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门派分类:天师道、全真道正一道、灵宝道和
有读者私信我说,想了解下道教的门派知识,安排!阁主从这期开始写道教门派系列文章,为大家详细介绍。(干货,记得三连哦)
道教门派总观道教严格意义上说,在先秦时期就有了雏形,天师张道陵是让这个雏形得以完善和成大变成了有体系的教派。道教内部门派非常多,根据道教门派记录的书籍《诸真宗派总簿》记录在册的道教门派共有86个门派。
这86个门派根据五种不同划分标准又进行了细分。比如
按年代划分的先秦门派、魏晋至隋唐门派、宋元门派、明清门派,每个时期都有对应道教门派;
按区域位置划分的龙门、崂山、随山、华山、鹤山、武当等等;
按修行法门划分的丹鼎派、符箓派、积善派、经典派、剑仙派等
按创始人划分的纯阳派、三丰派、萨祖派、正阳派、海蟾派等,非常多。
就不一一列举了,不过道教的四大派一定要知道,它们是天师道、全真道、灵宝道和清微道。
就目前而言,华夏大地上道教式微,很多门派也消失了,幸存中比较有名的也就是北方的全真道,南方的正一道了。
了解总观之后,接下来给大家每期介绍2-3个主要教派。
太清玄元,济世救人的正一道
为什么第一个介绍正一道呢?因为正一道就是天师道,也就是第一任天师张道陵所创立的。(小知识天师和衍圣公,一个是道教天师接班人,一个是圣人孔子后人,都是世袭。)说正一道或道教肯定少不了要说下张道陵天师。
张道陵,本名张陵,是西汉开国功臣谋圣张良的第八世孙。可能是家族基因关系,他自小就喜欢演习天文地理、河洛图纬这类的书。他为什么改名字呢?这个阁主曾去四川的青城山采风,就读了青城山上关于张天师改名字的故事。说是张陵长大后学儒学当过一段时间的地方官,当时人很愚昧,又逢战乱人们信奉的都是乱七八糟的各种巫教。他就下决心改变这个现状,就弃官学道,为了诚心和决心,在名字里就加了一个道字。
他如何创教的呢?有个传说,东汉顺帝时期,,张道陵在巴蜀的鹤鸣山修道,有天呢太上老君降世来到张道陵身边,亲授《正一经》等道经符书24篇,以及印、剑。天将降大任于张道陵,他遂自号太清玄元,创立正一盟威之道。然后就找那些鬼教、巫教干架,因受到天道加持,一下子就收服了十二鬼王,然后签订契约,划分界限与阴阳。之后,在巴蜀地区收徒,治病救人。因为他的功德,所以大家尊其为天师,所以正一道又叫天师道,后来徒弟交学费都给五斗米,又故称五斗米道。
供奉教祖老子(青城山最高峰上就是老君阁,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主经《道德经》
宗旨济世救人、长生成仙、奉道守节、诚信为善
法门引导、行气、炼丹、符咒等
自由度可娶妻生子、可在家办公(修行)、可不必戒荤腥(人性化啊,充分考虑到营养均衡和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
传嗣法器阳平治都功印、三五斩邪雌雄剑
我们第一任天师张道陵仙逝之后,不久就黄巾起义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了。他的孙子张鲁,承袭了五斗米道,又发展了一下。张鲁名义是第三代天师,但世人叫他系师。因为战乱,各地军阀都抢地盘,张鲁就改了教义,在巴蜀建立了一个政教合一的临时政权,汉中、巴郡等地在张鲁的治理下,老百姓过的都算安稳,并不是像三国电视剧中演的那样,张鲁是个贪财的人。张鲁不设官,设立大祭酒,层层管理。张鲁治汉中,长达三十年之久,收留难民,建立义舍。北方、中原地带打得如胶似漆的时候,他治理的地方还是蛮太平的,史书中记为民夷安乐。
后来,曹操势力越来越大,张鲁也不想打仗,打仗会死很多人,而他的爷爷张道陵一生都在救人,他想想就投降曹操了。于是他治理的地方就归顺了曹魏,这天师道自然也就传入北方。再之后,司马家族统一了全国建立晋朝,也没动天师道。天师道开始遍及全国,就连当时大书法家王羲之都加入了天师道,成为一名道教徒。
天师道里面其实有很多故事,篇幅有限就不一一说了,有时间单独开篇。
固精炼炁,胎息符箓的上清派自天道教创立之后不断发展,在东晋的时候,天师道里有一个道士叫杨羲。这个人有一个技能,就是扶乩。扶乩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占卜的一种方式。他受到坤道之首的南岳夫人魏华存入梦亲授《上清真经》31卷,他就以此自立门户,以南岳夫人魏华存为开派祖师,创立了上清派。不过,在他手里,上清派就是个小门派。
直到他传位给了许逊,也就是后来的四大天师之一许天师。(三位是张道陵、葛玄、萨守坚,四大天师我以往的文章中有详细介绍,感兴趣的可以阅读往期作品)这许逊真乃是修行天赋极高,才绝惊艳之人,他本来也是当地方县令的,可他淡泊名利,于是弃官归隐,成了杨羲的接班人。他写了《上清经》,将上清一派发扬光大。修道炼丹于西山,创立太上灵宝净明法,传说于东晋宁康二年,白日飞升。
供奉教祖元始天尊、太上老君
主经《上清大洞经》、《黄庭经》
宗旨养生、长生(目的直接实用)
法门胎息、存思、服气、咽津、符箓、固精炼炁
自由度跟天师道差不多(毕竟从天师道衍生出来的)
上清派虽然出了一个许天师,但后面基本不温不火,直到传到第九代宗师陶弘景的时候,又发生了变化,陶弘景创立了后世响当当的门派茅山宗。
仙道贵生,无量度人的灵宝派
灵宝派是四大天师之一的葛玄葛天师所开创的。葛玄,三国时期的修道者,师从左慈道人。前期主修道术和炼丹,研习《九鼎丹经》等经书。时至东晋末年,于天台山修行,感通太上老君,老君命真人下凡,传授葛玄《灵宝经》33卷。遂葛玄开宗立派,创立灵宝派。葛玄后在江西阁皂山潜心修道炼丹,治病救人。终于丹成,白日飞升成仙。因为他修道成仙之地在阁皂山,所以灵宝派又称阁皂宗。后世道教尊称葛玄为葛仙公,又称太极左仙公,北宋徽宗时封为冲应真人。
灵宝派源头也是天师道,为东晋晚期的形成的新道派,与上清派形成的时间大致相同。
供奉元始天尊
主经《灵宝度人经》、《灵宝五符经》
宗旨仙道贵生,劝善度人
法门炼丹、符箓
自由度与天师道无差
代表人物葛玄、郑隐、葛洪
灵宝派可以说一门葛家独大,开派祖师葛玄,传郑隐和兄弟葛孝爱,葛孝爱传儿子葛悌,葛悌传葛洪,葛洪再传从孙葛巢甫,之后便不再传葛家人,到南朝刘宋时传陆修静。而葛洪是葛玄侄孙。葛洪和陆修静让灵宝派大行于世。
这里简单介绍下葛洪,葛洪精通炼丹、遁甲、六壬、三元、太一之法。继承被发展了左慈、葛玄和师傅郑隐的炼丹之道。撰写了著名的典籍《抱朴子》,对后世炼丹和古化学史有重大影响。
灵宝派,主张劝世人行善积德,人行善,将得福报;人行恶,将得惩罚。这一主张对当时社会和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御剑飞行,踪迹不定的剑仙门
剑仙门,在道教典籍中记载没有那么系统,这一门派自古以来就存在,属于地仙门派旁支,没有山门,没有道观。传说,纯阳祖师吕洞宾就与剑仙门有关系,火龙道人人亲授天遁剑法,斩断贪嗔、爱欲、烦恼,后自我顿悟练成纯阳剑法。所以,吕洞宾被后人称为剑仙。
剑仙门没有宗派有别,只要修行都可以,修炼者回到悬崖绝壁,采取灵药,服食辟谷,吐纳呼吸,翕受日精月华。若修炼有成待到二三百年后,便通过尸解成仙。
修剑仙门的人都自称剑仙,修炼人体肺金之气,内丹外用,施展剑术或剑阵御敌。而且道经中记载,剑仙门传法,只许师傅寻弟子,不许拜师收徒。所以,才会有火龙道人找吕洞宾,说与他有缘传授剑法。
不过,相传尸解成仙的剑仙可御剑飞行,踪迹不定,限于单传寻弟子,让这个门派既神秘又凋零。
太极剖判,至理纯一的太一教
太一教,又称太乙道,是金朝初期北方兴起的新道派。门派名字源自于该派对东皇太一神的崇拜,跟宋代的神霄派很像,也是因为崇拜九重天第九重神霄而取名。(后续文章会介绍到)
太一教的创始人是金朝道士萧抱珍,得到了秘箓《太一三元法箓》,而创立太一教。
从渊源上来说,太一教也属天师道系统。太一教擅长治病祛邪,也修炼内心,以心灵湛寂、冲虚玄静的内修功夫为本,以符箓为辅。
供奉东皇太一
主经《太一三元法箓》
宗旨内修己身、忠信孝慈
法门符法、内炼
自由度与天师道相似
太一教顺应时代变化,以《道德经》处世,又吸收儒家思想,力行忠、信、孝、慈,对社会的稳定有着很大作用,从金至元,大行其道一共持续了两百多年,直至明初才开始衰微。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重玄派
在道教门派里有一种门派,虽说是宗教,却更像是一个哲学门派,它就重玄派。
重,即为重复之义。门派取自老子《道德经》中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重玄派对哲学颇为研究,重在本体论、认识论、辩证思维与修行上融会贯通,成为内丹学的支柱理论。
重玄派起源魏晋,以东晋道士孙登以重玄为宗解释《道德经》而奠定宗门。之后又吸收了佛教的双遣法,融入庄子的忘心,将道教哲学深化为一种重玄哲学,即为既遣有、无,又遣非有非无;有无双遣,本迹俱忘,遣之又遣,忘而再忘,放入重玄之境。
这个门派最大的特点就是采取了佛教的天台宗的思想来阐述老子的玄理,发展了道教的教理,变得更具思辨性。这个门派跟其他道教门派不同,该门派业务上很少驱邪除魔,而是从人的思想上去启发一个人,传扬的是哲学知识和思辨能力。
不要小看这样的门派,重玄派在唐代可是道教门派中最有影响力的,佛教中人几乎无人能与他们进行论道思辨。该门派出现了很多历史著名的高人道士,比如道法了得的叶法善天师、西华法师成玄英、唐初高道李荣。
重玄派对道教的影响力就连当时的皇帝李隆基注释《老子》也采用重玄派的学说。
与正一道南北并列的全真教
说起全真教,大家自然再熟悉不过了,全真教是金庸先生笔下一个重要的武林门派,不过作为道教门派,它的影响力远远超过小说里的。
全真教是金朝时候兴起于北方的新教派,但影响力迅速扩大,元朝以后与南方的正一道形成,北全真,南正一的格局,延续至今。
全真教,创教之人就是王喆,因号重阳子,世人称之重阳真人,亦或王重阳。王重阳出身就是富二代,还想当官。在官道上一直不顺利。像极全真三祖吕洞宾当年考科举不顺的样子。又时逢乱世,金人大举南下,遂弃官归隐。于终南山下甘河镇遇正阳祖师钟离权、纯阳祖师吕洞宾,二祖觉得王重阳颇有仙道,便授其一些仙道口诀,即毕遁去。
次年,王重阳于醴泉县再遇刘海蟾祖师,刘海蟾祖师得知王重阳曾受师傅吕洞宾所点化,将其收做徒弟,并授道全真教义,金丹秘录,剑法。并写下五篇秘文,告诫王重阳看完即刻焚烧。王重阳看完大彻大悟,回家散尽家财,远嫁女儿。于终南山凿了一个洞穴,题字为活死人墓,进入洞中闭关,七年不出。出关之后,于终南山开宗立派,并向东传道,沿途收了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七人为弟子,即为全真七子。
这里为什么写王重阳创教的传说,因为全真教的教祖并不是王重阳,而是太上老君授意东华帝君转世演化全真道的王玄甫,王玄甫为全真教祖。王玄甫之后授道钟离权,钟离权又在老君的旨意下集齐八仙,寻找到了吕洞宾,并且点化和授道吕洞宾。吕祖得道后游历人间,于五代时期,收刘海蟾为徒,授其道法。刘海蟾故辞官,修道终南山,号正阳子,后于终南山得道飞升。宋末年间,王重阳入仕不爽,在甘河镇遇仙,为汉钟离和吕洞宾,得授金丹口诀。后于终南山奇遇刘海蟾,受其点化,刘海蟾并授道王重阳、张紫阳,王重阳于终南山凿活死人墓闭关,七年出关,于终南山创立全真教。所以王玄甫(全真始祖)、钟离权(全真二祖)、吕洞宾(全真三祖)、刘海蟾(全真四祖)、王重阳(全真教祖),后人称之全真五祖。
王重阳吸收了儒教、佛教二家的思想,主张三教合流,以三教圆融、识心见性、独全其真为宗旨,故门派为全真教。
供奉太上老君、全真五祖
宗旨三教圆融、识心见性、独全其真
主经《道德经》、《全真立教十五论》、《清静经》、《孝经》等
自由度住观修行,严守戒律,不得吃荤腥、不可娶妻生子(与正一道相反)
代表人物王重阳、全真七子(尤其是丘处机,关于他的故事文章后面有推荐文章哦)
全真教的创立让道教又进入一个兴盛时期,嗣老君遗教、秉东华演教、承钟吕传教,成为道教主流,影响深远。
在道教门派系列文章中,阁主为大家总体介绍和选择了几个重要的主要门派进行介绍。其实,在道教门派的发展中,还有很多从主要门派中衍生出来的一些分支教派,这些分支教派不论你在历史上还是现在都有着极大的影响,比如这期番外篇要介绍的两个分支道派!
天下道学所宗,鼎盛百年的茅山宗
说起茅山宗,很多人是既熟悉又不那么了解。熟悉是因为茅山宗在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不熟悉是因为可能不是那么清楚地了解它的发展。
,纠正一些朋友常识性错误,茅山宗不是三茅真君所创!创教的是上清派第九代宗师陶弘景。
茅山一开始并叫茅山,而是叫句曲山。句曲山在今江苏省境内,古时有三兄弟分别叫茅盈、茅固、茅升,此三兄弟在句曲山修道,最终三人皆飞升成仙,故世人尊其三者为三茅真君,而句曲山从此改名茅山。
上清派传至南梁时,第九代上清派宗师陶弘景就在茅山修行,世人称之为山中宰相,(为什么叫他山中宰相,我会单独开坑介绍)他以茅山为祖庭传道,创立茅山宗。茅山宗宗承上清派,所以是上清派的主要支派。
茅山宗的特点有三其一,只重出家清修,其弟子皆称为上清弟子或三洞弟子;其二,吸收儒家与佛教精华,主张儒释道三教合流;其三,重视信物传承,将九老仙都君玉印、玉圭、哈砚、玉符作为茅山宗的镇山四宝代代传承。
自陶弘景后,茅山宗发展迅速,人才辈出。在唐宋时期走向兴盛,唐代很多著名的道士都出自茅山宗,比如第十一代茅山宗师潘师正、第十二代茅山宗师司马承祯、第十三代茅山宗师李含光等高道。历代宗师多得皇家赐先生称号,到宋微宗时期,茅山宗达到鼎盛时期。茅山宗从南梁至北宋,鼎盛百年,地位显赫,是道教主流。
茅山宗修行特长是炼丹、符箓,尤其以符箓闻名于世,与龙虎山、阁皂山并称为三山符箓。也注重养生,包括导引、服食、药饵、外丹和气功等养生秘术。
供奉元始天尊(奉元始天尊为最高神)
主经《度人经》、《清静经》、《上清经》、《六甲神符》
信物九老仙都君玉印、玉圭、哈砚、玉符
法门炼丹、符箓为主
自由度出家清修,但可以娶妻生子
代表人物陶弘景、司马承祯
茅山宗不仅有着系统的道教理论和组织制度,对修炼方术和斋醮仪规也有完整的体系。虽与龙虎山、阁皂山并入正一道后,却以小宗单独传承,直至现在。
龙门半天下的龙门派
说龙门派,有些朋友可能有点陌生,但说全真教肯定知道。而龙门派就是全真教的一个最有影响力的分支。全真教王重阳收了七个徒弟,称全真七子,这七个人都开宗立派创立了分支,其中以丘处机创立的龙门派发展最快,影响最大。丘处机,曾在龙门山修道,开宗立派后故称龙门派,成为龙门派的开派祖师。
简单介绍下丘处机吧,他在历史和道史上都有着不小的影响。丘处机,道号长春子,山东人。19岁弃学入道,隐居昆仑山。公元1168年,拜王重阳为师入全真教,直到王重阳仙逝,丘处机为其守墓三年,之后独自一人来到陕西蟠溪苦修六年,后又到龙门山修道七年。
到了1214年,丘处机在金、宋、蒙古三方势力下,成功招安了山东起义军,名声大振。三方势力竞相邀请丘处机,欲招揽麾下。但丘处机不为所动,一边修道一边传道。公元1219年,蒙古势力最大,成吉思汗西征,每征服一座城便屠城,但成吉思汗渴望长生之道,极力邀请丘处机相见问道。丘处机此时已是古稀之年,但为了众生要说服成吉思汗放下杀戮,于公元1220年带着尹志平等18个弟子,从山东蓬莱出发,不远万里西行,到达阿姆河(今天土库曼斯坦等中亚地区)面见了成吉思汗,历时两年多。
成吉思汗向丘处机问以治国之方和长生久视之道,丘处机回以治国要以敬天爱民为本,修身要以清心寡欲为要等妙言让成吉思汗减少杀戮,顺应天道,让他深受启发,尊他为仙人,并为丘处机修建了长春宫,命他掌管天下道教。而丘处机这一行为,历史上称为西行止杀。
后丘处机定居燕京长春宫,称为北方道教的中心,学徒云集,让龙门派称为当时最显赫的道派,也因为长春真人的努力,拯救了很多中原汉人免遭屠戮。
供奉太上老君、长春丘祖
宗旨苦己利人,三教平等
教义皈依三宝、舍绝爱源、了悟生死、功德圆满
法门性命双修,内丹符箓
自由度出家住观修行,不得娶妻生子,禁吃荤腥
龙门派虽然继承全真教的很多东西,又吸收了其他宗教的教义,它开启了新的传戒形式,改变了几千年来秘密传戒的方式,开始了公开传戒,即所谓的三堂大戒(初真戒、中级戒、天仙戒)对后世道教传戒影响深远。
龙门派到了明朝开始衰微,那时武当派开始崛起。到了清初龙门派传人王常月在北京白云观开始传戒收徒,龙门派又有了中兴,让龙门派成为最繁盛的道派,世称龙门半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