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货”诸葛亮人设彻底崩塌,七宗罪导致大蜀
说起诸葛亮,大家的第一印象或许都是羽扇纶巾、夜观天象的半仙儿形象。
读《三国演义》,简直就是在看诸葛亮的粉丝同人文,什么空城计、借东风、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点灯续命这还是人吗?这是挥一挥衣袖就能打败敌军的神人,带领蜀汉一路躺着就赢了。
就是有一点会让读者非常困惑,怎么蜀汉赢着赢着就亡国了呢?
所以说评价历史人物啊,还得找靠谱点的资料,今儿我就较个真,给他一个七宗罪,咱们一块看看他到底有哪些黑历史。
1.隆中之对盛名下仍有漏洞
《隆中对》是著名的三顾茅庐事件中,诸葛亮送给刘备的投名状。刘备一听说三足鼎立的战略思想,哇,惊为天人,立刻把《隆中对》作为蜀汉集团发展的BP(BusinessPlan)。
确实,三分天下的方针高瞻远瞩,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但对于实现三足鼎立之后的计划,诸葛亮缺乏了一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变通性。
隆中对提出,天下三分以后,将兵分两路,一路发自荆州,一路发自汉中,合力向北,讨伐曹魏。
但根据当时的真实情况,只从兵力上来说,曹魏兵强马壮、蜀汉老弱病残,差的不是一点点,分兵只能让本来就弱的战斗力减半。而且两路兵马相隔太远,通讯又不方便,获胜的可能性比刘备托孤后原地复活大不了多少。
还有啊,《隆中对》也太TM难背了,一想起小时候背课文受的委屈,必须差评!
2.错用将领斩马谡逼反魏延
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作为表扬诸葛亮赏罚分明的经典案例,广为传颂。
那么真实情况是什么样的呢?
北伐刚开始的时候,势头还不错,曹魏集团一度很害怕。但在进军的关键点上,诸葛亮却将十分要命的街亭交给马谡去守,不得不说是一大败笔。
史书记载,马谡才气过人,好论军计,而且与诸葛亮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俩人经常讨论军国大事到三更半夜。
可能是被友情蒙蔽了双眼,诸葛亮看他是块宝,但别人眼里的马谡不如草。刘备临终前这样评价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结果,诸葛亮连老大刘备的遗言都忘了,力排众议安排马谡守街亭,然后瞬间被打脸,马谡败了。
与《三国演义》中描述的情况不同,马谡在兵败后没有自觉羞辱,自请斩首谢罪,而是马上跑路,被捕入狱,羞辱地迎接死亡。
不论是在演义还是在正经史料中,从结果不难看出马谡的确不是什么领兵打仗的好材料,只可惜诸葛亮没有把刘备的遗言放在心上。另一边,备受刘备赏识的魏延却根本没有得到诸葛亮的重用。
不得不说,在用兵点将方面,诸葛亮存在很大不足,尤其是马谡这个猪队友,坑得整个北伐由盛转衰,再难成功。
3.荆州失守刘关张纷纷丧命
三国时期,荆州四通八达,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这么重要的位置在孱弱的蜀汉集团手里,简直就是找打的活靶子,必须要一名智勇双全的武将才能镇守,最好让所有敌人闻风丧胆。
关羽的武力值没话说,但他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过于自傲自信自大。黄忠被封为五虎上将之后,他勃然大怒,说道这种老不死的家伙,竟然也能和我一样是五虎上将?我才不和这老头一样呢!
傲娇的性格放在妹子身上很可爱,放在硬汉关羽身上就太惹人烦了。这种情商让他根本无法处理好荆州与孙吴集团之间微妙的外交关系。
作为安排者,诸葛亮不会看不到关羽身上的问题,但依旧把荆州交给了他,这样一来,关羽的死亡已成定局。
一个人死还好,但后续张飞和刘备为了给结拜兄弟报仇,一个接一个跟送菜似的,都死了,蜀汉瞬间塌了大半边天,这可真是错得太严重了。
4.南征隐患擒孟获猛拉仇恨
七擒孟获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一抓一放、欲擒故纵,诸葛亮这一手猫抓耗子玩儿得是炉火纯青。
故事之外,真实的南征其实是为了获得南中地区的资源,包括钱粮、士兵。史书上写得很清楚亮收其俊杰建宁爨习、牛提孟琰、及获为官属。习官至领军,琰辅汉将军,获御史中丞。出其金、银、丹、漆、耕牛、战马给军国之用。
这是对南中地区的掠夺,自然会引发当地百姓的不满,实际上即使在诸葛亮南征、南土平定之后,南夷复叛,杀害守一将,可见南中地区对蜀汉集团的积怨之深。
诸葛亮南征成功,获得了粮草和战斗力爆表的少数民族士兵,但也失去了南中地区对蜀汉集团的好感。
这一点从蜀汉濒临灭亡的时候,阿斗宁肯亡国也不向南中撤退就能看出。正是因为诸葛亮南征供出官赋,取以给兵的政策,双方水火不容,南中并不是一条退路,反而是一条绝路。
5.执意北伐为理想不顾身后事
南征之后诸葛亮的后半生,是北伐的后半生,每天不是在北伐,就是在去北伐的路上。
诸葛亮的这份执念来自于刘备,能说明他确实忠君爱国,言而有信。
而且他也确实是贤臣、能臣,将蜀地治理得井井有条,还成功靠北伐走出了一条以战养战的险路。
史书记载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
尤其是几次北伐,他领导士兵在曹魏集团家门口屯田,如果再给他一点时间,蜀汉的国力说不定会逐渐强于魏国,北伐的结果还未可知。
只可惜,密集的北伐虽然救了蜀国经济,却耗空了诸葛亮本人,除了他,没人学得来以战养战这一套。他死后,宦官掌权,民不聊生,百姓很快由丰衣足食发展成面有菜色,国家败亡也是迟早的事。
历史的车轮又一次没有给他机会,这一宗不懂可持续发展的罪,是他对自己的生命竭泽而渔,却由整个蜀汉集团的未来给他陪葬。
6.挑选储君杀刘封架空刘禅
除了大名鼎鼎的阿斗刘禅,刘备还有个养子,名叫刘封。
插播一句,看名字就知道这刘封是先收养的,先封再禅,封禅封禅,刘备这家伙野心真不小。
与扶不起来的阿斗不同,刘封勇武过人,战功赫赫,是蜀汉集团新一代将领的代表。
可惜太优秀也没好处,诸葛亮觉得刘封过于刚强,对刘备直言,评价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也就是说刘备这个爹玩儿完之后,嫡子刘禅继位,刘封恐怕不会服气。所以建议刘备早做打算,除掉义子为亲儿子铺路。
此时恰逢关羽向刘封所在的上庸求援,打算巩固樊城和襄阳的胜利果实。但当时上庸刚刚稳定,完全无法派兵相助,刘封看关羽那边情况大好,就拒绝了。
谁能想到,时局突然逆转,关羽兵败而亡,这个锅就被诸葛亮扔给了刘封,刘备也沉浸在悲伤的情绪里,没细想就赐死了自己的义子。
刘封死后,刘备又想起了当初的父子情分,也想起了义子的战绩,悔之晚矣。
隐患已除,刘备临死前把刘禅托付给给诸葛亮,还给他配了个二把手李严。
诸葛亮接过蜀汉集团之后,架空了李严,军政大权一把抓;而后又因为刘禅扶不起来,一直没有移交手中的权力。
更有一种说法,是诸葛亮派人监视后主的一举一动,刘禅敢怒不敢言,因为满朝都是诸葛亮的亲信,只好另辟蹊径,像曾经衰败的汉室一样,宠信太监,宦官黄皓得到重用,蜀汉集团这艘船又多了几个破洞,沉船之日近在眼前。
7.人才匮乏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
一宗罪,也是最大的一个错误,就是诸葛亮在执政期间大权独揽,没有为蜀汉培养出新一代的人才,半截身子入土,才培养出一个姜维,自己死得又太突然,给姜维留了一大堆烂摊子。
在刘备期的猛将和能臣老的老死的死之后,蜀中无大将。守着烂摊子,姜维根本打不赢仗,灭亡只是时间问题了。
五虎上将虽然是演义,但不得不承认,关羽张飞确实是猛将,只不过可惜的是关家和张家的将二代们几乎一个能打的都没有,所以才有了这种说法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
廖化本是关羽麾下主簿,虽然能力不算平庸,但他上战场的时候也七十多岁快八十了,诸葛亮不培养人才,让蜀汉集团混到这个地步,怎一个惨字了得。
其实仔细想想,诸葛亮没培养出什么人才,种种作为看似是排除异己、陷害贤能,未必是因为他想独揽大权,只是打心底信奉你行你上。
结果看遍蜀汉,异己都是傻x,贤能都是假货,没一个行的,只能自己上。也没享到什么福,还因为常年劳心劳力,活活累死了。
过去舆论一边倒,人们都认为诸葛亮是个完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样样都行;随着时间推移,各种反对声音逐渐放大,又说诸葛亮阴险、狡诈、暴政、一言堂,愧对群众,实在是有点矫枉过正。
如果非要评价,还是中肯一点,人非圣贤,他在治理蜀汉,改善民生方面几乎无可指摘,不然也不会那样受人爱戴;在后期排兵布阵方面犯的错误也不应该回避,不然也不会数次北伐都失败;没有培养出优秀的将领和官吏更是板上钉钉的大错,不然蜀汉集团不会在三足鼎立的稳定结构里第一个走向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