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宗教学家:中华文明对等级排序有极大热情
自公元前16世纪起,统治黄河流域的商朝君王们相信,他们是神灵之子。据说,“帝”,一位平素与人类没有接触的具有至高威力的神,派一只玄鸟下凡到中原。这只玄鸟下了一个蛋,被一女子此女子名为简狄。——译者注吞食。过了一段时间,她生下了商朝君王的始祖简狄所生的男婴,名为契。——译者注。由于他与帝的独特关系,君王便是世界上唯一被允许直接与至高神打交道的人。通过向帝献祭,他能独自为他的人民赢得平安。在占卜者的帮助下,他会向帝请教,派遣军队或拓殖是否可行。他可以询问帝,他的庄稼是否会获得丰收。君王的合法性来自于他作为先知以及作为世俗世界与神圣世界之间的媒介所获得的权力。然而在更为世俗的层面上,他也依靠其优质的青铜武器装备。第一批商朝的城市可能就是由这个行业的工匠建立起来的,他们最早开始制造青铜武器、战车和用于献祭的耀眼器皿。新工艺的威力意味着,君王可以动员数千农民,强迫他们参加劳动或作战。
尧、舜、禹
商朝人知道他们不是的第一批君王。他们声称是从夏朝(约公元前2200年—公元前1600年)最后一个君王手中夺取了权力。我们没有关于夏朝的考古或文献资料,但到公元前第三个千年末期时,中原地区很可能存在某种王国。文明缓慢而痛苦地来到。中原被周围的高山和不适于人类居住的沼泽地所隔离。那里气候恶劣,夏季酷热,冬季寒冷,夹杂着沙粒的彻骨寒风侵袭着人们的居住地。在黄河里很难航行,而且河水经常泛滥。古代的开拓者必须开凿运河,排出沼泽地的水,建筑堤坝,防止洪水毁坏庄稼。人没有关于这些古代工程建造者的历史记忆,但他们会讲述一些关于君王的故事,这些君王在夏朝之前统治着,并使乡村变得适合人们居住。黄帝与一个可畏的人(即蚩尤。——译者注)进行搏斗,确定了日月星辰的运行轨道。神农创造了农业生产。公元前23世纪,贤明的君主尧和舜开创了和平繁荣的黄金时代。在舜统治期间,土地一直受到可怕洪水的侵害,舜委托负责工程建设的首领禹(禹的官职为司空。——译者注)去解决这个问题。禹用了13年时间,修建运河,驯服湿地,将河流井然有序地引向大海。其场面之壮观,如同贵族们赶赴一场盛大的招待会。由于禹的巨大努力,人们从此可以种植谷粟。舜帝对此留下了深刻印象,因而选拔禹为继承人。于是禹成为夏朝的创立者。所有这些传说中的贤明君王都将对轴心时代的思想家们给以启示。
商朝文化
商朝贵族肯定熟悉这些传说。他们明白,文明是一种不稳定且来之不易的成就。他们相信,人们的命运不可解脱地与先辈的灵魂有着密切联系。商朝君王也许不像尧、舜或禹那般强大有力,但他们控制了中原的广阔领域。他们的领地向东南方延伸到淮河流域,向东延伸到山东,向西最远到达渭河流域。这并非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而是一个由小型宫城构成的网络,每个宫城由一位王室成员来管理。城镇极小,仅由为君王及其仆从所建的综合住宅区组成,周围被高高的土墙围绕,以防水灾或他人攻袭。商朝最后一个都城殷,其城墙的周长仅有800码(商都规模很大,原文有误。——译者注)。商朝的城镇遵循统一的样式;它们通常是长方形的,每一面城墙朝着一个方向,所有居所都面朝南方。王宫有三进庭院,还有为宗教仪式和政治活动而设的觐见室;宫殿东边是祖先的庙堂。集市在王宫北面,而工匠、战车和弓箭的制造者、铜匠、制陶工人以及王室书吏、占卜者和宗教仪式专家,都居住在城南区域。
这并不是一个遵从平等主义的社会。商朝人显示出对等级排序的极大热情,这将成为中华文明的特点之一。作为天帝之子,君王占据权力金字塔的顶端,这一等级唯有他一人。其次是王族诸侯,即各个商朝城市的统治者;他们之下是担任官职的各大家族首领,以及靠来自城墙外乡村地区的税收维持生活的贵族。最后,在金字塔的底部,是普通的仆役和武士阶层。
城市是一小块贵族化的飞地,一个自我封闭的世界。商朝的贵族阶层将时间完全用于宗教、战争和狩猎。他们从当地农民那里收取剩余的农产品,并以军事保护作为回报。但是在这一时期,只有很少的区域被开垦耕种。黄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区仍被茂密的森林和沼泽所覆盖。在商代,大象、犀牛、水牛、黑豹和花豹,还有鹿、虎、牛、熊、猴,仍旧在森林中游荡。动物会变成对人有危害的东西,因此狩猎既是义务也是娱乐。君王凯旋回城时,猎物被作为供品献祭,并在规模庞大、喧闹而酗酒的宴会上被吃掉。
战争与狩猎之间几乎没有区别。战争是仅限于贵族的一种活动,只有他们才被准许拥有武器和战车。一次典型的军事行动是很适度的,由大约100辆战车组成;步行跟随的农民并不参加战斗,而是担任随从、仆人和搬运者,并照看马匹。商朝人并没有强烈的扩张领土的野心,他们发动战争只是为了惩罚反叛的城市,夺取他们的贵重物品——农作物、牲口、奴隶和工匠。有时候,派遣军队是为了反抗“蛮族”,这些民族住在商朝人居住地的周围,在商朝领地边缘,尚未吸收中原文化。按种族特征来说,他们与商朝人并没有什么不同,而当他们最终被同化之后,将对中华文明作出自己的贡献。在商朝领地之内,蛮族与商朝人保持着友善的关系,并与他们交换妻子和物品。居住在商朝领地邻近地区的蛮族通常是商朝人的盟友。商朝人与偏远地区的蛮族几乎没有联系。
商朝贵族的城市生活与耕种土地的农民们的生活几乎没有相同之处。贵族简直不把他们当作人来看待,然而,就像那些蛮族一样,农民对中原文化同样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农民与土地紧密相连,他们的社会根据大自然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而组织起来。农民的生活由冬夏之间的差别所支配。春天,劳动的季节开始了。男人离开村庄,住在田间固定的棚屋里;在劳动季节中,除了妇女给他们送饭之外,他们与妻子和女儿没有接触。庄稼收获之后,土地被闲置一旁,男人搬回家中居住。他们将住处封闭,待在室内度过整个冬天。这是他们进行周期性休息和恢复体力的时节,而对于那些在夏季工作较少的女人,劳作的季节在这时开始了:编织、纺纱、酿酒。这种交替或许对的阴阳观念作出了贡献。阴是现实生活中女性的一面。正如农妇一样,它的季节是冬天;它的活动是内在的,并在黑暗、密闭的地方进行。阳是男性的一面,活跃于夏天和白昼;它是一种外向的力量,并能创造出丰富的物产。
商朝贵族对农业不感兴趣,但是他们明确地感受到,山水风景是富于灵性意义的。山峦、江河、风都是重要的神灵,被看做是四个基本方位之主。这些自然神归属大地,与苍天神“帝”相对应。由于他们能够影响收割,因而通过献祭受到人们的安抚和谄媚。而更为重要的是王室的祖先们,对他们的崇拜居于商朝宗教信仰的中心。在殷(今河南安阳)进行的考古发掘出土了九位君王的墓葬,他们躺在放置于中央平台上的棺柩中,被士兵的遗骸围绕着,这些士兵是在君王的葬礼上殉葬的。君王死后,便获得了神圣的地位;他与帝一起住在天堂,并可以请求帝帮助他活在世间的亲属。
商朝人确信王朝的命运依赖于先王的善意。虽然帝自身并没有特别的信徒,自然神也没有固定的礼拜仪式,而祖先们却在奢华的礼仪中受到敬拜;每一位祖先都在宗教仪式的历法中拥有自己的祭日。君王主持仪式,“宾祭”他们的祖先。王室成员装扮成其已故亲属,感到自己被他们所模仿的祖先附体。当他们进入庭院时,君王在祖先面前鞠躬。自然神被召集起来,在王宫庭院中分享盛宴,大量牲畜在那里被献祭和烹烧。随后,神灵、祖先和人类一同享用美餐。
然而,在这精心安排的宗教仪式背后隐藏着一种深深的忧虑。帝是市镇的保护者。他支配风雨,向自然神发号施令,商王也同样对他的官员和士兵下达指示。而帝是不可预知的,他常常制造干旱、洪水和疾病,甚至祖先也是不可靠的。商朝人相信,死者的灵魂可能是危险的,因此,他们的亲戚将其尸体放在厚重的木棺中掩埋,以玉来陪衬他的尸体,堵塞他们身体的外口,以免灵魂逃脱,折磨生者。人们所安排的宗教仪式就是要将潜在的制造麻烦的鬼怪变成有益而仁慈的神灵。人们给死者取了新名字,分配给他一个特殊的祭日,希望他被妥善安置而对社会有利。随着时间的流逝,祖先的威力愈发强大,人们设计的宗教仪式是要劝说新近亡故的人支持地位较高的祖先,因为有可能轮到他们在帝面前替人们说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