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盛教的故事】抗美援朝幕后故事:罗盛教牺
历史朝代 2023-03-26 09:20www.nkfx.cn历史朝代
在20世纪50年代,有国际共产主义战士之称的罗盛教,曾经教育和激励了一代年轻人。许多人并不知道,在罗盛教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典型的背后,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一起“淹亡事故”
1952年新年伊始,正值朝鲜半岛冰天雪地的时节。与自然气候相仿的是,朝鲜战争也进入了十分艰苦的相持阶段。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第四十七军141师与兄弟部队经过英勇作战,刚刚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秋季攻势”,部队奉命撤至成川郡及其附近地域进行休整。
时任141师师长的叶健民(后来曾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与师里其他领导分别下到各团,指导部队对前一阶段的作战进行。
作为一师之长,叶健民在团里“蹲点”期间,要经常返回师机关处理一些急需办的工作。这天,他乘坐吉普车刚从团里赶回位于平安南郡石田里的师部驻地,透过车窗,他看到师部门口里三层外三层围了许多朝鲜老百姓,他们的面部表情既激动又悲痛。
“出了什么事?”叶师长问随行的参谋人员。
参谋人员摇摇头。
叶师长叫车子停下,让参谋人员下车打听一下。一会儿参谋人员回来报告说,师侦察连有个叫罗盛教的战士,为救一个名叫崔莹的朝鲜少年牺牲了。今天这些朝鲜老百姓自发地来到部队,是请求部队用朝鲜人民的风俗习惯安葬这位舍己救人的年轻战士的。
叶健民想起,几天前曾看到过师里印发的一份事故通报,里面提到了一位名叫罗盛教的战士发生淹亡事故的经过。在战争条件下,各种事故很难避免,加上当时还有许多重要工作,这个“普通的淹亡事故”并没有引起过多的注意。从今天朝鲜老百姓自发前来师部请愿的情况来看,师长叶健民感到这可能并不是一起普通的淹亡事故,否则不会在朝鲜群众当中引起这样强烈的反响,他立即嘱咐部下详细了解一下情况后再向他报告。
不多时,了解情况的参谋人员回来向叶健民报告说,这些朝鲜老百姓一致要求为罗盛教请功。其中有一位55岁的名叫元善女的大娘,主动献出了自己的墓地。老人说“这块墓地原本是给我自己准备的,现在我要让给罗同志,罗同志与我的儿子没有什么区别……”还有一位胡须花白的朝鲜老大爷流着泪对部队的同志说“罗同志是为救我们的孩子牺牲的,请志愿军把他的遗体交给我们,我们要按照朝鲜最隆重的葬礼安葬他!”
听到这些情况,叶健民师长立即让人找来师宣传科长和直工科长。叶健民问“你们是否知道罗盛教究竟是怎样牺牲的?”
直工科长回答“知道这件事,他是掉进冰河里溺水而亡的。我们已经按照惯例把罗盛教作为非战斗减员上报军里了,并且按淹亡事故向各团作了通报。现在还没接到什么情况反映……”
按理说,师里向上向下的通报已经发出,如果再作什么改变,势必对本师造成不利的影响。但作为一名抗战时期投身革命的老军人,多年的战场经历使叶健民养成了实事求是、毫不含糊的工作作风。他感到作为师长,自己有责任和义务把这件事弄个水落石出,即使是弄错了,也要有勇气坚决纠正过来。
师长探究“淹亡事故”真相
后来才知道,师直工科和宣传科在处理罗盛教事件的时候,主要是依据下级的电话报告给事故定的性。对此,叶健民是不满意的。他对两位科长语重心长地说“机关干部办事情不能光听汇报、看报告,一定要有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这样才能不辜负广大官兵对我们的希望啊!”
第二天,叶健民专门带着两位科长冒着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寒,驱车来到罗盛教救人的现场——石田里泥栋河边进行实地察看。
被救的朝鲜少年崔莹的母亲听说罗盛教的师长来了,连忙带着小崔莹赶到出事地点。一见面,母子俩就跪地向叶师长深深地施礼,而后又用朝鲜语夹杂着汉语,声泪俱下地讲述了罗盛教舍身救人的详细经过1952年1月2日早晨,第141师侦察连文书罗盛教独自一人来到冰河上练习投弹。这时,突然传来少年的呼救声,正在冰面上滑冰的朝鲜少年崔莹压碎了冰块,失足掉进了2.7米深的冰窟窿中。与崔莹一同滑冰的三个朝鲜少年一时手足无措,急得大哭起来。
听到哭喊声,罗盛教立刻赶了过来,虽然他听不懂朝鲜语,但当他看到了三个朝鲜少年的手势和破裂的冰面时,明白了一切。他一边奔向冰窟,一边脱下棉衣,然后纵身跳进了冰冷彻骨的河水中。不谙水性的罗盛教在水中摸索着,当他抓到了小崔莹后,立即将他托向水面。由于冰窟边缘的冰面太薄,承受不了崔莹的体重,崔莹又落入水中。
一次,两次,三次。小崔莹三次被托上冰面,又三次落入水中。这时,罗盛教的体力已消耗殆尽,四肢变得麻木而僵硬。但他仍然以极大的毅力潜入水下,用尽的力气用头将孩子顶出水面。
此时,闻声赶来的侦察连理发员宋志云拖过来一根电线杆,小崔莹抱住了电线杆被拖上了冰面。但当宋志云返身准备再救罗盛教时,发现精疲力竭的罗盛教已经被水流冲入了厚厚的冰层之下……人民的好儿子罗盛教,为了挽救一个素不相识的朝鲜少年的生命,献出了自己年仅20岁的青春年华。
听完崔莹母亲的介绍,叶健民的心情十分激动。他身不由己地走近烈士献身的地方,俯下身来。叶健民看到,小崔莹落水和被托出水面的那个冰窟还没有完全封冻,从冰窟边缘犬牙般的形状来看,小崔莹是在数次被托上冰面又数次落水的情况下被救上来的。而在零下二十多度的气温下,人在水中所能坚持的极限时间顶多只有三五分钟,超过这个时间,人的四肢将变得生硬僵直,从而丧失自救能力。如此看来,罗盛教完全是为了救人而光荣牺牲的,而并不是通报所说的“淹亡事故”。当时在场的宋志云和三个朝鲜少年所提供的情况,也充分证明了叶健民的推断。
叶健民离开时,小崔莹的母亲眼含热泪地恳求道“元善女大娘已献出了自己的墓地,我们要用朝鲜人民的葬礼,隆重地安葬救命恩人罗同志,让他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吧!”十里八乡的朝鲜老乡也赶来了,他们都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罗盛教这名普通士兵的赞扬和敬佩之情,一致要求为他举行隆重的葬礼。
现场的勘察和朝鲜群众的强烈要求,完全改变了叶健民对这一事件的看法,他为有这样的好战士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叶健民也意识到,自己有责任纠正这一事件的结论,以使更多的人了解英雄、记住英雄、学习英雄。
一起“淹亡事故”
1952年新年伊始,正值朝鲜半岛冰天雪地的时节。与自然气候相仿的是,朝鲜战争也进入了十分艰苦的相持阶段。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第四十七军141师与兄弟部队经过英勇作战,刚刚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秋季攻势”,部队奉命撤至成川郡及其附近地域进行休整。
时任141师师长的叶健民(后来曾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与师里其他领导分别下到各团,指导部队对前一阶段的作战进行。
作为一师之长,叶健民在团里“蹲点”期间,要经常返回师机关处理一些急需办的工作。这天,他乘坐吉普车刚从团里赶回位于平安南郡石田里的师部驻地,透过车窗,他看到师部门口里三层外三层围了许多朝鲜老百姓,他们的面部表情既激动又悲痛。
“出了什么事?”叶师长问随行的参谋人员。
参谋人员摇摇头。
叶师长叫车子停下,让参谋人员下车打听一下。一会儿参谋人员回来报告说,师侦察连有个叫罗盛教的战士,为救一个名叫崔莹的朝鲜少年牺牲了。今天这些朝鲜老百姓自发地来到部队,是请求部队用朝鲜人民的风俗习惯安葬这位舍己救人的年轻战士的。
叶健民想起,几天前曾看到过师里印发的一份事故通报,里面提到了一位名叫罗盛教的战士发生淹亡事故的经过。在战争条件下,各种事故很难避免,加上当时还有许多重要工作,这个“普通的淹亡事故”并没有引起过多的注意。从今天朝鲜老百姓自发前来师部请愿的情况来看,师长叶健民感到这可能并不是一起普通的淹亡事故,否则不会在朝鲜群众当中引起这样强烈的反响,他立即嘱咐部下详细了解一下情况后再向他报告。
不多时,了解情况的参谋人员回来向叶健民报告说,这些朝鲜老百姓一致要求为罗盛教请功。其中有一位55岁的名叫元善女的大娘,主动献出了自己的墓地。老人说“这块墓地原本是给我自己准备的,现在我要让给罗同志,罗同志与我的儿子没有什么区别……”还有一位胡须花白的朝鲜老大爷流着泪对部队的同志说“罗同志是为救我们的孩子牺牲的,请志愿军把他的遗体交给我们,我们要按照朝鲜最隆重的葬礼安葬他!”
听到这些情况,叶健民师长立即让人找来师宣传科长和直工科长。叶健民问“你们是否知道罗盛教究竟是怎样牺牲的?”
直工科长回答“知道这件事,他是掉进冰河里溺水而亡的。我们已经按照惯例把罗盛教作为非战斗减员上报军里了,并且按淹亡事故向各团作了通报。现在还没接到什么情况反映……”
按理说,师里向上向下的通报已经发出,如果再作什么改变,势必对本师造成不利的影响。但作为一名抗战时期投身革命的老军人,多年的战场经历使叶健民养成了实事求是、毫不含糊的工作作风。他感到作为师长,自己有责任和义务把这件事弄个水落石出,即使是弄错了,也要有勇气坚决纠正过来。
师长探究“淹亡事故”真相
后来才知道,师直工科和宣传科在处理罗盛教事件的时候,主要是依据下级的电话报告给事故定的性。对此,叶健民是不满意的。他对两位科长语重心长地说“机关干部办事情不能光听汇报、看报告,一定要有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这样才能不辜负广大官兵对我们的希望啊!”
第二天,叶健民专门带着两位科长冒着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寒,驱车来到罗盛教救人的现场——石田里泥栋河边进行实地察看。
被救的朝鲜少年崔莹的母亲听说罗盛教的师长来了,连忙带着小崔莹赶到出事地点。一见面,母子俩就跪地向叶师长深深地施礼,而后又用朝鲜语夹杂着汉语,声泪俱下地讲述了罗盛教舍身救人的详细经过1952年1月2日早晨,第141师侦察连文书罗盛教独自一人来到冰河上练习投弹。这时,突然传来少年的呼救声,正在冰面上滑冰的朝鲜少年崔莹压碎了冰块,失足掉进了2.7米深的冰窟窿中。与崔莹一同滑冰的三个朝鲜少年一时手足无措,急得大哭起来。
听到哭喊声,罗盛教立刻赶了过来,虽然他听不懂朝鲜语,但当他看到了三个朝鲜少年的手势和破裂的冰面时,明白了一切。他一边奔向冰窟,一边脱下棉衣,然后纵身跳进了冰冷彻骨的河水中。不谙水性的罗盛教在水中摸索着,当他抓到了小崔莹后,立即将他托向水面。由于冰窟边缘的冰面太薄,承受不了崔莹的体重,崔莹又落入水中。
一次,两次,三次。小崔莹三次被托上冰面,又三次落入水中。这时,罗盛教的体力已消耗殆尽,四肢变得麻木而僵硬。但他仍然以极大的毅力潜入水下,用尽的力气用头将孩子顶出水面。
此时,闻声赶来的侦察连理发员宋志云拖过来一根电线杆,小崔莹抱住了电线杆被拖上了冰面。但当宋志云返身准备再救罗盛教时,发现精疲力竭的罗盛教已经被水流冲入了厚厚的冰层之下……人民的好儿子罗盛教,为了挽救一个素不相识的朝鲜少年的生命,献出了自己年仅20岁的青春年华。
听完崔莹母亲的介绍,叶健民的心情十分激动。他身不由己地走近烈士献身的地方,俯下身来。叶健民看到,小崔莹落水和被托出水面的那个冰窟还没有完全封冻,从冰窟边缘犬牙般的形状来看,小崔莹是在数次被托上冰面又数次落水的情况下被救上来的。而在零下二十多度的气温下,人在水中所能坚持的极限时间顶多只有三五分钟,超过这个时间,人的四肢将变得生硬僵直,从而丧失自救能力。如此看来,罗盛教完全是为了救人而光荣牺牲的,而并不是通报所说的“淹亡事故”。当时在场的宋志云和三个朝鲜少年所提供的情况,也充分证明了叶健民的推断。
叶健民离开时,小崔莹的母亲眼含热泪地恳求道“元善女大娘已献出了自己的墓地,我们要用朝鲜人民的葬礼,隆重地安葬救命恩人罗同志,让他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吧!”十里八乡的朝鲜老乡也赶来了,他们都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罗盛教这名普通士兵的赞扬和敬佩之情,一致要求为他举行隆重的葬礼。
现场的勘察和朝鲜群众的强烈要求,完全改变了叶健民对这一事件的看法,他为有这样的好战士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叶健民也意识到,自己有责任纠正这一事件的结论,以使更多的人了解英雄、记住英雄、学习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