吓坏了大清朝廷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中国民间特别是新疆地区,至今仍广泛流传着乾隆宠妃香娘娘的动人故事。但由于历史记载不详,又缺乏直接的史料佐证,香妃的身世和经历却鲜为人知,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相传,香妃是出生在新疆喀什噶尔的一个维吾尔族人家的姑娘,名叫买木热·爱孜木。其家族由于在协助清政府军队平息地方叛乱中建树功勋,后来她随叔父和堂兄进京入宫,成为乾隆帝的宠妃。读中国古代历史,了解更多历史真相——
据说香妃身上散发出一股清新的沙枣花香味,故“香妃”美名由此而得。据传,后来香妃和堂兄病故,乾隆帝下令将香妃运回新疆喀什安葬。一百多人组成的抬棺队伍长途跋涉三年半,才将其遗体运回喀什,并修建了富丽堂皇的“香妃墓”,将香妃厚葬于此。
以上传说可靠程度如何,香妃是否确有其人,几百年来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历史之谜。近年来,随着史学工作者和考古工作考者对此进行大量的考证,现已基本解开了这个历史之谜,确认传说中的香妃即是有据可查的容妃。
据《清史稿·后妃传》记载:“容妃,和卓氏,回部台吉和扎赍女。初入宫,号贵人。累进为妃。”从这段史料记载中不难看出,在乾隆年间清廷中惟一来自“回部”和卓家族的容妃,完全与传说中的香妃籍贯和族属相同,香妃就是容妃无疑。经考古工作考证,容妃死后并没有运回新疆喀什故乡安葬,而是葬在河北马兰峪清东陵的裕妃园寝内。在地宫中,人们除发现香妃的棺木与棺木上手书的阿拉伯金文“以真主的名义……”此外,还发现了香妃的头骨和其他骨骸、牙齿、指甲、发辫和衣物残片等实物,为考证香妃确有其人提供了确凿的证据。
无独有偶。从事清宫医案研究的专家们,也在整理医案资料中发现了有关容妃医病的记载,这就进一步证实了清代乾隆年间确有容妃其人。几条容妃的医案载道:
“容娘娘合生肌珠子散,用珠子三钱。”
“二十四日花映墀等请得,容妃娘娘合生肌珠子散,用珠子一钱五分。”
“乾隆五十三年三月十五日,容妃合人参珠子散一料,用过五等人参一钱。”
从以上三条医案分析,容妃治病用药全属生肌敛疮、去腐生新之品,可能患有痈疽疮疡,破溃后久不收口生肌,或因久病卧床致生褥疮溃败之症,但有待进一步证实。自古以来,我国许多朝代的帝王都奉行“和亲”的政策,竭力加强同边疆少数民族的友好交往,以维护中央王朝的统治和国家的统一。昭君出塞,铺平了汉蒙两个民族长期和睦的道路;文成公主进藏,在唐朝与土蕃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香妃东来,缩短了清王朝与新疆的距离。这三位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的杰出女性,都值得各民族敬佩和讴歌。
香妃墓在当地被称为阿帕克霍加马扎,其实是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阿帕克霍加及其家族的墓地,占地面积30亩,始建于公元1640年前后,是典型的伊斯兰式古陵墓建筑。
从外观来看,香妃墓就像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高40米,由门楼、小礼拜寺、大礼拜寺、教经堂和主墓室5部分组成。穹隆形的圆顶上,有一座玲珑剔透的塔楼。
塔楼之巅,又有一镀金新月,金光闪闪,庄严肃穆。陵墓高大宽敞的厅堂里,筑有半人高的平台,依次是香妃家族五代72人大小58座坟丘。
香妃的坟丘设在平台的东北角,坟丘前用维文、汉文写着她的名字。墓丘都用蓝色玻璃砖包砌,上面再覆盖各种图案的花布,既表示对死者的尊敬,又有保护墓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