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的一生充满智慧 可晚年为何会得精神病

历史朝代 2023-03-26 09:19www.nkfx.cn历史朝代

提起大科学家牛顿,人们会自然想到苹果落地的故事:那是1665年,牛顿正在家乡林肯郡的一个乡村疗养。有一次,他正在苹果树下专心地读书,突然一只苹果从树上掉落下来,落下的苹果引发了牛顿脑海中的一系列问号,这些问号最终凝成了一个伟大的原理——万有引力定律。提起大科学家牛顿,人们还会想到有关他专心发明的许多趣味故事。可以说牛顿的一生是充满智慧和发明的一生。而就是这样一位充满智慧的人,却在50~51岁时突然精神失常,其中的原因让人琢磨不透。

第一种说法也是现今多数人所持的看法,该观点认为牛顿是由于劳累和用脑过度而导致精神失常的。关于牛顿专心工作的故事,即使问到一个小学生,也可随口说出几个,比如:有一次,牛顿约一个朋友到家中吃饭。朋友来时,牛顿仍在实验室里工作,吃饭的时间已经过了两个小时,可牛顿还没有出来,朋友非常饿,就先把一只鸡吃了,鸡骨头仍放在盘子里。

过了好久,牛顿才回来,看到盘中的鸡骨头,他“恍然大悟”地说:“啊!原来我已经吃过饭了。”于是,他就又回实验室工作去了。还有一次,牛顿一边看书,一边在煮鸡蛋。当他看完一页书准备去吃鸡蛋的时候,揭开锅盖一看,啊,锅里煮的根本不是什么鸡蛋,而是他自己的一只怀表。这些流传已久的故事都说明牛顿长期用脑过度,正是这种专注,才促使牛顿在l687年7月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是他一生最为重要的著作,该书以牛顿三大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基础,建立了完美的力学理论体系。《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问世后,牛顿接着研究光学。正当牛顿在光学领域攀登时,突然间精神失常。

有人认为,正是由于这种连续不断的极度紧张工作,才造成了科学家植物性神经性功能紊乱,最终使他患上了精神失常的疾病。而这种疾病的征兆早在牛顿20多岁时就出现了,当时他的须眉毛发就全白了,所以他在50~51岁突发疾病并不是偶然的。

但是,也有许多学者不赞成上述的看法,他们认为,牛顿之所以精神失常,主要原因是受外界的强烈刺激所致。1677年,他的恩师巴罗和皇家学会干事巴格相继去世,这给他带来了极大的悲伤,曾使证明万有引力定律的研究工作一度中止。

在1691到1692年间,又有两件重大的事情,对他的精神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一件是他母亲的逝世使他陷入悲伤痛苦的深渊。另一件是他著作的手稿被烧毁。在办完母亲丧事后,牛顿带着悲伤的心情回到了剑桥大学,一天早晨,当他从教堂做祈祷回来后,竟发现燃尽的蜡烛已将他书桌上摆放的有关光学和化学的手稿及其他一些论文都烧为灰烬了。对此,牛顿懊悔至极,几乎一个月昼夜不宁。这一系列的打击终于导致了牛顿的精神失常。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牛顿精神失常是由于汞中毒所致。有两位研究牛顿生平的学者,曾获牛顿遗留下来的四绺头发,他们用先进手段对牛顿的四绺头发进行了综合分析后,发现牛顿头发中含有高浓度的有毒微量金属元素,其含量高出正常人许多倍,尤其是汞的浓度达到了可怕的程度,汞在他体内的积蓄量比允许值超出了二十倍。许多学者由断定:这是由于牛顿长期呆在实验室内,经常被有毒的金属蒸汽笼罩着,尤其是长期接触汞而致汞中毒。但有的学者也认为这种猜测是不可靠的。

因为在牛顿的一生中,也只有50~51岁期间精神失常过,其余都处于正常状态,而正由于无法断定这四绺头发是他患病时期的,那么也就无法据此来推测他精神失常的原因;其次,人头发的微量元素受外界影响很大,而牛顿的这四绺头发历经二百五十多年,难免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其本身的准确性就值得怀疑;最后,据有关专家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每年接触汞达两千多小时的话,就可能会出现汞中毒的症状,诸如手指颤抖、牙齿脱落、四肢无力等。而据一些学者统计,牛顿每年接触汞的时间不会超过一百个小时,构不成汞中毒,而且牛顿身上也从未发现汞中毒的症状,所以上述观点是站不脚的。

对于牛顿精神失常的原因,当时及以后几百余年的时间里,众多的科学家都试图找出一种合理的解释。但时至今日,人们并没有达成一致的认识,仍然是一个待解的谜。

  说起太监,人们就会想到魏忠贤、李莲英,这些反面人物。紫禁城使他们出名了。至今仍臭名远扬。

  其实太监本身也是不幸的,是封建时代的牺牲品。帝王们阴暗的心里导致太监生理的残缺,说到底这一群群畸形的男人出现,还是为了满足宫廷的需要。道貌岸然的皇帝才是摧残人性的真正的刽子手。某些宦官受到器重便如同小人得势,忘乎所以了;其实他们爬升的地位再高,仍然是皇帝的耳目和家奴。大多数太监却最能体会到伴君如伴虎的恐怖,稍有不慎,必将受皮肉之苦,而且极可能丢掉卿卿性命。

  譬如慈禧虽然捧红了一个李莲英,但是她勒令杖毙的太监,也是个很大的数目。在她老人家眼中,太监的性命不见得比脚下的蚂蚁重要多少。

  明清两代,太监的数量及影响,不亚于汉唐。尤其明朝,内监达一万人,另有九千名宫女,紫禁城相当于一座小城镇的人口了,为侍候一位皇帝,居然要动用如此巨大的人力。换句话说,一个男人当皇帝了,就要剥夺一万个男人做男人的资格,皇帝够自私的。

  即使出了魏忠贤之流祸乱天下的宦官,也是他活该,皇帝本人首先负有不可推卸的罪责。谁叫他倚仗太监为臂膀的?离开了太监,不知皇帝该怎么活?

  清朝汲取前朝的教训,对宦官的势力加以压制,再没有哪位太监执掌过兵权,基本上不让太监干预政治。嘉庆以前,太监的人数还多一点,以后逐渐减少,大致保持在两千人左右(包括圆明园、升平署等处的)。

  到了晚清,宫内及外围各处的太监加起来也只有一千五百多人。太监少了,活却没少,每年入宫担任杂役的“苏拉”有近万人次——改为请临时工了。这倒是明智的,反正太监也干不了太多的粗活,不过就是看看门、打打更、做做饭、打扫打扫卫生。

  北京的寺庙在明清两朝估计是最兴旺的。尤其明代,一些太监参予进这项“公益事业”,纷纷捐资创建或修复。

  譬如安定门内的慈隆寺是御马监太监高勋、张进等人赞助兴建的,并且请得动万历皇帝题辞;魏公村的大慧寺是正德八年(1513年)司礼监太监张雄创建,供奉着高达十六米的铜制千手千眼观音菩萨立像;左安门外的弘善寺是正德年间一位姓韦的太监投资兴建,作为郊外的别墅,因而俗称“韦公寺”——莫非他将寺庙作为房地产来经营了?

  还有旧鼓楼大街的广济寺,是成化元年(1465年)神宫监太监刘嘉林拆房卖地兴建的,真够舍得的;京西的崇化寺是太监吴公亮集资修复,也有皇帝题写的招牌;法海寺是历事五朝的老太监李童于英宗正统四年(1439年)集资创建的——那位导致英宗皇帝在“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刺骑兵俘虏的权宦王振,居然也是赞助商之一(在青铜佛钟上铸刻有其名)……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香山碧云寺,本由正德年间御马监太监于经斥资扩建,并在寺后预留了墓地,想作为死后葬身之所;谁知权宦魏忠贤也看上这块风水宝地,抢夺过来,选作坟址,据说制作规模和豪奢程度不亚于皇陵。当然,随着他身败名裂,这一计划也破产了。他只给碧云寺留下一件半成品。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