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发现明朝锦衣卫指挥佥事徐叙之墓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山头,名字叫南大山。不过,它和南大没关系,而是隶属于南京林业大学。前天晚上,施工队在南大山施工时,挖掘机碰到了一块硬硬的石板,这一碰,碰出一座明朝的双室墓。昨天一大早,南京市博物馆的考古专家赶到现场,对这个古墓进行考古发掘。墓前,已经清理出了一副墓志的志盖,上面用篆体字刻着:南京锦衣卫指挥佥事徐君叙妻恭人周氏之墓。
【现场】
挖掘机挖到古墓了
考古工地在南林大林地的一片小山头,周围已经围挡,并拉起了黄色的警戒线。自从发现这座明代锦衣卫头头和他夫人的合葬墓,南林大就派人24小时监护现场了。
由于宿舍不够用,南林大打算在这里盖博士后的公寓。工地的负责人回忆说,当时一辆挖掘机在这里工作,突然,挖掘机司机喊:“好硬,挖到什么了。”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块石碑,不过那个石碑的左上角已经被挖掘机“咬破”了。石碑上的字提醒现场工作人员,他们的脚下有一个古墓。
很快,工人们又发现了青色大方砖。他们连忙将这一情况通知了校方以及公安部门,随即,又转到了文物部门。“大概是昨晚6点多,线索转到我们这里。今天一大早,我们就来了。果然是一座古墓,明代的。”现场的考古人员说。
墓顶布满石块阵
由于才开始清理,古墓的墓道还没有找到。不过,在现场可以看到很多大石块。这些石块都比较规整,但都不是很厚。它们铺在墓顶,有的已经折断。这些石板是用来防止盗墓的,想让盗墓贼打退堂鼓。
但它们显然没有起到防盗的作用。“这个古墓应该被盗过。”现场的考古人员介绍,虽然暂时没有发现盗洞,但可以断定,这个明朝“特务头子”的古墓肯定被盗扰过。为何?专家说,石盖板都断了,几乎都是齐腰断的,颇为蹊跷。
“你们看,古墓的石板是松散的,有的还错位了,甚至少了一块。”专家说,这都是古墓曾经遭遇盗扰的证据。
志盖透露墓主身份
在现场,考古人员们用铁锹锹着古墓周边的泥土。虽然才开始,但墓主的身份已经有些眉目。
由于还没清理出完整的古墓,只能看到墓顶的一角,看起来是一左一右连体的古墓。专家说,这是个双室墓,应该是夫妻合葬。
被挖掘机“咬”破的墓志就铺在墓顶,上面黄泥遮盖着;而志盖则被搁置在一旁。“墓志一般是上下两块石板,用铁箍子箍紧。上面的叫盖,下面是志。它们相当于现代人的身份证,甚至比身份证更为详实,介绍一个人的一辈子。”而在另外一侧,还有一副墓志,不过,这副墓志大部分都还埋在泥土中。
记者细细研读了志盖上的字,篆体字刻着:南京锦衣卫指挥佥事徐君叙妻恭人周氏之墓。这说明,左边的古墓里躺着的是一位贵夫人,而她的夫君、南京锦衣卫指挥佥事徐叙则躺在右边的古墓中。
【揭秘】
墓主家世不简单
明史专家马渭源说,能进入锦衣卫的都不是普通人,他们或者是皇帝的亲信、铁杆哥们,或者是皇帝的直系亲属。而锦衣卫指挥佥事在明代可不是一般的小官,他直接听命于皇帝,是皇帝的“眼睛”和“耳朵”,而这墓主还是锦衣卫卫所的“头儿”,相当于卫所的二三把手。
锦衣卫的“卫”是明代的一种军队编制体系,下辖约5600人,相当于现在的一个旅。“卫的一把手叫做‘指挥使’,佥事相当于二把手或者三把手,相当于现在的副旅长,也是一种高级职务。”而“恭人”,据史料记载,在明清两代,四品官员的妻子称为“恭人”。由此可见,这座古墓的男主人徐叙是锦衣卫的四品高官,而周氏则是高官太太。
细细看墓志,虽然有点模糊,但依稀可以看出,周氏的家世不凡。她的父亲是太子太保,是东宫中人,太子身边的人物。
这位官太死于脾病
另外,墓志的落款上有徐霖、周皋、南徐李鳞等字样,其中,徐霖是明朝很有名的戏曲作家。由于徐霖的生活年代是1462年~1538年,由此,可以推算出墓主的大概年限,应该是距今460多年。
虽然还没打开古墓,但墓志已经几乎交代了墓主的死因。
墓志一般是先介绍墓主的家世背景,而后是介绍一生成就,歌功颂德一番。不过,这座古墓的墓志开头就有“脾病”等字样。通读下来可知,周氏曾经深受脾病煎熬,疼痛了几天几夜,最终,被这种脾病折磨至死。
专家观点
墓主可能是徐达后裔
“南京林业大学里面发现明朝高官墓并不稀奇”,专家说,早些年,南林大就出土过一些古墓。
这次发现明朝高官古墓的地方在板仓一带,紧靠紫金山,和紫金山呈拱卫之势。在板仓,徐达、李文忠、徐显家族墓地都林立其间,尤其是徐达家族。徐达本人是明朝第一开国猛将,朱元璋对他青睐有加。在板仓,徐达的第三个儿子徐膺绪的夫妻合葬墓,于1982年被清理。而且徐达另外一个后人徐墓也被考古发掘过。
这个工地很靠近徐达家族墓,专家认为,此墓主可能是徐达后人。
在很多明宫戏中都有锦衣卫。那锦衣卫到底是什么?明史专家马渭源说,朱元璋为了强化自身统治和维护极度的自尊,无限猜忌的他建立了特务机构锦衣卫的前身“拱卫司”,主要侦查臣僚的私下言行和刺探对皇(王)权潜在的任何危险。洪武十五年正式挂牌成立锦衣卫,直接归属于皇帝朱元璋掌控。
明朝初年,锦衣卫只有上千人,但后来越来越恶性发展,到了嘉靖年间,锦衣卫已经发展到几万人。后来,嘉靖皇帝不得不革除了一半以上的锦衣卫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