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拓吴晗】邓拓自杀前的日日夜夜
文章原标题邓拓自杀前的抗争
1966年5月16日《人民日报》在1版下半版通栏刊登了(转2版整个上版)戚本禹的大批判文章《评〈前线〉、〈北京日报〉的资产阶级立场》。文章点名说邓拓是一个什么人?现在已经查明,他是一个叛徒。在抗日战争时期又混入党内。他伪装积极,骗取党和人民的信任,担任了人民日报社的重要职务。他经常利用自己的职权,歪曲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推行和宣传他的资产阶级修正主义思想。1957年夏天,他是资产阶级右派方面一个摇鹅毛扇的人物。
经历过波澜起伏的党内斗争,又担任过人民日报社总编辑和社长的邓拓,懂得这篇文章的定性含义,明了文中杀机。在整个国家滑向疯狂的文革轨道之时,戚本禹深有背景的点名批判文章必然是杀身之祸的前奏。
邓拓疲惫了,戚文的发表使他失去了的精神依托。
自从姚文元关于海瑞罢官的文章发表以来,邓拓竭力抗争,期望挽回颓局。现在看来,所有的努力都不会奏效了。
早在1965年11月底北京各大报转载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之后,邓拓在北京市委的会议上几次表态说这次讨论,要在学术界造成一个好的风气。就是真正照《北京日报》编者按那样搞,贯彻双百方针,实事求是地辨明是非。文章要以理服人,不要以势取胜。要让人家说话,不要一边倒。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过火的批评要纠正,不能一棍子将人打死。11月30日,邓拓召开高等院校会议,布置对姚文的讨论,要求以《北京日报》按语为准,展开学术讨论。
他哪里知道,布置这些事务,是他一生工作的终点。
◇ 从《燕山夜话》到《三家村札记》
回首往事,早在1958年8月,邓拓就被批准离开人民日报,但交接工作却是到1959年2月才完成的。人民日报编辑为此举行全体人员大会,为邓拓送别。面对满场同事,邓拓吟咏了自己充满激情的古典诗《留别人民日报诸同志》
笔走龙蛇二十年,分明非梦亦非烟。
文章满纸书生累,风雨同舟战友贤。
屈指当知功与过,关心最是后争先。
平生赢得豪情在,举国高潮望接天。
从1949年7月担任人民日报总编辑,到1959年2月离去,10年风雨同舟,他和人民日报有着特殊的感情。即使此时离开,又怎能断得了他和人民日报千丝万缕的联系。
1957年4月,毛泽东当面斥责邓拓,1958年3月的南宁会议上,毛泽东又一次以批评那篇反冒进社论为由,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点名批判邓拓。从南宁回到北京,邓拓即正式递交了自己的辞职报告。
对邓拓的境遇,他在战争年代的老首长彭真很了解,也很同情,通过中组部把他调到了北京市委,任书记处书记。这时,北京市委正好要办一个理论刊物,需要有人来负责,邓拓就是彭真想到的理想人选。1958年7月14日,彭真听取北京市委宣传部关于办刊和刊名的报告,他当场说邓拓来了就好办了。
由彭真安排,邓拓于1959年2月到职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分管文教。依照分工,按说邓拓应该负责《北京日报》,但这样一来就会和他原先工作的《人民日报》发生密切的关系,颇有微妙之处。彭真将《北京日报》的工作划归郑天翔负责。而北京市委的书记们都很尊重邓拓,知道他是办报行家,所以有关《北京日报》的事情经常与邓拓沟通。
从1961年起,中央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纠正大跃进的一些错误做法。对这些实事求是的方针,邓拓积极拥护。年初的1月11日,北京日报社长范瑾传达了邓拓关于报纸宣传的一段讲话,大意是要提倡读书,报纸要多发一些古人发愤图强、发愤读书的故事。这是与提倡人们与灾难斗争有关的。
听到这番讲话后,《北京晚报》编辑找到邓拓,请他给晚报写文章。邓拓答应在晚报五色土副刊开设《燕山夜话》专栏,并于1961年3月19日刊登了第一篇文章《生命的三分之一》,倡导读书之风。
《燕山夜话》受到了读者欢迎,使得《前线》杂志编辑不甘落后,他们认为邓拓是《前线》主编,更应给本刊写稿,于是多次提出,请他在《前线》开设专栏。邓拓有心答应,又觉得靠一个人写稿恐误了编辑截稿期,就提出请人合作,结果将市委统战部长廖沫沙和副市长吴晗拉着一起上马了。