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山青铜时代遗址惊现完整巨型石斧
考古工作人员手握刚刚挖出的石斧。
10月23日,位于甘井子区革镇堡街道棋盘村东面的大王山青铜时代遗址抢救性考古发掘正式开始挖掘,转眼20天已经过去,发掘工作有哪些进展?入冬后,考古工作人员的状况怎么样?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昨天再次走进了发掘现场。
记者看到,发掘现场,上山的小路已经被平整出来,防止山石滑落的围栏已经圈了起来。穿着厚厚工作服的考古工作人员正蹲在布完的探方中,一边用小铲子和钢挠子轻轻地揭着地表,一边仔细地寻找着遗存。“目前已经布了30余个探方,已经发掘出陶片、石斧、石刀、骨簪子等。”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工作人员樊圣英告诉记者,随着深冬的到来,土层会变硬,现场风寒越来越大,发掘工作会受影响的,所以大家一直在抢时间。
正说话间,记者左上方的T115探方传出一声惊喜的喊声,只见工作人员从土里拿出了一枚巨大的石斧,器形完整,前端锋口磨得很均匀,目测长度能有20厘米,前期出土的石斧跟它一比,身量只有它的一半。围拢上来的考古工作人员说,像这么大的石斧非常罕见,他们都是头一次见到。
“考古应该是运用获得的各类考古资料复原古代人类生活方式,解释古代人类文化的发展与过程,所以说考古不是‘挖宝’,但考古处处是宝。”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第二研究室主任、本次考古队队长白宝玉指着半山坡上一处已经用苫布罩起来的探方解释说,这里是一处房址性遗址,在下一步的发掘中他们会将出土用粗细筛子各筛一遍,然后用浮选法将出土的动物的骨骸碎片、炭化植物遗存分离出来。
在现场的地表上,记者发现了一枚石刀。樊圣英示范给记者看古人如何使用石刀收获种植物:用绳子从石刀上钻出来的两个小洞眼间穿过,将石刀绑在中指上将种植物茎秆割断。也就是说,当时的大王山上的先民很有可能过着采集和种植的生活。从大王山山顶上远眺,可以看见不远处的大嘴子遗址。大嘴子的先民种的是水稻,聚落在大王山上先民又种的是什么?发掘现场还出土过不少鹿骨,说明当时的大连气候温和,大王山上树林茂密。可是,当大嘴子先民在平地上生活得十分兴旺时,为什么大王山先民却选择了住在高高的山上?
也许谜底就埋藏在大王山青铜时代遗址那些不起眼的“宝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