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孟浩然喝酒误前程:孟浩然为何不得志
在唐朝,大凡吟诗作赋有点名气的,基本上混得都不错,要么在中央任职,要么到地方做官,唯独一位老兄除外,谁?山水田园诗两大代表之一——孟浩然。
这位孟兄年轻时恪守孔老夫子“父母在,不远游”的训示,主要呆在家里,侍奉双亲,兼读书作文。几十年工夫,博览群书,吟诗作赋,那是出口成章,信手拈来。
40岁那年,老孟看看周围能作几首诗的同志们都谋了个一官半职,而自己还是白身一个,挺失落,心想我老孟不比别人差啊,怎么着也得混出个人五人六吧。于是出游京师,准备以一腹锦绣诗赋换套华丽官服。
可惜出师不利。第一次参加考试,可能经验不足,竟然没有考上。
但老孟诗文实在太好了,当时在中央大学里读过他诗的人如张九龄等,也是以作诗著称的高官,没有一个不感叹佩服他的。山水田园诗的另一大代表、吏部郎中王维很看重老孟,以私人的名义把他请到官邸来,小酌浅饮,好不惬意。
谈笑正欢,冷不丁当朝皇帝唐玄宗有事闯了进来。唐玄宗也是个附庸风雅的人物,见到老孟十分高兴,寒喧两句便问起了老孟的诗。老孟一阵激动,借着酒劲就作起了诗,确切地说应该是朗诵起自己以前所作的诗,一首接一首,唐玄宗听了一个劲叫好。老孟更加情不能禁,随口又把自己落榜后作的一首诗《岁暮归南山》朗诵出来,当念到第二句的前半句“不才明主弃”时,唐玄宗皱起眉头发话了:“是你自己早不来要求当官,我又什么时候抛弃了你?为什么赖到我身上?”
唐玄宗不太高兴。
等老孟酒醒回过神来,唐玄宗早走了。
3年后,在家隐居的老孟多少还有点耿耿于怀3年前的那次错失良机,想再进京一搏。他和当时唐玄宗跟前的红人、襄州刺史兼山南东道采访使韩朝宗关系不错, 韩朝宗也挺欣赏他,有心把老孟推荐给唐玄宗破格录用,于是和老孟约好几月几日一同赴京。不巧那天老孟家有个老朋友登门拜访,老孟陪他喝了几盅,一喝就喝高了,家人几次提醒他说:“你和韩采访使约好了上京的时间到了哦。”老孟正喝在兴头上,头脑有些发胀,嫌家人三番五次在客人面前打断他喝酒有些跌面子,很不高兴地说:“既然已经喝开了,哪里还管什么别的事情!”一副豁出去的样子。
这话恰巧又让正在客厅等候的韩采访使听见了,韩采访使很生气,一拂袖走了。后果自然很严重,酒醒后的老孟又一次与机会擦肩而过。
许多人曾被《步步惊心》这一历史穿越剧迷得神魂颠倒。在这部电视剧的第六集中,女主角若曦嘱咐两位丫鬟:“日后要按照喜好,为皇上和各位爷奉茶。四爷喜欢太平猴魁,八爷喜欢日铸雪芽,九爷喜欢御前龙井,十爷随便……”看到这里,不得不叹服,这电视剧的确是穿越剧啊,雍正爷喝上了光绪年间才有的太平猴魁!
《步步惊心》第六集里,若曦和四爷都提到了太平猴魁《步步惊心》原著作者桐华为此专门解释过,说是因为自己比较喜欢太平猴魁,也觉得比较适合老四,所以就用了,而且在《步步惊心》全新修订版里也不会改。好吧,桐华对“太平猴魁”这么任性,咱也管不了,谁叫这故事是人家编的呢。但“太平猴魁”的真正历史是什么,我们还是有必要知道的。
不知何时,茶的作用已经超出了原先的范围,人不再拿它当药,喝茶也成为品茗了,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茶文化,越来越多的文人雅士倾心于其中,不仅是人,就是外国人也爱好上了的茶文化。1915年,就有一种茶叶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拔得头筹,赢得了金质奖章,这就是后来被列为十大名茶的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是历史名茶之一,属绿茶类尖茶,产于安徽太平县(今安徽省黄山市),为尖茶之极品,久负盛名。太平猴魁创制于1900年,算起来,也只有100多年的历史。
太平猴魁的前身被公认为是“太平尖茶”。清咸丰(1859)年间,一个叫郑守庆的人偶然发现一处河畔,但见此处山高土肥、云蒸霞蔚,便开辟出一片茶园,经过后人的精心劳作,生产出一种扁平挺直、鲜爽味醇且散发出阵阵兰花香味的茶,即“太平尖茶”。清光绪年中后期,太平茶叶与茶商盛行一时,南京江南春设在家乡的叶长春茶庄为了提高茶叶品质,增加利润,将茶中的嫩尖单独拣出,经过包装售卖,意外获得成功。家住猴坑的茶农王魁成(人称王老二)得知此事,深受启发,他在海拔750米的高山茶园内精心选出又壮又挺的一芽二叶,苦心炮制出一种高规格的干茶,人称“王老二魁尖”。另一位太平县茶商刘敬之在贩卖茶叶时,得知有一种叫“魁尖”的畅销茶叶,于是他买了一些,品尝后认为应是绿茶中的精品,今后会有很大的商业空间。于是,他和朋友苏锡岱一同将魁尖带到南京参加1910年举办的南洋劝业会,因为茶叶产自太平县猴坑,所以改“魁尖”为“太平猴魁”,并在会上取得优等奖。自此,才有了名副其实的太平猴魁。
所以,尽管四爷位高权重,但也“喝不起”太平猴魁,因为他根本就买不到啊!其实,据史料记载,雍正帝喜好普洱,让四爷喝上太平猴魁,桐华是第一功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