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道与杨振宁】杨振宁和李政道因为什么决

历史朝代 2023-03-26 11:02www.nkfx.cn历史朝代


杨振宁李政道一家合影

  杨振宁与李政道,最先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两人于获奖时均为中华民国国籍),李政道时年31岁,杨振宁35岁,在历任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奖者中,这无疑是两个让人艳羡的年龄,如果这两位科学新星继续合作,难以想象他们之间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初识

  40年代,李政道正在西南联大读二年级。抗战胜利后,蒋介石觉得原子弹很重要,也要造原子弹。他找到西南联大的物理教授吴大猷、化学教授曾昭抡和数学教授华罗庚,对他们说,给你们十万美元,一个大礼堂作为工作场所,请你们造原子弹。吴大猷他们说,造原子弹要先培养人才,建议选拔一些人去美国学习。李政道由吴大猷推荐而被选中。

  1946年7月,李政道从上海乘坐将军号轮船赴美国。但到了美国后,因为那里并没有专门接纳学习原子弹技术的学校,各专业的人都要自行联系学校。当时,李政道只有大学二年级的学历,报考研究生遇到了困难。于是李政道就和朱光亚、阮冠世先到芝加哥大学,李政道师从著名物理学家费米教授学起了理论物理。

  那时杨振宁已在芝加哥大学当助教,他接到吴大猷的通知,给李政道他们在大学国际公寓预定了房间。杨振宁也是西南联大校友,但比李政道高两个年级。这是李杨的初次谋面。

  同在一所学校,交往自然开始。二人开始联名发表论文,在生活上也成了亲密的朋友。

  李政道入学后不久,由于他有双份奖学金,经济上比较宽裕,就买了一辆二手小轿车。1947年夏天,他和杨振宁、凌宁开着这辆车去西部旅行。出发前,杨振宁提议三人按比例出钱,把那部车子买下来,回来后再由李政道一人出钱买下车子。杨振宁的这个提议究竟意味着什么,后来李政道才琢磨过味来。他对杨振宁的精于算计颇有感触。

  合作

  博士毕业后,1950年,李政道到伯克利加州大学工作,担任物理系助教。当时,朝鲜战争爆发,加州地方反华气焰嚣张,因而李政道在加州并不愉快。

  此前,1949年秋,杨振宁来到了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做访问成员。他知道李政道在加州的情况,于是两人商量,李政道也来普林斯顿,可以一起做研究。

  杨振宁去找了院长奥本海默(美国原子弹之父),请他给李政道发出邀请信。于是,1951年9月,李政道偕夫人来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李、杨两家比邻而居,两家人来往密切。

  当时,杨振宁正在进行两维伊辛模型的磁化计算研究,李政道曾听过J迈耶夫妇的统计力学,杨振宁希望李政道加入一块研究伊辛模型理论。这是他们合作的真正开始。

  1951年秋,他们写了两篇统计力学论文,给出了不同热力学函数的严格定义。在此基础上他们发现不同的热力学函数在有相变的情况下是不可解析延拓的这个发现揭开了统计力学研究新的一页。

  两位年轻学者的论文引起了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重视。1952年的一天,二人受邀与爱因斯坦见面。爱因斯坦问得很多,很细,谈话时间很长。,他站起来同李政道握手,恳切地对他说祝你未来在物理上成功。

  两位年轻人在普林斯顿的合作及其卓越成果,以及他们个人和两个家庭之间的亲密关系,一时传为佳话。奥本海默曾说,李政道和杨振宁坐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草地上讨论问题,是一道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致。

  第一次分手

  李政道在普林斯顿工作,既有成就又很愉快。但此时纠纷却发生了,缘由是他们合写的两篇论文的署名次序问题。

  这两篇论文的总标题是《状态方程和相变的统计理论》,第一篇《凝聚理论》署名是杨振宁和李政道,第二篇《格气和伊辛模型》署名是李政道和杨振宁。

  在第一篇论文写完以后,按惯例合作者的署名应按合作者姓氏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顺序来排列,应该是李政道和杨振宁。,杨振宁提出,如果李政道不介意的话,他希望把他的名字放在前面,因为他比李政道大四岁。李政道面对这一要求很吃惊,很窘迫。但还是勉强同意了。

  但在第二篇论文署名时,李政道觉得杨振宁的要求不合理,不能再那样署名,于是说服杨振宁按国际惯例改了过来。这样就造成了同一篇论文,却有两种署名次序的奇怪现象。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