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恩伯简介】汤恩伯简介 汤恩伯为什么不救王

历史朝代 2023-03-26 11:03www.nkfx.cn历史朝代


汤恩伯

  作为一名国民党军高级将领,汤恩伯参与过的战役有很多,而他的一生中,又以在徐州会战中不救王铭章一事而备受质疑。

  汤恩伯简介

  1900年9月9日,汤恩伯出生在浙江金华的一个小村庄中,12岁进入武义小学读书。1917年,转入浙江体育专科就读,第二年与马阿谦结婚。大学毕业后,他在大学教书,同年长子出生。

  1920年,他到讲武堂学习,毕业后到陈仪的部队当职。1922年,汤恩伯考入日本明治大学法科,主攻政治经济学。读了两年,因无钱缴纳学费,辍学回家。后通过陈仪保证,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就读。

  1928年,汤恩伯担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一大队大队长,在军校任职期间,书写了《步兵中队(连)教练之研究》,蒋介石看了后对其十分看重。

  1933年,汤恩伯担任剿共副总指挥,蒋介石还曾在汤恩伯祖坟的墓碑上题词。抗日战争爆发后,已经是陆军中将的汤恩伯,率领军队参与了子洪口战役、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及武汉会战。汤恩伯在战争中表现良好,获得了很大的功勋,被赐予青天白日勋章。

  1942年,汤恩伯奉命在河南地区征集粮食,可恰逢闹蝗灾,汤恩伯不顾百姓死活,将粮食都收缴上去。导致农民不得不造反,向日军开城门,将汤恩伯赶出河南。1944年,汤恩伯在豫湘桂战役中被击溃,被蒋介石调往黔桂边区担任驻防总司令。

  1949年国共内战末期,汤恩伯被调往江浙沪,担任京沪杭警备总司令,为蒋介石逃亡争取时间。年底,已经抵挡不住解放军攻势的汤恩伯,也经厦门逃到了台湾。1953年,在家赋闲三年的汤恩伯率领国民党军事代表团到日本,治疗胃病。1954年,汤恩伯在日本逝世,死因不明,有说是被暗杀,也有说因病救治无效的。

  
汤恩伯为什么不救王铭章

  抗战中的王铭章师长和其战死沙场的一段徐州会战中的藤县守卫战进入我们的追忆之中。历史上,王铭章师长和他率 领的川军122师大部份殉国和当时藤县守卫战的死守指令之间存在着必然的结果,如果不是奉令死守,而是逐次抵抗或者相机后撤至下一道防线的话,相信结局迥然不同,不仅川军122师这支英勇的抗战队伍能够更多地保全以在日后更多地消灭日寇,而且王铭章师长或许也不会以身殉国,并且日后的台儿庄大捷同 样也会到来,结果或许由于川军122师的基本力量的保全不是放跑了一部分敌人,而是全歼敌人。我在这里想要提出的是如果逐次抵抗,引诱日寇进入藤县后方 位置上的台儿庄再一举歼灭也能够达到战役目的的话,那么死守藤县对于一场以藤县后方位置上的台儿庄大捷而闻名的徐州会战意义何在?既然可以用逐次抵抗 来达到同一目的,那么又何必以牺牲王铭章师长和川军122师大部为代价呢?藤县保卫战的真实历史,真的如现在看到的那样,是因为汤恩伯的81师没有及时驰 援,而又没有其他援军从而被迫死守以致失败的么?

  怀着这些疑惑,让我们重新回顾一下那段光荣的抗战历史,看看能否从历史中找到答案。

  抗战历史上的徐州会战可以称其为一个大的防御战,日寇在1937年淞沪会战后,不仅占领了沪宁杭一带,并且向西突进占领了南京,并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惨案,疯狂地叫嚣要亡我华夏。日寇的残暴和猖狂使得他们在1938年初 有了一个更为大胆的计划,那就是南北夹击位于战略要地的徐州,打通津浦路,使得被分割开来的日寇华中派遣军(上海登陆的日寇部队)和华北方面军(侵占 京津、河北和山东、山西等地的日军)能够合兵一处,而处于第五战区管辖之下的国军的目的,正是用防御来阻止日寇的这一图谋。

  防御战,几乎是蒋介石所领导的抗战正面战场的主要战法,纵观八年抗战历史,除了少数的几场战役,国民党军的正面战场的抗战,很多都是以防御战为主,这跟蒋介石的准备应战而绝不求战的抗战主张有着直接的关系,尤其是在前期的抗战历次战役中,战场的主动权始终掌握在日寇一方面,这也就为徐州会战是一场大防御战为主奠定了基调。

  防御战的战法中,相当宽度的防御纵深和逐次抵抗是缺一不可的。在此重点说明一下防御战的战法,以表明本人对藤县守卫战中那些疑惑的由来是因为那场血战的死守命令是完全违背防御战的战法的。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kfx.cn 趣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