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美是怎么死的?中国清代三大冤死名人
上下五千年的,出过许多的文人墨客,英雄豪杰.他们其中一些人被人们所铭记歌颂,但有些人却被历史误解,蒙受冤屈.今天就跟着小编的脚步来了解下这清代蒙受了巨大冤屈的三大人物吧。
中国清代三大冤死名人:李鸿章
许多人都骂李鸿章是卖国贼,其实李鸿章的一生功过皆有,并且总的来说功大于过.确实李鸿章应该对甲午的失败负责,但是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胜负早已经不言而喻了.李鸿章是晚清最杰出的外交家,他的后半生致力于中国的外交事业,在当时的环境下他已经尽到了自己的全部努力.可惜生逢在大清国最黑暗动荡的年代,他的每一次出场无不是在国家存亡危急时刻.大清朝要他承担着最难堪但事情,因此后人对他咒骂.
中国清代三大冤死名人:帝
雍正帝,为巩固皇位,严厉打击朋党、政敌.对手足残酷,大兴文字狱,这些举止皆成为了后来人们贬低他的借口.可是回过头来看雍正的一生,加强皇权,整饬史治,锐意改革,发展农业等一系列改革措施都使国家迅速发展.
中国清代三大冤死名人:陈世美
陈世美,顺治八年进士,初任河北某地知府,后升为贵州分守思仁府兼石道按察使,兼布政使参政,为官时,同乡同学来投,谋官职.他多次接待,但多次拒绝对方,后来这名同乡同学心生报复,随即将社会上一些升官发财,忘恩负义,抛妻弃子的事情捏在一起,编成<秦香莲>这出戏,所以后来陈世美被后人误解.
以前小编在戏剧上看到的是陈世美是被包公铡死的。但是历史上的陈世美真正的死因可不是这样的哦,请看下文:
据《均州志·进士篇》和《湖北历史人物辞典》记载:陈世美又名陈年谷、熟美,均州(即湖北均县,现十堰丹江口市)人,出身于仕宦之家。清初游学,顺治八年(1651年)辛卯科进士。初任河北某地知县,后因康熙帝赏识,升为贵州省分守思仁府兼石道按察使,兼布政使参政。在贵州为官时,同乡同学来投,谋取官职,他多次接待,并劝以刻苦攻读以求仕进。后因来投奔者众多,陈世美难以应付,乃嘱咐管家一律谢绝。有两个家住均州城郊秦家坡的士子,昔日与陈世美一同进京赴考时,曾以钱物助陈,没想遭到了陈世美管家的回绝,顿生报复之念。遂将社会上一些升官发财、忘恩负义而抛弃妻儿之事,捏在一起,加在了陈世美的身上,编成戏曲《秦香莲》,在陕西、等地演出。
相传,清末时有剧团在均州演出此戏时,陈世美的第八代传人组织家族众人,砸了该剧团衣箱,并殴打演员,使演出被迫停止。据说,现在当地仍有“北门街不唱陈世美,秦家楼不唱秦香莲”的俗话。
传统戏中,包公经常被称为“包相爷”,其实从来都没有做过宰相。包拯是北宋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宋景佑四年(1037年),任天长(今安徽天长)知县,后调任端州(今广东肇庆)知州。回京任监察御史里行,又改监察御史。包拯曾七次上书弹奏江西转运使王逵,并严厉批评宋廷的任官制度,朝野为之震动。
嘉佑元年(1056年)十二月,朝廷任包拯权知府。他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把开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条,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和敬仰。宋嘉佑六年(1061年),他官至枢密副使,次年五月病逝,“京师吏民,莫不感伤”,叹息之声,大街小巷都可听得到。
很显然,包拯担任过的最高行政职务是枢密副使,也就是枢密院的副长官。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因此,虽然包拯没有担任过宰相职务,但其担任的枢密副使也可称为副宰相级别的官职,被后人称为“包相爷”也不算太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