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与孙策匹敌的猛将 曹操为何给他送了一味
说到江东猛将,绝对不能错过太史慈。演义里太史慈酣战小霸王孙策,在正史上确有其事。
当时太史慈带着一个骑兵去侦察军情,碰巧遇到了孙策带着韩当、宋谦、黄盖等十三员猛将。太史慈好不畏惧,上前和孙策打了起来。
孙策可是勇冠江东之辈,曹操也夸一句“猘儿,谓难与争锋。”而且身后还有十三员战将,但太史慈丝毫不怵,两人战斗的结果是:孙策刺倒了太史慈坐骑,抢下太史慈背后的手戟,而太史慈夺到了孙策头盔。
能和孙策打的这么激烈,不分胜负,太史慈这战斗力很惊人。然后两家都来了救兵,各自散去,只是不知道太史慈带的小将怎么样了。
太史慈不仅猛,关键时刻也会玩计谋。
早年,北海相孔融被黄巾贼管亥重兵围困在都昌,太史慈趁夜入城,与孔融商量,出城找刘备搬救兵。
第一天,太史慈带了两个骑兵,打开城门,黄巾兵整顿兵马,随时准备吃了他。谁知道太史慈只是在离城门不远处,弄了两个箭靶,射完箭就进城了。
第二天还是带两个兵出来,黄巾兵又准备扑上去。
第三天,老样子,黄巾兵已经没人看了,都在那躺着呢。太史慈于是快马加鞭直突重围,黄巾兵措手不及,等反应过来的时候,太史慈已经走远了,还顺手射死几个追兵,这下彻底没人敢追了。
太史慈的射箭很厉害。有一次攻城,对方安排个人在城墙上托着柱子,骂孙策军,太史慈一箭射穿此人手腕,牢牢钉在柱子上,众人无不拍手叫好。曹操听说太史慈的威名,便送去一封信,只放了一味药:当归。
孙策擒了太史慈后,让他去招抚刘繇士兵,约定60天回来,众人都认为太史慈不会回来,唯有孙策坚信他,后太史慈果然如期而还。
斗孙策是其猛,尊母命救孔融是其智和孝,如期而还是其信。如此智勇孝信之将实在难得,可惜太史慈只活了四十一岁,临死前还说:“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
卖出去的是白花花的盐,换回来的则是白花花的银子。有钱的盐商们,当然要任性一把了。两淮盐政衙门的官员,每天吃饭就花费五十两银子,笔墨纸等杂项又耗费七十两。
本文摘自网,作者孔勇
两百多年前,一名因贪污罪被判入狱的清朝官员,面对铁窗,悔恨交加,对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反思:
我是个坏人吗?我到底算不算个好人呢?可我小时候也是苦读圣贤书啊。走到今天,十年寒窗风雨,好不容易才金榜题名。走到今天,我不容易啊!为了圣上,为了朝廷,我辛辛苦苦当差,我大半辈子都交给了大清。你说,我这点俸禄,还比不上盐商一趟行盐的银子,凭什么呀……我收过他们的银子吗?没有!我嫌他们的银子脏,嫌他们有铜臭味。可惜了那些字画啊!放在我这里,总比放在那些不识字、只识阿堵物的土财主手里强得多吧。
看过《大清盐商》电视剧的人,对这段自白当然不会陌生,它出自剧中的两淮盐运使卢德恭之口。伴随着卢大人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诉,可以知道他寒窗苦读数十年,一心想成为圣贤,怎料却变成了人人不耻的贪官污吏。但卢大人仍然不服,因为相比那些盐商的暴利致富来说,自己这点小贪根本算不了什么。最重要的是,晚节不保的卢大人仍然傲气十足,对没文化的盐商们狠狠嘲讽了一番。
仅仅从字面意思就能看到,卢大人时刻都在回避自己的贪污问题,并且试图把矛盾转嫁到其他人身上。那么,他说的对不对呢?大清盐商们过得到底是什么样的生活呢?盐商与官员、盐商与皇帝之间存在着哪些复杂关系呢?要回答这些问题,仅是依靠剧本显然还不够。好在《大清盐商》事出有据,并非凭空虚造,借着卢大人的话,回到历史的现场,不难看到一些蛛丝马迹。
数盐商,有钱就是任性
清光绪年间和民国时期的“盐业经营许可证”
盐,是人们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食用物品,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在交通不便的年代,制盐、采盐、售盐都是由国家来操办。但让堂堂一个国家去做买卖,听着总不是那么回事,所以采取的方式是商人去干,国家监管,美其名曰“官督商办”。到了清朝,两淮地区盐业发达,获利丰厚,成了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卖出去的是白花花的盐,换回来的则是白花花的银子。有钱的盐商们,当然要任性一把了。
早在雍正即位之初,就听人汇报说,那些盐商们的衣服房子极其奢华,吃饭的工具也非常精巧昂贵,每日里吃喝聚会,歌舞升平,金银珠宝多得数不过来,甚至连他们家人奴仆的生活也堪比官员。这种风气尤其以淮扬盐商最为严重,所以下决心一定要严厉查处。到了乾隆朝,此风非但没有改正,反而变本加厉,更加严重。单从盐商们对他们上司的供应中就能看到。两淮盐政衙门的官员,每天吃饭就花费五十两银子,笔墨纸等杂项又耗费七十两。要知道,清代一两白银换算成今天的人民币,保守来说也要两百多元,因此盐官们的日用开支均已过万。长此以往,数量更为巨大。这些花销,自然都来自有钱的盐商们。
坊间流传着一个故事,乾隆年间两淮有一个叫黄均太的盐商,吃一碗蛋炒饭就要花费五十两银子。之所以贵,乃是因为讲究至极。必须保证每一粒米都要完整,且粒粒分开,浸泡蛋汁。外层金黄锃亮,里面雪白甜香。与这碗饭配套的还有所谓的百鱼汤,即用鲤鱼白、乌鱼片、斑鱼肝、鲫鱼舌、黄鱼膘、鲨鱼翅等各种不同鱼的材料煲出来的鱼汤。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估计做梦都想不到一碗饭、一锅汤竟有那么多讲究。道光时期的李澄,也从老一辈人那里听说,两淮盐商的家产,首先以千万计,其次才以百万来计。资本在百万以下的盐商只能称为小商,在那些富达千万的总商们面前,根本就不好意思拿出手,难怪会经常被戏弄、指使,抬不起头来。
盐商们吃喝玩乐的费用,相比他们的家产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所以还有人帮他们花钱。《大清盐商》从清廷派阿克占前去查处两淮盐务问题展开,由此牵涉出了被称为乾隆朝三大贪腐案之一的“盐引案”。盐业暴利,举世皆知,但面对国家征税时,盐商却叫穷不迭,那么他们的钱又去哪里了?问题的关键还要从剧中不时提到的那份“秘密账本”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