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兵法】兵书指的是什么?古代有哪些著名

历史朝代 2023-03-26 11:02www.nkfx.cn历史朝代

兵书,即指古代论述兵法的著作。中华民族发展至今,历经各朝各代,经过无数的战争洗礼,造就了今天和平的局面。人们在战争中也积累了不断的经验,根据自身的实践和,写成了一部部不朽的军事论著,统称兵书。千年已逝,那些曾经灿极一时的古代兵书有哪些?
《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兵书。

《孙子兵法》亦称《吴孙子兵法》、《孙武兵法》、《孙子兵书》等,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由春秋末期孙武所作,全书共分三卷。卷上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卷中势篇、虚实篇、军争篇、杂变篇、行军篇;卷下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一共7000余字。《孙子兵法》现有十三篇传世。

作者在唯物论战争观基础上强调主观能动性,用辩证法观察和应用战争规律,承认战争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采取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方法。如“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以逸待劳,以饱待饥”等论断,成为两千多年军事指导思想。《孙子兵法》号称“兵学圣典”和“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公元7世纪传到日本,18世纪后有法、英、德、捷、俄等文译本。

《孙膑兵法》,堪称《孙子兵法》第二,是《孙子兵法》后“孙子学派”的又一力作。
《孙膑兵法》又称《齐孙子》,为战国时齐国孙膑所作的兵书。孙膑系孙武裔孙,大约与商鞅、孟轲。其书原98篇,图4卷,失传1000余年。1972年从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墓中发现,经整理得11000余字,30篇。《孙膑兵法》是在《孙子兵法》和《吴子》等兵书的基础上,对先秦军事思想有所发展。如“战胜而强立”、“事备而后动”、“胜不可一”等主张,对后世军事家影响甚大。


《吴子》,战国时期吴起所著。

据传,《吴子》汉初时尚有48篇,今仅存6篇18条,计3000余字。该兵书所含6篇是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尚礼义,明教训是其书主要内容。《吴子》是研究吴起和战国历史的重要资料。《吴子》,古代着名兵书,《武经七书》之一。相传战国初期吴起所着,战国末年即已流传。《汉书。艺文志》称“吴起48篇”,《吴子》是古代文化中的一份珍贵的遗产,该兵书所论及的一些军事理论和方法,对战国以后的历代军事家均有较深的影响,至今仍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尉缭子》,战国尉缭撰,计五卷。

尉缭的身世说法不一。一说是秦国大臣,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人,游说入秦,受秦王政重用,任为国尉,称尉缭;一说是魏惠王时人,善于军事韬略。《尉缭子》5卷22篇卷一天官、兵谈、制谈,战威;卷二攻权、守权、十二陵、武议、将理;卷三原官、治本、战权、重刑令、伍制令、分塞令;卷四束伍令、经卒令、勒卒令、将令、踵军令;卷五兵教、兵令。该兵书前12篇为政治观、战争观,后10篇论述军令和军制。如“往世不可及,来世不可等待,求已者也”的“求已”政治观,主张实行“诛暴乱禁不义”的战争原则,“权敌审将而后举兵”的作战思想等,含朴素的辩证唯物思想。

《六韬》,传说由姜太公所著。

《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旧题周初太公望(即吕尚、姜子牙)所着,普遍认为是后人依托,作者已不可考。现在一般认为该兵书成于战国时代。兵书以太公与文王、武王对话的方式编成。此书在《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兵家类中不见着录,但在“道家”列“《太公》二百三十七篇”,其中《谋》八十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儒家类着录有《国史六》“即今之《六韬》也,盖言取天下及军旅之事。字与韬同也。”

《司马法》,齐威王时期的军事著作。

《司马法》是我国古代重要兵书之一,春秋时司马穰苴撰,兵书计三卷。穰苴姓田,齐景公时尊为大司马而改氏。《司马法》为齐威王时诸臣追辑而成,称为《司马兵法》。该兵书原有155篇,今存5篇3000余字。5篇为仁本、天子之义、定爵、严位、用众。其言大抵据道、依德、本仁、组义,糅合儒、道两家思想,阐述战争目的在于安民止战,并以夏、商、周三代议例设天子统帅军队、军队内部制订爵位阶级、严肃军纪、善于用众。《司马法》主讲军事理论。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