他到哪里去安身立命呢?而这样的英雄,难道也让他和宋江、卢俊义他们一样不得善终吗?他的结局是大圆满的。事实真是这样吗,下面就来看看水浒中的鲁智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死又有什么疑问了?
花和尚鲁智深是家喻户晓的水浒名人,他慷慨仗义,古道热肠,弃前程而不顾义助金翠莲;他兄弟情深,义薄云天,舍性命而不要冒死救史进;他大智若愚,洞察世事,却富贵而不取立地成真佛。这样一位在《水浒传》中近乎完美的人物最终也以最为圆满的方式离开了纷绕的尘世,以一句“今日方知我是我”的大智慧偈语修成正果,终得圆满。然而抛开玄幻的色彩,在鲁智深近乎完美的谢幕之中,姚看江湖却发现了一些不寻常之处,写出来与诸君共研之,一起探求鲁智深的真正死因。
鲁智深,本名鲁达,绰号“花和尚”,法名智深,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经典人物形象之一。渭州(甘肃平凉)人,生活在北宋年间,原名鲁达,当过提辖,又称鲁提辖。身长八尺,长得面阔耳大、鼻直口方。为人慷慨大方,嫉恶如仇,豪爽直率,但粗中有细,与史进、、武松、杨志等交好。因见郑屠欺侮金翠莲父女,三拳打死了镇关西,出家当和尚,后与杨志、武松占领二龙山担任大头领。在梁山泊一百单八将中排第十三位,星号天孤星,梁山上司职步军总大将。鲁智深原名鲁达,出场时头裹芝麻罗万字顶头巾,脑后两个太原府纽丝金环,上穿一领鹦哥绿丝战袍,腰系一条文武双股鸦青绦,足穿一双鹰爪皮四缝干黄靴。
鲁智深在江湖上漂泊,后与杨家将之后“青面兽”杨志、林冲之徒“操刀鬼”曹正等一起智斗青州二龙山宝珠寺头领邓龙,就此在二龙山落草为寇。打虎英雄武松做了行者后,也来入伙。朝廷大将双鞭呼延灼的连环马阵为梁山的金枪手徐宁所破,兵败投奔青州知府慕容彦达,于是受命攻打鲁智深等人,于是有了二龙山、桃花山、白虎山三山聚义,宋江引梁山泊头领下山增援三山好汉,后一众人等同上梁山,鲁智深方与林冲重聚。梁山一百单八将聚齐后,排定座次,鲁智深为天孤星,位列十三,为步军头领之首。不久,宋江在满江红词中流露出希望朝廷招安之意,武松、李逵不快。鲁智深说:“只今满朝文武,俱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
鲁智深在随宋江受招安、征辽得胜后陪同宋江,重上,参礼智真长老。参拜了剃度他出家的智真长老后,长老道:“徒弟一去数年,杀人放火不易!”鲁智深临别时智真长老再赠四句偈言:“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后来,宋江奉圣命征讨田虎、王庆、三路起义军。鲁智深随梁山军队出战,其中,征田虎时,鲁智深曾生擒对方有神行等异能的将领神驹子马灵。大战乌龙岭。鲁智深追杀敌将夏侯成,却迷路入了深山;得一僧人指点,生擒方腊,立下大功。宋江大喜,劝智深还俗为官,封妻荫子,光宗耀祖,鲁智深表示已看破世事,不愿接受;宋江又劝他住持名山,鲁智深也拒绝了。在杭州六和寺出家。
且说鲁智深自与武松在寺中一处歇马听候,看见城外江山秀丽,景物非常,心中欢喜。是夜月白风清,水天共碧,二人正在僧房里,睡至半夜,忽听得江上潮声雷响。鲁智深是关西汉子,不曾省得浙江潮信,只道是战鼓响,贼人生发,跳将起来,摸了禅杖,大喝着,便抢出来。众僧吃了一惊,都来问道:“师父何为如此?赶出何处去?”鲁智深道:“洒家听得战鼓响,待要出去杀。”众僧都笑将起来道:“师父错听了!不是战鼓响,乃是信响。”鲁智深见说,吃了一惊,问道:“师父,怎地唤做潮信响?”寺内众僧,推开窗,指着那潮头,叫鲁智深看,说道:“这潮信日夜两番来,并不违时刻。今朝是八月十五日,合当三更子时潮来。因不失信,谓之潮信。”鲁智深看了,从此心中忽然大悟,拍掌笑道:“俺师父智真长老,曾嘱付与洒家四句偈言,道是‘逢夏而擒’,俺在万松林里杀,活捉了个夏侯成;‘遇腊而执’,俺生擒方腊;今日正应了‘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俺想既逢潮信,合当圆寂。众和尚,俺家问你,如何唤做圆寂?”寺内众僧答道:“你是出家人,还不省得佛门中圆寂便是死?”鲁智深笑道:“既然死乃唤做圆寂,洒家今已必当圆寂。烦与俺烧桶汤来,洒家沐浴。”寺内众僧,都只道他说耍,又见他这般性格,不敢不依他,只得唤道人烧汤来,与鲁智深洗浴。换了一身御赐的僧衣,便叫部下军校:“去报宋公明先锋哥哥,来看洒家。”又问寺内众僧处讨纸笔,写了一篇颂子,去法堂上捉把禅椅,当中坐了。焚起一炉好香,放了那张纸在禅床上,自叠起两只脚,左脚搭在右脚,天性腾空。比及宋公明见报,急引众头领来看时,鲁智深已自坐在禅椅上不动了。颂曰: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书中以神话的色彩为鲁智深之死镶上了一道靓丽的金边,但若回归到现实社会,鲁智深之死立刻便变得扑朔迷离,疑云重重。接下来我们便一起探究鲁智深可能的几种死因:
第一,死于突发疾病。
心梗、脑梗、脑出血都是高致命性突发疾病,而鲁智深身形偏胖,嗜酒如命,膳食单一,以肉为主,属于此类疾病的高危人群。事发前,鲁智深在睡梦中突然惊醒,提铲御敌,这种精神的一惊一乍和突然的剧烈运动,极易造成血斑的脱落堵塞,是诱发心梗、脑梗的重要原因。而折腾大半夜筋疲力尽后的高温洗浴,会造成身体水份的进一步流失,使血液粘稠度增加,也可加速心梗、脑梗的发生。因此,鲁智深死于突发心血管病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以当时情况来看,鲁智深是在思维清晰,状态良好的情况下,明确表达了当晚圆寂的意愿,并且写有作为遗言的偈语,这种有计划的圆寂和突发病症碰巧发生在一起的概率应该是非常小的,这就好比一个跳楼自杀的人,半空中又突然死于心脏病一样,这种概率是存在的,但微乎其微。而且还应该明确的是,鲁智深是在听得潮信之声,顿悟“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之意后,才临时做出圆寂决定的,而并非是感觉身体不适、命不至朝才做出此决定的。立地成佛乃是僧人的最高境界,鲁智深是绝对不会拿如此神圣的事情,做为掩盖病症的幌子,而且以鲁智深一贯的为人,也不会为此而说谎。所以,鲁智深死于突发疾病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
第二,死于他杀
他杀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明取,以鲁智深的身手,想要在不惊动旁人的情况,神不知鬼不觉地除掉鲁智深,恐怕《水浒传》中还没有人能够做到。剩下的就只是暗害了。杭州曾经是方腊苦心经营的重镇,此间方腊的残存势力盘根错节,大战之后一时还未能完全清除,他们当中很有可能便隐匿于六和寺中。而且从方腊十分宠幸的国师邓元觉是僧人来看,和尚在方腊国中的地位不低,忠心追随方腊的僧人应该不在少数。鲁智深作为生擒方腊之人,必然被方腊余党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杀之而后快,但碍于官兵的强势镇压和鲁智深高强的本领,一直不敢轻举妄动。当他们听得鲁智深圆寂之言时,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除掉鲁智深的良机,便趁势在鲁智深的茶酒,或者淋浴的汤水中暗渗毒药,不留痕迹地将鲁智深谋害于无形之中。鲁智深对于偈子中的圆寂之言是深信不疑的,他肯定会坚决执行,但他有可能坐到天明,然后拍着光头哈哈笑道:“直娘贼,原来是洒家错会了!”但若有人在此中暗作手脚,那么鲁智深之死便成了无头冤案。方腊残党利用鲁智深的圆寂之言趁机大作手脚是完全有可能的,而且以当时的尸检技术未必能检测出一些特殊的毒药,更何况当时人们正沉浸于对鲁智深坐化成佛的盲目崇拜之中,完全不会对任何可能的蛛丝马迹产生质疑。凶手利用鲁智深的圆寂之言,既能达到毒杀鲁智深的目的,又能使自己全身而退,可谓一举两得。
第三,死于自杀
花和尚鲁智深夜宿杭州六和寺,忽听得江上潮声雷响,误以为战鼓擂动,提铲便欲迎敌,被旁人拉住,方知此乃钱塘江潮信。闻得“潮信”二字,鲁智深猛然想师父智真长老临别时的四句偈子“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笃信师父之言、深受宗教化身成佛思想影响的鲁智深,竟然就此以为自己功成圆满之日已到,虔诚之致地坐化。当时众人只以为鲁智深是戏言,唯有鲁智深本人信誓旦旦,虔诚以对,表达了必死之决心。依姚看江湖大胆推测,鲁智深很有可能像武侠小说中描述的那样,采取自断经脉一类的方法或是服食某种药物自杀身亡,以身死来追求修行的圆满。这种舍却肉身追求成佛成神的至高境界,在许多宗教中都曾出现过,也被认为是功德圆满的象征。而且这种圆满是很讲究时机的,错过了某个机缘,很可能永远都无法遇到。深受此思维影响的鲁智深,因为前面的“逢夏而擒,遇腊而执”二言都被印证,对于接下来的“听潮而圆,见信而寂”自然会深信不疑。鲁智深是一个面上不守清规戒律之小节,心中却洞悉佛法精华之大智的僧侣,他对于自己视若神明的佛法召唤坚信不疑,必然会坚决执行。一个人为了他所笃信的信念,可以做出许多超出常人想象的事情,更何况这件事情在他看来是一件至高无上的喜事。姚看江湖一点都不怀疑鲁智深舍生取义、立地成佛的决绝,唯一不能确定的是鲁智深以何种方式结束了自己的性命。但不管怎么说,鲁智深为了自己的信仰而自杀成仁的可能性是确实存在的。更多精彩,请关注姚看江湖的天涯博客:姚看江湖。
综上所述,时值壮年的鲁智深死于正常死亡的可能性基本为零;死于突发疾病的可能性存在,但需要太多的巧合相配合,故概率极低;死于他人直接刺杀的可能性基本没有;死于他人暗算的可能性较大,应超过了60%;死于为追逐信仰的至高境界而实践“圆寂”偈子的可能性也比较大,如果再考虑到鲁智深主观意识中强烈的圆寂意愿,那么此种死因很有可能便是鲁智深的直接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