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是潜入秦国的卧底么?竟然配合刘邦进咸阳

历史朝代 2023-03-26 09:19www.nkfx.cn历史朝代

  秦二世,名胡亥,是秦始皇的最小的儿子,长公子胡亥的弟弟。他生性玩虐,为人放荡不羁,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个皇二代。仗着皇子的身份为所欲为。有一次,秦始皇请大臣入宫赴宴,各位公子也被要求参加。当时秦宫规定,入席就座的一律需要把鞋子脱在殿外,并且要依次排列。但是胡亥仗着自己是皇二代,又受到父皇的宠爱,愣是直接穿鞋就坐。不仅如此,吃完饭后,他闲来无事,看到殿外排列的鞋子很整齐,顿时觉得好玩,所以就把那些鞋子给踢飞了,然后他满意地走了,由于受到始皇的宠爱,所以胡亥没有受到什么处罚。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最后一次出巡中,病死于沙丘宫。有趣的是,九十年前,就是公元前300年,于秦始皇一样雄心勃勃、雄才大略的赵武灵王同样死在这里。两位帝王同有嬴氏一族血脉,相逢与地下,怕是有很多话题吧。当时,胡亥就在出巡的队伍中,而长公子扶苏却远在上郡。原来,秦始皇虽然不是很喜欢扶苏,但是为了秦“传之万世”,所以依然把扶苏当做继承人来培养。而为了锻炼他的能力,所以把他派到上郡。胡亥本身确实没有想到要当皇帝,但是他遇到了赵高,这个一手把他扶上帝位,又一手把他毁掉的人。

  赵高,是一名宦官,其父赵升当年曾陪伴始皇的父亲子楚前往赵国,赵升一直做子楚的仆人,所以也受到子楚的宠信,赵高也因此自幼与始皇为伴,由于赵高精通狱法,又身高体壮,书法、文笔俱佳,所以在始皇即位后,被提拔成为中车府令。而且还做了胡亥的老师,负责教授他狱法,可见始皇对他的器重和信任。但是始皇万万没有想到,赵高是一个城府很深的人。他为人阴险毒辣,野心勃勃,一直觊觎着大秦的帝位。在始皇去世时,赵高由于自身身份的特殊性,是最先知道始皇死了的人。他开始图谋一场皇位的变革。

  所以他很快的找到了自己的徒儿胡亥。告诉他始皇去世的事情。而且还说,我可以帮你登上帝位。胡亥一想,当上皇帝,自己就可以更加放纵的玩乐了。所以他很快就和赵高达成了协议。但是他们两个人依然缺乏能力去办成这一件事情,所以赵高很快又找到了丞相李斯。威胁他说,如果扶苏即位,你颁布的那些法令肯定会被废除,而且他第一个杀的人就是你。李斯为了保全自己的地位,与赵高也达成了协议。于是他们决定秘不发丧,并准备借助始皇的诏书,来杀掉扶苏和蒙恬。扶苏自杀之后,胡亥登上了帝位,称秦二世。

  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当然也是因为帝位的来路不正,做贼心虚,胡亥即位之后,就和赵高一起杀掉了自己的很多兄弟。秦国宗室为之一空,只有扶苏长子子婴因为装疯卖傻而逃过一劫。赵高也因为胡亥登基,转而开始大量培植自己的亲信。她先后让自己的女婿阎乐掌管了咸阳的兵权,然后又在朝中大力安插亲信。对于不服从自己的人,他借助胡亥之手,开始大杀特杀。对于地方官员,他同样采用铁血政策动辄杀戮,威逼他们臣服于自己。

  在赵高搞定了大部分官员后,就只剩下丞相李斯了。虽然他们曾经合作过,但是赵高这种小人,从来都不把信用放在心上。在这之前,胡亥就问过李斯,询问他如何治理国家才能让自己高枕无忧。李斯回答说要皇帝独断专权,用酷刑治理民众,用权术驾驭大臣。可李斯没有想到,自己提的建议,结果成了自己的归宿。李斯最后被以谋反罪诛灭三族,自己也被腰斩了。

  胡亥与始皇最大的相同点就是放纵自己享乐。即位以后,他开始效仿自己的父亲,甚至比自己的父亲更加残暴的对待人民。他首先征调了五万士兵前来保卫咸阳,又继续征发大量徭役来修缮阿房宫和骊山墓地。又让全国各地运送粮草进入咸阳。而且要求这些士兵自带粮食,禁止食用咸阳三百里以内的粮食。胡亥的暴政终于引起了反抗。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随后,山东六国的后裔相继起兵,项梁在会稽起兵,刘邦在沛县起兵,起义的风潮迅速席卷了整个大秦。

  陈胜吴广的起义由于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所以发展很快。在建立了张楚政权后,陈胜派大将周文率军10万进攻函谷关,而直到此时,胡亥却依然被蒙在鼓里。此时的赵高却有了夺取帝位之心,为了探明朝中大臣是否支持自己,赵高上演了一场指鹿为马的好戏。搞笑的是,胡亥竟然因此而认为自己得了迷惑病,结果在赵高的一番“建议”之下,胡亥离开了咸阳大殿,移居别宫。

  但此时陈胜的军队已经逼近了咸阳,赵高虽然想当皇帝,但是也知道要先镇压农民起义。所以赵高也就把天下爆发起义的一小部分实情告诉了胡亥,胡亥听说有了起义,顿时大惊。此时,大将章邯建议武装骊山囚徒,用来镇压农民起义。这些囚徒由于长期从事体力劳动,所以身强体壮,被恢复自由之身,自然也是对秦王朝感恩戴德。所以士气高昂。在加上章邯长期领兵,深知行军用兵之道,所以他很快就打败了陈胜的军队。消灭了张楚政权,并且在定陶打败并击杀了项梁。又进兵围赵。章邯的军队一时之间使得各诸侯王大惊失色,虽然他们都派兵援助赵国,但是愣是没人敢来抵抗秦军。知道项羽破釜沉舟与章邯决战,九战九捷,才打败了章邯。章邯于是向胡亥求救,但是又遭到了拒绝。无奈之下,章邯率领20万大军投降项羽。

  此时刘邦也在向西进军,并且兵临武关。赵高眼看秦不行了,索性把武关守军撤走了,刘邦的大军开始进入关中地区。直到此时,胡亥才清醒过来,也知道了赵高就是一个大的奸臣,他欺骗自己说天下太平,结果竟然是这么混乱。因此他狠狠的斥责了赵高,也开始重领朝政,赵高对胡亥很不满,也很害怕,于是派女婿阎乐带领手下军队,以追捕盗贼为名,进入皇宫,逼得胡亥拔剑自尽。胡亥即位仅仅三年就死了,时年24岁。死后以黔首礼节埋葬于杜南的宜春苑中,也没有庙号和谥号,因为不久秦王朝也就灭亡了。


  鲁迅笔下的夏瑜的鲜血华小栓蘸了馒头吃,被批评为人的愚昧无知。如果从医疗的角度评价,这一定义大概不错。但众人皆知,这种寓意是指精神层面,即对夏瑜作为一个主流价值观的叛逆者态度上,官方和普通民众保持了高度一致。杀了他,这是官方所为,吃他的血是民间没有任何同情心。但是,革命党最终还是在牺牲中扩大了在民间的影响,起事成功,旧体系土崩瓦解。

  人类历史上充满着这种套路。可是当异端一旦正位,接着便将反对力量树为异端予以镇压,不断轮回。因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都是异端中产生,而且其作用为历史不断证明,故而自认为强势的伟人往往成为历史上的负面人物,在他们个人及人类历史上抹下灰暗色彩。

  以西方主流文化基督教的成长历史观之,这种脉络尤其清楚。

  公元一世纪,耶稣传教,因为与犹太教教义等方面的差异,被犹太公会视为异端处死。跟犹太教方面的压力相比,来自罗马帝国政权的官压无疑强大得多。迫害基督教的官员有些属于思想认识问题,更多的是为了巩固权力。奥勒留那样的哲学家皇帝,在一定范围内挑起了对基督徒的迫害。他在位的公元177年发起过对罗纳河畔两个小城里昂和维埃纳基督徒的残酷折磨和屠杀。罗马帝国用各种残酷的方法对待基督徒,比如将他们卷到新鲜的兽皮中在太阳下暴晒、在兽皮缩小和干枯的过程中使基督徒窒息而亡;将他们放进没有门窗的屋子里活活变成白骨,等等。

  但基督教就在这种严酷的环境中迅速壮大了起来。

  公开镇压在产生杀鸡儆猴的恐怖作用时也会造就效法者;任何一种残酷,都有可能唤醒道义的力量和对镇压者的反感与憎恨、失望,使部分人走向被迫害者一方。

  更为重要的,是对异端的迫害促成了基督教的理论体系,使他们有了价值观和精神力量。因为早期的基督教只是犹太教的变种,极易消失。随着对基督徒迫害的加剧,殉道者和宗教哲学家起而辩护,构建起了庞大的基督教理论体系,从而避免了它如各种小教派以民间方式流传和消失的命运,成为西方哲学体系的主干。诚如一名宗教哲学家所言,正是因为这种迫害,促成了基督教的发扬光大;是殉道者的鲜血成就了基督教在整个欧洲的扩张。

  比如原是异教哲学家的查士丁在归信基督教后奉献余生,用口和笔为基督教辩护。他的两卷《辩道》不单对攻击基督教的言论有效地做了处理,更将基督教的信仰清楚并具有哲理思辨地表达出来。他向罗马皇帝皮雅斯大帝解释:一般人认为基督徒是无神论者,并以为他们不道德,完全是一种误解。基督徒所信的神是独一的真神,基督徒的信仰比当时民间的迷信更合乎理性。他更以基督徒严谨清洁的生活表示基督徒在道德上高于非信徒。他针对犹太人写的《与犹太人特里丰的对话》以旧约为基础,解释摩西的律法及先知的讲论如何在基督身上成全。查士丁于公元166年被杀害,但基督教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步伐愈加迅速,最终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当基督教垄断欧洲人的精神世界后,接着便展现出当权者的嘴脸,教会对异端的迫害达到了人类历史上突出有名的程度。著名的强势教皇英诺森三世赤裸裸地不要脸:“教皇是太阳,世俗国王是月亮;国王如不能诚心侍奉基督的代理人,就不能正确地治理他的国家;国王拥有肉体上的权利,祭司拥有精神上的权利,由于精神统治着肉体,教皇也应高于国王。”国王尚且如此,草根命运可想而知。英诺森三世积极参与欧洲各国的政治斗争,曾迫使英国、丹麦、葡萄牙、瑞士等国王称臣;发动过第四次十字军东征,镇压异端阿尔比派。他的前任格里高利七世竟然革除亨利四世的教籍。为了维护教会的权威与其自然衍生物腐败,中世纪的宗教裁判所令人毛骨悚然。

  异端也在这种环境下应用而生。

  从威克里夫、胡斯,到马丁路德、加尔文,异端们在遭遇迫害的同时,完成了基督教的历史性蜕变。教会宣布开除马丁路德教籍,判他为罪。但路德将审讯席变成了自己的演讲席,会议最终决定先放路德离去,然后判罪并下逮捕令。萨克森选侯在路德归途中以拦劫绑架方式把他送进瓦特堡加以保护。路德隐居期间完成了对整个人类产生影响的一件大事,就是将圣经翻译为德语,并成为以后各种译本的蓝本。所有的基督徒可以绕过因不懂拉丁文被动接受教会玩弄盘剥的情况,可以直接面对上帝。那些企图用强权压制异端的,终成反面角色。宗教改革作为一种文化运动,促成了基督教与民主、科学、世俗生活等的结合,各种教派和平共处,异端与反异端终成历史话题。

  当然,未必所有的异端都是正果的苗子,世俗社会也是镇压和反抗的轮替中走向进步。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