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才华的古人宁愿选择田园生活而不去做官

历史朝代 2023-03-26 11:02www.nkfx.cn历史朝代

  为何好多有才华的古人宁愿选择回到田园生活,当一名隐士,也不愿在朝廷做官?那是因为朝廷如同后宫一样复杂和危险,为了各自的利益,各结党派,你争我夺。所谓朋党,司马迁曾说“相引以势,相导以利。”朋党狱其中以文字之故陷害政敌或者大臣的斗争主要形式是,党派之间斗争和皇帝与大臣之间斗争,在此笔者以宋朝和清朝为例。

  党派斗争以文字狱展开

  宋朝年幼的哲宗继位,宣仁太后辅政,司马光担任宰相。这一时期废除了王安石变法,恢复旧制。这时就出现了支持变法的政治派别,即元丰党人,与之相对的是反对变法的元佑党人。宋徽宗时期,元佑党人的重要人物范纯仁病故,“范纯仁弥留之际,曾给其子范正平等人口授遗表,由门生李之仪整理成文。”(选自杨乾坤《古代文字狱》)

  李之仪为了表示对范纯仁的感恩,写一篇《行状》。在这篇文章和人口授遗表向皇帝呈上的过程中,被元丰党人蔡京发现了,诬陷人口授遗表是范正平伪造的,和李之仪的《行状》是乱写的,不符合事实。,不仅范正平和李之仪都被贬,而且连范正平的家人都不放过,残害家属十多人。

  为了更好地打击元佑党人,1098年绍圣四年,朝廷为此开设了“编类臣僚章疏局”,即将朝廷的元佑党人的言行记录下来,取回编类,印为一本。朝廷元丰党派的代表人物蔡京等人“按照所谓的罪证,分类编成一百四十三帙,通通对号入罪。”(选《古代文字狱》)

  元丰党人就是根据他们认为的罪证,来一一地迫害元佑党人,对他们实施残酷的用刑,甚至其家属也不会轻易放过。就这样,受到他们迫害的人达到七八百人。

  在朝廷,各个党派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保证自己党派的利益不受损坏,不惜用一切残酷的手段来陷害打击与之相对立的党派,这足以反映出朝廷之危险复杂,从而使得很多智能之士不愿在朝廷当官,每天过着惊心胆战的日子。

  皇帝与重臣斗争以文字狱展开

  清朝是中央集权和专制制度达到顶峰的一个朝代,皇帝确保自己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设立一些中央机构和地方机构,如军机处,甚至严酷打击其势力对皇帝自己构成威胁的重臣,以雍正帝和乾隆皇帝为例。

  年羹尧是清朝前期一位重要的大臣,其拥有很大的政治和军事上的权利,他不仅管辖西北和西南地区,而且参与朝廷内部的事,“要其条奏的事情非常广泛,如吏治民生之得失,朝内朝外大小臣共之优劣,全部包括在内,与其研究商量的事亦很多,包括研究别人的奏议,以及商量用人和吏治之事”(见《清世宗“朱谕”第十二函》)。

  正因为年羹尧的权利过大,其人逐渐骄傲蛮横,威胁到雍正帝的统治地位。为此,雍正帝想借机会来削弱和沉重打击年羹尧。雍正三年二月,出现了“日月合璧,五星联珠”好的天象,各位大臣纷纷向皇上道贺。这时,年羹尧也写一份表章献给皇帝,可是他写的时候,不小心把“朝乾夕愓”写成“夕阳朝乾”。雍正借此无中生有的错误扩大化,说年羹尧对皇帝不尊敬,以下犯上,就排斥他“自恃己功,显露不臣之迹,其乖谬之处,断非无心”。

  为什么说是无中生有的错误呢?其实,在古代“愓”与“阳”是同一个字,并且“朝乾”与“夕愓”位置调换是可以的,后来连雍正也这么用“夕阳朝乾”这个词。,年羹尧被剥夺了军权,而且被调任到杭州,还是因大罪令其自裁。

  乾隆皇帝也是继承其父亲雍正帝的做法,以文字形式来打击与之对立的势力。例如,乾隆皇帝为了打击胡中藻,甚至置于他死地,就借用胡中藻《坚磨生诗抄》中“悖逆”字句,譬如其书有曰“一世无日月”和“又降一世夏秋冬”,而乾隆皇帝却认为“三代而下,享国之久,莫如汉唐宋明,皆一再传而多故。本朝定鼎以来…盖远过之,乃曰‘又降一世’是尚有人心者乎?”。

  朝廷之危险,不仅仅是各个朋党之间斗争,也是皇帝与大臣之间斗争。他们之间斗争以文字形式进行陷害打击对方,这反映出在朝廷做官更加危险,动不动就可能危及到自己的生命,我相信这也是为何那么多有才能才华的人更愿意回归田园生活的重要原因之一。

  明、清时期,封建统治者除了在天安门举行“金凤颁诏”“金殿传胪”等政治活动外,这里还是皇帝每年祭天祭地、御驾亲征、大将出征等帝王活动的专用通道和重要礼仪之地。

  一、皇帝郊祭兴师动众

  在封建社会统治者对祭祀活动极为重视,特别是每年的夏至、冬至等节气,都要举行重大的祭祀典礼。皇帝出行非同小可,不仅要沿途戒严,百姓回避,派重兵加强警卫,而且所经之处清水泼街,黄土铺路。届时,午门、端门、天安门、大清门一齐洞开。皇帝出宫时,头戴金冠,身穿龙袍,乘坐御辇,文武百官相从,浩浩荡荡,威震八方。排列两侧的官兵要山呼万岁,保驾者常有数万人。据史料记载,明崇祯九年(1636年)夏至,皇帝祭方泽,短短十来里路,竞选派精兵11万人为其保驾助威,场面极为隆重。

  二、御驾出征祭路祭旗

  每逢皇帝率兵亲征,都要在天安门颁诏、祭路和祭旗,举行隆重的誓师仪式,以求马到成功。皇帝凯旋,要从天安门中门入城,以示社稷安固。如果由皇帝亲派大将率兵出征,出征前一天皇帝要在午门前给他颁发衣马弓刀,面授计谋,起兵时皇帝还要走出天安门送到长安右门以外,象征皇家安危依仗其身。凯旋的军队将领为显示战果,还要按皇室的规制,举行“献俘”“受俘”之礼。届时,将被俘虏的将领用白绳拴系脖颈,由兵部官员牵引,自长安右门经天安门右门入内,“献俘”于太庙和社稷坛,表示是祖宗的护佑和国家的福分。第二天,皇帝还要亲自登午门查验俘虏,举行“受俘”仪式。

  三、皇室礼制、地位至尊

  天安门地位至尊,即使是皇帝出入天安门也是很有限的,嫔妃夫役更是绝对禁止出入天安门。但也有例外,那就是皇帝大婚时。皇帝大婚,是封建国家的头等大事。除了在天安门举行“册封皇后”的“金凤颁诏”仪式外,还要举行声势浩大的婚礼盛典,整个活动既烦琐又隆重。

  按照皇室礼制,在迎娶新皇后时,要由大清门进入经天安门抬进后宫。因为,在明、清时期,只有皇帝大婚时,新婚皇后才可以由天安门抬进后宫,并且这仅限于正宫皇后享受这个殊荣,且一生只此一次,其他嫔妃则与此无缘。这是封建等级制度的体现,是丝毫不能马虎的。

  四、“天子五门”只准进喜

  天子五门包括大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均为“吉祥之门”。是只进“喜”不出“丧”的地方。任何人的丧礼,包括皇帝以及皇帝父母的灵柩都不能从天安门出入,包括大明门(大清门)和宫廷广场也是如此。不过,清朝灭亡后,天安门前还真有过一次灵柩通过的事。就是被只做了83天皇帝的窃国大盗袁世凯打破。

  五、端门与朝房

作为《周礼》所称的“天子五门”之一的端门源自传说中天宫南向的大门,位于天安门城楼北侧、紫禁城午门南侧。民国时期和新成立以后,端门城楼是历史博物馆的文物库房。天安门至端门东西两侧为朝房,各26间,东朝房正中为“太庙街门”,西朝房正中为“社稷坛街门”,分别通向太庙和社稷坛。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