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蛙人:潜水22米像进地狱
考古所第三研究室副主任冯雷与队员正在进行考古作业
近期,一支国家级专业考古队伍将到丹东,调查甲午海战期间沉没的战舰遗址,其中包括致远舰。水下的调查如何进行?沉寂百年的文物又如何重见天日?日前,记者采访到辽宁水下考古者,为您解开这些疑问。
潜水到达22米就像进入地狱
由于水下考古资质证书考核严苛,加上该工作的危险性,全国现具有水下考古资质证书的只有80来人,目前还在从事该工作的只有50余人。
目前辽宁具备水下考古资质证书只有3人,其中一人已不再从事水下考古。剩下的两人是38岁的冯雷和31岁肖新琦。两人都是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水下考古工作人员。
肖新琦从事水下考古已有3年,他说自己还是新人,“水下考古更多的是经验的积累。”
一名水下考古人员,不仅要拥有世界潜水联合会国际潜水员CMAS三星证书,能在30米以内的水深工作,还要具备一定的考古知识。
肖新琦在培训期间最初是在7米深的游泳池中训练。第一次真正下水测试是在宁波海域。
他说,当下潜到18米,完全变成了黑夜,别说伸手不见五指,就是拿着强光手电对着自己的手表照,都看不见。
当下潜到22米时,除了身边紧紧拽住的同组队员外,周围任何人都看不见,一点光都没有了。“又冷又黑,感觉就像到了地狱。”当摸到海底的绳子时,他心里才感到安全。
背负20多公斤一次下水只20分钟
有着10年水下考古经历的冯雷说,水下考古是一项集体工作,单个人是永远也无法胜任的。按照规定是两人一组,如果与队友失去联系一分钟,必须浮上来。
考古人员的装备一般是潜水衣,厚度在3至7毫米,分薄厚款。因为水下环境复杂,潜水衣可以帮助考古人员抵挡住珊瑚石的划伤等。水下的工作艰辛程度远远超过陆地发掘。由于巨大的浮力,考古队员必须腰系4至5块总重达4到5公斤的压铅,背负重达15公斤的气瓶才能沉下海底。为保持身体平衡,队员们必须双膝跪地支撑身体,互相配合完成各项工作。
,还有潜水刀、强光手电等。水下动作必须轻缓,动作幅度稍大,会让海底沙子影响视线。“人在陆地上每分钟呼吸20升的空气,而在水里就达到了60升。如果潜下20多米深的水域,一个气瓶,也只能维持半小时。 ”冯雷说,一项水下作业,要求考古人员在20分钟内上来。“当气瓶显示红线时,也就剩下50帕的气压,仅够几分钟,非常危险了。”
文章推荐:大嗓门 人体悬浮 八国联军 玛雅考古重大新发现
历史名人
- 董玥镖门与霍建华共患难 机智侠义获点赞
- 如何找到浪漫情侣头像 提升头像情感值的小妙招
- -生说怀男孩的特点,根据这些症状可以猜测孕妈
- 鸿星尔克是哪个国家的品牌(鸿星尔克爆火)
- 朴寒星:今年的目标是考取潜水资格证
- 深圳十大土豪楼盘排行榜:华侨城上榜,第4地理
- 唐晓天何穗结婚没 起底何穗唐晓天是什么关系
- 圣诞鸟整装怎么样 质量与服务用户评价如何
- 素颜霜是干嘛滴?素颜霜是干什么的,是化妆品
- 如何有效利用桌面日程安排软件提升生活效率
- 扫描电子显微镜原理
- 宋轶出席盛典领奖,获封年度风尚艺人称号
- 如何确保宴请礼仪得体,展现优雅风采
- 如何运用百度搜索预测足球赛事结果
- 胖子打破吉尼斯记录(最胖的10位胖子有多重?个
- 联想a770e(联想a570(联想A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