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水浒传里的黑暗江湖 竟然是梁山里的首领宋江
自从水浒传这本书问世以来,就有不少评论大家为它做出批注,更是为了它解读出很多不同的含义,其中在翻看了很多作家的书之后,终于觉得水浒传这本书它蕴藏在其中的真正含义。
小时候曾经有一段时间被这本书迷住,抱着厚厚的原著小说读个不停,尽管当时年龄还小,但那时候看水浒,总是会被里面的打打杀杀吸引住,虽然不怎么懂得那些古白话的意思,但是没有一本书能让当时的我一读就是好几遍,甚至将书中人物的绰号都明明白白的背下来。长大后再看这本书,才发现从前的观点是多么的可笑,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黑暗实在是令我胆寒,尤其是在再次看了水浒之后,那股盘桓在胸中的郁气才终于有了不吐不快的感觉。
在这本书中,整个梁山不再是一群义士进行聚义的场所,而是一个混杂着黑暗的江湖。仔细揣摩将我心中那个童年的清明的梦一点点打碎,然后揉捏出一个新的世界,在这个新世界中,每个人都是双手沾满鲜血的屠夫,那山清水秀的梁山也不过是一个大染缸而已。
在那里面,宋江由那个至孝之人变成一个善于耍手段心机的小人,就是他建立起这个黑暗的世界,他招揽的一个个人才不过是他用来实现自己抱负的工具,不然为何最后明明知道招安意味着死亡还要拖上所有的弟兄,只为了换取自己的名声?这种的人也配做首领,这种人为了整个梁山的名声,一些成员竟然是被他逼着走投无路才上了山。试问有哪一个被逼上山的人的亲人没有被他设计杀害?这样不仁不义,卑鄙无耻的小人又怎能称得上是英雄呢?即使是他,算尽所有,最终不过是一杯毒酒,一口棺材,草草了却一生,没有人知道那个坟头下是曾经赫赫有名的起义军的首领。他在最后关头只有自己的好兄弟铁牛儿的陪伴,内心深处该是何等的悲凉,终是没有办法逃过宿命。
而再仔细看看文中其他的人物,不都是活在矛盾之中吗?最先开创梁山的宋万等人只能是活在权力圈子的最底层,卑微的埋下头去干每一件事,生怕一不小心就会失去生命。而被迫上山的那些将军们,每次冲锋陷阵都是第一人,不过是为了麻醉自己在一个土匪圈子里生活而已。被灭掉全家还杀死未婚夫婿的扈三娘,嫁给一个不爱的男人,浑浑噩噩的不知真假的活着,却还是没有逃过死亡的命运……那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无不展示着那个世界的残忍无情。
在里面,忠义只是对所有一切的最大讽刺,因为整本书里根本就没有一点正义可言。血腥最终成了我对这本书的代名词,几乎每一章节都逃不开杀人,不是拿起斧头就是拿起刀,几句话不和,便是人头落地的声音了。还记得忠义堂前众人的誓词吗,那一句句的誓词其实是一百零八人对于自己和身后小喽啰们的欺骗,其实只要心中是正的,那些表面的虚把式根本不用进行,但是就是因为语言的苍白无力,才会用一块石碑,用一个道场才为自己打气。
当然在水浒这本书中还是有温情存在的,在黑暗里有一点光明,虽然微弱,但是聊胜于无。令我感动的始终是鲁智深对好兄弟林冲、武松的那种无私的友谊,不沾染一丝污垢,没有令人感到不适的其他东西的存在,是那样的真实,即使放在现代社会,有几个人能够做到。还有燕青和李逵的忠,他们两人虽然不是相同的类型,但是忠诚度在整本书中没有人能超过他们。李逵可是陪着他的宋哥哥一同赴死的节奏呀,那种忠诚也许在我们现代被称为是愚忠,但是对于一个板斧在手,杀人成魔的人来说,这是难能可贵的了。
其实细细想来这就是水浒传的作者最高明的地方了,表面只是一次简单的起义,但是隐藏在下面的是令人不敢直视的最深刻的现实。不只是梁山是黑色包围着,走出来,整个天地都被一层如同墨汁一样浓重的黑暗包围着。在外面,贪官当道,奸臣酷吏,随处可见的欺压,难以唤醒的昏君,这些都是造成整个时代黑暗的因素。换句话说,没有外界的影响,没有这么多令人害怕的现实,也就不会有梁山的大聚义,也就不会有梁山上的小黑暗。
不管怎样,就算是黑暗的世界,我们也要看看那些微弱的光点,有时候那些光点会照亮我们早已麻木的心。
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比较著名的一段时期,自赤壁之战(公元208年)起,至西晋统一(公元280年)止。期间,曹氏的魏国,刘氏的蜀国和孙氏的吴国三国鼎立,故而,称为三国时期。
东汉末年,董卓专权,天下各路诸侯联军讨伐。其中,作为八校尉之一的曹操也参与了讨伐。从此之后,曹操势力日益强大,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奉汉献帝于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消灭北方的袁术、吕布、张绣、袁绍等人,统一了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公元208年,曹操率八十余万大军,准备一举击溃东吴孙权的势力;此时,刘备的谋士的诸葛亮力劝东吴与其联手,合力抗曹。孙权接受了诸葛亮的建议,并在赤壁一战中以火攻击溃了兵力占优的曹军,而刘备则趁机夺取了汉中与蜀地,三国鼎力的局面正式形成。
公元215年,曹操趁刘备与孙权为荆州开战之机,出兵攻占了汉中,直接威胁着刘备的蜀地。刘备与孙权和解回兵汉中,击溃曹军,并斩杀曹操大将夏侯渊。公元219年,刘备军大将关羽进攻曹操的樊城,曹操遣使与东吴联盟。孙权的大将吕蒙也建议借机袭取江陵。
于是孙曹两军夹击,斩关羽于麦城。孙刘联盟被彻底破坏,北方的局势得以缓和。次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逼献帝退位,自立为帝,国号为魏。随后,刘备与孙权分别在成都建业称帝。刘备因身为汉室宗亲,故国号仍为汉,但其仅有益州一隅之地,故称为蜀汉。
公元222年,刘备为给关羽报仇,发兵大举进攻东吴,但被东吴大将陆逊击败。刘备兵败逃至白帝城,次年病死于白帝城的永安宫。刘备死后,其子刘禅继位,是为蜀后主,由诸葛亮等人的辅助。为了实现刘备的遗愿,诸葛亮自蜀建兴五年至十二年(公元227—234年)六次出兵伐魏,但均告失利,本人也于公元234 年卒于两军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